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1 11:10
   20世纪80年代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谢贝洛斯·拉斯克瑞首次提出了“生态旅游”的概念。生态旅游的产生和发展源于全球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和旅游者对大众旅游的不满。人们逐渐提出生态旅游的概念,倡导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旅游活动,于是出现了生态旅游的理念。进人21世纪以来,生态旅游逐渐成为旅游业的主导。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位于中国西部,经济相对来说不发达,生态环境脆弱,自从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尤其提出利用西部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发展旅游业来带动西部经济的发展,张家川的旅游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张家川位于生态环境较脆弱的西部黄土高原地带,如果盲目发展旅游业,不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将可能对张家川的旅游资环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因此,本文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研究张家川的生态旅游,对于张家川的旅游业的长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生态旅游为研究对象,结合张家川生态旅游的开发实际,对西部干旱地区生态旅游地开发模式进行了探讨。全文共分成六部分: 第一部分导论,通过研究中外文献,对生态旅游产生的背景,研究意义、思路及方法进行了论述。 第二部分通过对国内外生态旅游理论研究现状的分析,概括已研究的理论中做出的贡献,提出其中存在的不足,指出了今后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三部分运用对比方法,深入研究了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对环境伦理学、景观生态学理论、生态承载力理论、清洁生产理论、环境经济学理论和旅游系统理论的内涵及其在生态旅游中的应用进行了重点探讨。 第四部分通过实际考察张家川生态旅游的现状,进行数据对比,对张家川旅游资源进行了SWOT分析,从资源、产品、功能空间布局及市场推广四个方面研究科张家川的生态旅游开发,该章是本论文的核心章节。 第五部分在总结第四章的基础上对张家川的生态旅游环境进行容量测算与评估,从而提出张家川各个旅游景区(点)的游客容量指标,并按照此指标对各景区(点)的环境提出保护对策。 第六部分为结论和展望,总结了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论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并对以后的研究提出建议。
【学位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F592.7;F20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旅游业的发展
        1.1.2 生态旅游的发展
        1.1.3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思路
        1.3.1 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资料分析法
        1.4.2 统计与调查相结合方法
        1.4.3 图件绘制法
        1.4.4 系统分析法
        1.4.5 对比分析法
    1.5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1.5.1 研究重点
        1.5.2 研究难点
        1.5.3 研究创新点
2 生态旅游研究现状分析
    2.1 国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2.2 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
3 生态旅游理论基础研究
    3.1 生态旅游的定义
    3.2 生态旅游理论的相关基础
        3.2.1 生态旅游的三大理论基础
        3.2.2 环境伦理学与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2.3 景观生态学理论与旅游开发规则
        3.2.4 生态承载力理论与生态旅游发展
        3.2.5 清洁生产理论与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3.2.6 环境经济学理论与生态旅游经济发展
4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4.1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生态旅游开发现状
        4.1.1 自然旅游资源
        4.1.2 宗教旅游资源
        4.1.3 历史遗迹
        4.1.4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4.2 张家川生态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4.2.1 优势(Strengths)分析
        4.2.2 劣势(Weaknesses)分析
        4.2.3 机遇(Opportunities)分析
        4.2.4 挑战(Threats)分析
    4.3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4.3.1 张家川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4.3.2 张家川生态旅游的产品开发研究
        4.3.3 张家川生态旅游的功能空间布局研究
        4.3.4 张家川生态旅游的市场推广研究
5 张家川生态旅游的环境保护研究
    5.1 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
        5.1.1.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5.1.2.环境压力分解
    5.2 张家川的旅游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5.2.1 理论依据
        5.2.2.评价结果
    5.3 主要旅游景区(点)环境容量测算
        5.3.1.理论依据
        5.3.2 环境容量预测方法
        5.3.3 游客容量测算方法
        5.3.4 测算结果
    5.4 张家川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对策
        5.4.1 自然景区类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
        5.4.2 人文景区类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
        5.4.3 文物古迹类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
        5.4.4 民俗文化村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
6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的主要结论
    6.2 有待完善的工作
附图一、张家川旅游资源分布图
附图二、张家川总体布局及功能分区图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科研情况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再东;;海南生态旅游开发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2 王延荣;;旅游资源的挖潜[J];河南水利;2000年06期

3 韩永昌;;提升安阳品位 开发旅游资源[J];中国经济快讯;2002年31期

4 刘亮亮;袁书琪;;试论旅游资源羡余现象[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贾英;孙根年;;深层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探讨——以重庆金佛山风景区为例[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1年01期

6 李磊;;国内特色旅游研究述评[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6期

7 王橙澄;;应更加注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J];中外企业文化;2011年08期

8 李虹;;武陵源生态旅游开发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11年17期

9 刘立平;;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初探[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年04期

10 杨妮;李小明;问建军;樊雅琴;王顶峰;张昌贵;张红娟;;安康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构想[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开民;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2 曾涛;兴凯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监测与开发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3 孙京海;旅游资源资本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4 叶浪;旅游资源经营权论[D];四川大学;2004年

5 李江玲;民族地区旅游资源法律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6 罗丹;旅游规划案例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7 王联兵;宁夏旅游主体功能分区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彭蝶飞;南岳衡山生态旅游构建及其运筹策略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9 李相沄;中国绿色旅游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刘勋;唐代旅游地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丹;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机制与路径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0年

2 张春萍;基于SWOT分析的内蒙古辉河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3 刘通;竞合格局中的沙雅胡杨生态旅游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慧欣;可持续目标下的生态旅游开发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5 包杉杉;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6 王海燕;武功山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胡粉宁;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8 王兆杰;格氏栲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景观评价及区划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9 周璐;中国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之反思[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姚素华;论生态旅游中的环境意识[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365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8365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f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