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主题公园开发的理论与实践——以甘孜州康巴岭嘎民族文化主题公园为例
发布时间:2020-09-17 09:33
中国主题公园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相当大的规模,涌现出一批具有中国特色和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主题公园景区。同时中国旅游业发展从长远来看以西部旅游发展为其后发优势,尤其是西南地区拥有高品位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它应该如何开发,尤其是要探讨在民族地区处处皆为景观的前提背景下,如何依托民族文化资源、自然资源。民族地区采用主题公园的形式展示民族文化是一种有益的探索。本文在分析民族文化旅游和主题公园的理论基础上,结合案例,提出了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主题公园开发的理论框架。 全文在结构上分为六章: 第一章提出了本篇论文的选题与研究思路、研究的目的以及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对民族文化旅游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民族文化旅游的兴起和详细介绍了我国现阶段民族文化旅游开展的现状及问题,进一步阐述了民族文化旅游的特征和开发民族文化旅游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首先介绍了主题公园的定义,并和相近的一些概念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主题公园概念的内涵,并介绍了国内外主题公园发展的过去和现在以及主题公园发展的主要趋势,为民族地区开发民族文化主题公园提供了理论框架基础。 第四章在前两章基础上,提出了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主题公园开发的理论框架,其框架中对民族地区兴建民族文化主题公园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开发的影 响因素、开发模式、主题的选择、产品的设计进行了论述,并结合案例进行了 详细的分析。 第五章对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主题公园与汉族地区城市民族文化主题公园 就景观建设、民族文化的真实性、客源市场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论述,深化对民 族地区开发民族文化主题公园的理论认识。 第六章提出了本文的研究结论以及本篇论文在选题研究过程中的不足和 尚待进一步研究和加强的领域。 附录中提供了与本篇论文案例相关的背景研究材料,利于更清楚的认知民 族地区开发民族文化主题公园的必要性。 总的来看,本文在分析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主题公园相关理论基础上,结合 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较为完整的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主题公园开发理 论。 关键词: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主题公园民族文化主题公园开发
【学位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4
【中图分类】:F592.7
本文编号:2820545
【学位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4
【中图分类】:F592.7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军;;民族地区公共场馆室外景观特色营建——以云南楚雄州文化中心室外景观设计为例[J];《规划师》论丛;2012年0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艳晖;湖南靖州花苗服饰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向文雅;民族文化主题公园游客体验质量和忠诚度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曹晓珍;中国主题公园的发展建设与规划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3 高洁;新时代下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开发策略[D];贵州财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205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820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