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基于地域文脉的古村落旅游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1 09:04
   我国的古村落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背景下形成的一种文化生态型聚落,它完整了地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地方特色、民俗风情,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是一种独特的自然文化景观。近年来,由于古老的建筑风貌、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古韵生态以及历史价值,古村落开始成为一种独具吸引力的的旅游资源,古村旅游开发也轰轰烈烈地在各地开展起来。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古村落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古村落中的人地关系价值,以“地域文脉”为切入点,以溯源的视角分析古村落地域文脉的形成和构成要素。并通过研究地域文脉与旅游开发的关系,提出了基于古村落地域文脉的旅游开发的思路。 本文共分六个部分: 首先,提出本文研究的背景,研究思路并介绍了研究的主要基础理论。 第二部分,对古村落、文脉等基本概念进行分析和界定,以便后文在约定的概念下进行研究。 第三部分,将古村落的地域文脉分解为具体的构成要素,并以溯源而上的研究视角总结了地域文脉形成及演变的几个影响因素。 第四部分,针对古村落旅游开发中出现的主要问题,阐述地域文脉在古村落旅游开发中所起到作用,分析地域文脉和旅游开发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第五部分,分析了基于地域文脉的古村落旅游开发的构思及方法。 第六部分,在第五部分的研究基础上,以云南云龙地区的诺邓古村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地域文脉的构成,并提出如何进行旅游开发的思路。
【学位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F592.7
【部分图文】:

村落,商业圈,党家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以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的两个古村落郭洞村和俞源(都是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为例(图3-2),这两个村落都位于县级公路(武莱公路)支线的终端。其中,郭洞村的这种特征更为明显,要到达该村首先要由县城南行 8 公里至一个名叫溪里的行政乡,然后再由溪里沿乡镇级道路前行 6 公里才能到达,也就是说,郭洞村就是这条乡间道路最远能到达的村庄。 图 3-2 郭洞村、俞源村位置示意图笔者认为,我国古村落的这种空间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因为崇尚“风水”,我国古村落选址多遵循“枕山、环水、面屏”的模式,意在构成理想的人居环境,从而形成相对独立的生活空间。如徽州地区的古村落,因徽商兴盛,文化发达,选址往往追求“世外桃源”的意境模式,由此也形成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并保留下来。●有些村落原来本是古代手工业、商业活跃,乡村经济发达的地方,但由于激烈的社会变革或新技术引进,导致产业衰败或资源枯竭,村落就渐渐陷入衰落。如陕西的党家村,原处于晋商商业圈、陕商商业圈的交接地带,历代商贸繁荣,人丁兴旺。至清末,因时局不靖,商号纷纷歇业,商贾外迁经营,村落渐渐脱离⑦ 费孝通.乡土中国[M].江苏: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7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浩;;传承古村落文化 促进可持续发展[J];混凝土世界;2011年07期

2 莎日娜;;把好地域文脉 建设民族特色城镇——以内蒙古包头市达茂联合旗百灵庙镇为例[J];学理论;2011年23期

3 陈麦池;黄成林;;古村落型文化遗产旅游地历史保护体系、原则与策略[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翁时秀;彭华;;旅游发展初级阶段弱权利意识型古村落社区增权研究——以浙江省楠溪江芙蓉村为例[J];旅游学刊;2011年07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聂存虎;古村落保护的策略与行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季诚迁;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郭美锋;理坑古村落人居环境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4 邓剑虹;文化视角下的当代中国大学校园规划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5 张鸽娟;陕南新农村建设的文化传承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6 王荃;“中英—城市夜景经济”的对比、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刘艺兰;少数民族村落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远;基于地域文脉的古村落旅游开发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2 杨萍;广西水源头古村落解读[D];北方工业大学;2010年

3 尹怀玉;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郑亮;湘南古村落的保护与利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5 张智启;古村落的认定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荣盼盼;太原市店头古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模式探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7 陈艳;基于空间句法的古村落空间形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赵松;夏浒古村落保护与更新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9 尚圆圆;浙江缙云县河阳古村落保护与更新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10 冯亚南;河北省山区古村落的“活性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363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8363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8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