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南族花竹帽纺织工艺及文化功能考察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0 11:26
本文运用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对毛南族一项濒临失传的传统工艺——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花竹帽编织工艺进行了深入考察,并对这一传统工艺图文配合做了详尽记录,为抢救这一传统工艺提供了可靠的宝贵资料。论文在考察花竹帽编织工艺变迁的同时,认真考察了花竹帽社会文化功能的变迁。 本文对毛南族花竹帽编织工艺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参与式”的建设性意见,并指出结合旅游开发,保护并传承花竹帽传统工艺不失为一条可供选择的发展之路。论文还通过对上南乡和下南乡民族传统文化传承进行了比较研究,对为何保护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思考。
【学位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F592.7
【部分图文】:
花竹帽,毛南语称为“顶卡花竹帽的前身是“顶卡加”,“顶卡图3一l帽底编织有花纹图饰,帽上面呈锥形,顶部交织着巧一19片宽不足1厘米,厚约薄纸的金黄色竹片,每片两头又撕得蔑丝24~32根,共组成几百至上千根细如发丝的蔑丝往下散开作经线,作纬线的蔑丝(如同经线的蔑丝般大小)也很细薄,以至能在直径2尺的锥面上交织近百道平整细密的圈圈;帽的外层边沿用黑色细蔑交织成一道花边,帽里层的是用金黄色和黑色两种细蔑交织成宽约三四寸的一道花带,花带上织出各种各样的花纹图案
帽里层的是用金黄色和黑色两种细蔑交织成宽约三四寸的一道花带,花带上织出各种各样的花纹图案,如连心结、吉祥鸟、花开四季、鱼跳龙门··…寓图3一从左往右依次为行云流水图纹、菱形图纹、连心结图纹、意深远的图案,为花竹帽增添了丰富的内涵;帽里层的正中两侧再系上两条彩绒线带,戴在头上轻巧舒适、大方美观,惹人喜爱。毛南族有自己的语言,无本民族文字,花竹帽—“顶卡花”作为爱情的信物,起于何时无从考究,在《毛南族简史》或《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志》等史料上均无记载。
直坚持在学习并编织着,编织手艺其原因有以下几个:一是花竹帽编帽非常耗时且不赚钱,付出太多回社会对花竹帽的需求量太少了。一但仅卖70元,平均一天只赚10元培训并给她劳务费,她是说什么也和墨竹。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77876
【学位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F592.7
【部分图文】:
花竹帽,毛南语称为“顶卡花竹帽的前身是“顶卡加”,“顶卡图3一l帽底编织有花纹图饰,帽上面呈锥形,顶部交织着巧一19片宽不足1厘米,厚约薄纸的金黄色竹片,每片两头又撕得蔑丝24~32根,共组成几百至上千根细如发丝的蔑丝往下散开作经线,作纬线的蔑丝(如同经线的蔑丝般大小)也很细薄,以至能在直径2尺的锥面上交织近百道平整细密的圈圈;帽的外层边沿用黑色细蔑交织成一道花边,帽里层的是用金黄色和黑色两种细蔑交织成宽约三四寸的一道花带,花带上织出各种各样的花纹图案
帽里层的是用金黄色和黑色两种细蔑交织成宽约三四寸的一道花带,花带上织出各种各样的花纹图案,如连心结、吉祥鸟、花开四季、鱼跳龙门··…寓图3一从左往右依次为行云流水图纹、菱形图纹、连心结图纹、意深远的图案,为花竹帽增添了丰富的内涵;帽里层的正中两侧再系上两条彩绒线带,戴在头上轻巧舒适、大方美观,惹人喜爱。毛南族有自己的语言,无本民族文字,花竹帽—“顶卡花”作为爱情的信物,起于何时无从考究,在《毛南族简史》或《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志》等史料上均无记载。
直坚持在学习并编织着,编织手艺其原因有以下几个:一是花竹帽编帽非常耗时且不赚钱,付出太多回社会对花竹帽的需求量太少了。一但仅卖70元,平均一天只赚10元培训并给她劳务费,她是说什么也和墨竹。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孟振兴;大瑶山盘瑶木薯酒工艺的科技人类学考察[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唐仕军;焢土窑工艺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周小华;岭南山地梯田环境下的生产与生活[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778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877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