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新疆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5 11:48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相对于文物、遗址、古建筑等有形的物质类文化遗产而提出的。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其脆弱,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受到猛烈的冲击,有的正面临着消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新疆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由于时间的变迁,口头传承的局限性和人民日常生活的日益现代化,有些非物质文化表现形式随着民间老艺人的逝世而失传,有的则濒临失传,因此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极具紧迫性,而开发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采用旅游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立足于新疆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概况和开发现状以及相关研究,力图创建新疆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体系,为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出现的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是绪论,通过文献综述研究了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第二章是对新疆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概况分析,认为新疆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品位高、参与性、娱乐性强、特色明显,并且指出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资源开发处于起步阶段,资金的投入不够和与物质文化的冲突等是其存在的问题;第三章是对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资源开发原则和影响开发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做了分析,从而结合民俗旅游的相关研究提出了新疆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第四章是实证分析,对新疆喀什高台民居进行了分析,探讨民居自然村开发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应完善的对策;第五章是提出提升新疆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对策和建议,并且进行了后续研究展望。 由于笔者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局限,本文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旅游资源价值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喀什高台民居自然村旅游资源的数据资料以及游客访谈。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关注新疆民间文学类的旅游开发和旅游资源价值的评定。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5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俊;张述林;;长江三峡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0年03期

2 洪启明,谢在团,陈再生;福建海洋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景[J];台湾海峡;1991年04期

3 罗明义;;滇东南旅游资源分类与开发规划(上)[J];旅游研究与实践;1997年04期

4 吴树良;茶业旅游资源开发别有洞天[J];茶叶机械杂志;2002年04期

5 蒋梅鑫,王伟年;江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6 刘昭云,谢莉;略论衡阳市旅游资源开发[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7 邓杰;;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的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23期

8 李烨;李翠军;;浅谈庐山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05年12期

9 何梅青;;试论旅游产品设计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关系——以青海湖为例[J];资源与产业;2006年02期

10 王健祥;;雷公山生物多样性与旅游资源开发[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尔东;李守伟;程学峰;范鑫;宫庆艳;;论矿业旅游资源开发[A];2010'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小林;白晋湘;;我国西部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营销策划研究[A];第三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8年

3 张树枫;;崂山旅游资源开发之我见[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4 陈万灵;;粤西海滨旅游资源开发的总体思路[A];第六届广东海洋湖沼学会、第五届广东海洋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5 马勇;;宜昌旅游资源综合开发研究[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1990年

6 石惠春;刘春莲;;兰州市休闲旅游资源开发初探[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吴小天;;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浙江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管理[A];浙江旅游业创新与发展论文集[C];2008年

8 殷红梅;梅再美;;新形势下贵州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业发展的思考[A];区域旅游开发与黔中旅游经济发展[C];2000年

9 林诗渠;;开发旅游资源 留住八方宾客[A];区域旅游开发的理论与实践[C];1994年

10 程道品;林治;;模糊评价法在旅游资源评价中的应用[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晓华;对海南东线旅游资源开发的几点思考[N];中国旅游报;2007年

2 记者 马志强;加大旅游资源开发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N];甘肃日报;2000年

3 马永胜;开发中的问题出在哪里?(上)[N];内蒙古日报(汉);2005年

4 记者 陈恒康;加快特色旅游资源开发 推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N];闽东日报;2007年

5 桑学勇 首席记者 邱丽娜;省电力促进“中国雪乡”旅游资源开发提速[N];黑龙江经济报;2011年

6 岳德亮;浙江“探路”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保护[N];中国改革报;2007年

7 陈鹏 周雷;云南有望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省[N];中国民族报;2006年

8 通讯员 杨石珊;洋县加快旅游资源开发[N];汉中日报;2007年

9 文体;我州举办全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培训班[N];祁连山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毛梦溪 实习生 赵文娟;发力守卫国宝家珍[N];人民政协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娅;陕西省关中地区新农村建设、非物质文化遗存及乡村传统建筑环境相结合的建设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2 卜琳;中国文化遗产展示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3 石晓峰;中国中部地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4 王福鑫;宋代旅游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5 刘肖梅;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学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6 张春艳;冰雪旅游资源价值形成与实现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7 王孝德;三峡黄金旅游带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8 钟泓;漓江流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9 庞林;成都市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10 张丛;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红艳;欠发达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战略选择[D];武汉大学;2004年

2 高兴;五大连池风景区旅游资源开发战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华;河南省旅游资源开发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4 颜晓爱;乾安县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峰;新疆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6 李强;青海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7 韩霞;我国旅游资源法律保护探析[D];重庆大学;2007年

8 杨慧;区域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9 胡湘兰;论“大湘南”旅游圈的构建[D];湘潭大学;2005年

10 万春;重庆市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285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6285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b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