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开发中农业景观特质性的保护研究
本文关键词:乡村旅游开发中农业景观特质性的保护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农业景观的特质性是农耕活动千百年演变积累下来的人地关系,表现为所在地域自然环境特征与人文地理特征叠加的土地形态,是具有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功能的景观系统。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若缺乏对农业景观特质性全面、深入的认识,盲目采用城市景观建设方法来指导农业景观的建设,将导致农业景观特质性核心价值的消失与乡土特色的丧失。农业景观资源的科学旅游开发利用已经成为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乡村旅游开发中的农业景观特质性保护和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然后依据农业景观特质性的"三生"功能,提出整体性、资源可持续发展、地域分异与协调共生原则以及农业景观特质性的系统保护模式,并以广东南海西樵旅游开发中西樵山七星村的传统特色农业景观"桑基鱼塘"有机再生为例,分析如何在旅游开发中实现农业景观特质性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关键词】: 农业景观 特质性 乡村旅游 桑基鱼塘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1090) 广东省软科学研究项目(2009B07030003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共同资助(X2jmD2118180)~~
【分类号】:F592.7
【正文快照】: 1引言关于农业景观的定义比较多样,其中典型的是基于景观生态学对农业景观的定义。特纳(Turner)提出,农业景观是指农田、草地、耕地、林地、树篱及道路等的镶嵌体,表现为有机物种生存于其中的各类碎化栖地的空间网格[1]。王仰麟等学者认为,农业景观是指任何形式的农业活动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焕成,刘军萍,王云才;观光农业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0年02期
2 李学东,郭焕成;西南地区观光农业发展与经营特点初探——以成都市龙泉驿区“农家乐”为例[J];经济地理;2001年03期
3 郑文俊;周志翔;;基于旅游视角的农业景观吸引力及其测评体系[J];江西农业学报;2008年10期
4 王云才;国际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经验与借鉴[J];旅游学刊;2002年04期
5 何景明;国外乡村旅游研究述评[J];旅游学刊;2003年01期
6 黄郁成,黄光文;论农村旅游开发的资源凭借[J];旅游学刊;2003年02期
7 胡小猛;李ma;牛家丛;;崇明“农家乐”现行旅游运营模式弊端及创新研究[J];旅游学刊;2006年05期
8 孙业红;闵庆文;成升魁;钟林生;齐晓波;;农业文化遗产的旅游资源特征研究[J];旅游学刊;2010年10期
9 周小龙,褚保金;南京市发展旅游农业的对策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09期
10 郭盛晖;司徒尚纪;;农业文化遗产视角下珠三角桑基鱼塘的价值及保护利用[J];热带地理;201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继庆;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董萍;农家乐开发与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模式[D];浙江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凤云;黄玲;杨丽萍;;山东省休闲农业园区发展现状及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09期
2 朱惠兰;;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6期
3 张长青;;沿淮洼地生态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23期
4 仇恒佳;周军;黄顺;余俊;;循环农业规划中景观生态学原理的应用——以苏州市东山镇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8期
5 王晶亮;;发展现代乡村旅游的作用与意义[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11期
6 韦传慧;张兆干;;经济欠发达地区有利于贫困人口的旅游业发展策略——以安徽省舒城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2期
7 贾会棉;路剑;;体验经济下对保定市发展观光农业的新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8期
8 余剑晖;杨晓霞;彭可;;重庆市农业旅游发展论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9期
9 庄秀琴;;江苏省洪泽湖区发展湿地观光农业的可行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4期
10 张建国;俞益武;蔡碧凡;何方;;浙江新昌休闲农业产业带规划布局与发展战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振海;黄跃东;;福州市休闲农业发展思路探讨[A];2008年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2 周俊;赵誉;;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贵州省兴义市下午屯为研究个案[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3 蔡向明;;城郊型农业生态旅游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对策措施[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4 赵亮;李国庆;;浅析城市边缘区的生态景观规划[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5 熊选福;鲁蓉;;湖南农家乐旅游的发展策略[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吴小根;陈智博;宋福临;;关于乡村旅游若干问题的探讨[A];江苏省旅游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侯晓敏;;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综述[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阚耀平;高鹏;;乡村旅游研究综述[A];旅游学研究(第五辑)[C];2010年
9 郭焕成;王云才;;略论中国观光农业的性质与发展[A];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纪念中国地理学会成立九十周年学术会议文集[C];1999年
10 吴传钧;郭换成;王云才;;略论中国观光农业的性质与发展[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民俗旅游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兴东;徐州市城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遥感监测与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程炯;闽东南区域特色农业的生态学研究——以漳州为例[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3 郭文华;城镇化过程中城乡景观格局变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4 史志华;基于GIS和RS的小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土壤侵蚀响应[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5 李江玲;民族地区旅游资源法律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6 李首成;川中丘陵区人为影响下的乡村景观格局和碳氮长期变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7 彭重华;长株潭(CZT)城市绿地系统景观生态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5年
8 冷云生;知识农业若干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9 佟敏;基于社区参与的我国生态旅游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10 聂艳;耕地质量评价的模型方法与信息系统集成及应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海鹏;休闲农业服务质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文忠;服务质量与服务满意度关系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董桥锋;素朴之美——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盖晓媛;杭州市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庄丽丽;浙江省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及其规划设计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6 刘千慧;关于地区性家庭旅馆电子商务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7 张绍芬;沈家营镇农业观光旅游发展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8 盛晓兰;苏州乡村旅游营销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刘勤;论公共管理中的社区参与:以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10 黄昌明;福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连斌;;农家乐与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北川羌族自治县石椅村羌家乐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2 戴德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若干问题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1期
3 肖波;;合肥市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模式与典型做法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1期
4 王龙;武邦涛;;乡村旅游业对增加农民收入的效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9期
5 袁平;;对和谐新农村建设中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7期
6 胡永波;聂坤伦;宋陈玲;;简述新农村建设的误区与路径[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1期
7 唐克敏;袁本华;;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指标体系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8 陈雪钧;李莉;;重庆与成都“农家乐”旅游的比较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9 叶杰林;刘娟娟;;以农家乐促进新农村建设[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23期
10 李海平;;江南乡村“农家乐”旅游发展的模式与启示——以浙江省湖州“农家乐”旅游为例[J];北方经济;2008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秦嘉远;景观与生态美学—探索符合生态美之景观综合概念[D];东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懿;;乡村旅游开发探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11期
2 陶谦;;浅析乡村旅游开发对策[J];内江科技;2011年09期
3 刘清荣;;乡村旅游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中国茶文化第一村”为考察视点[J];农业考古;2006年02期
4 伍慧玲;;论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开发——以湖南新化县为例[J];绿色大世界;2007年06期
5 石培基;张胜武;;乡村旅游开发模式述评[J];开发研究;2007年04期
6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通知[J];湖南政报;2008年01期
7 姜辽;毛长义;张述林;和丕禅;;乡村旅游空间规划设计的基础理论及实证分析——以重庆市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2009年03期
8 李丹;;乡村旅游开发中的营销行为[J];发展研究;2006年09期
9 王浪;张河清;;试论乡村旅游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卢杨;乡村旅游运营机制中外比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载田;刘天f,
本文编号:2860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86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