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地区嫁妆文化变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8 10:50
婚俗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民族中具有不同的表现。嫁妆文化作为婚俗文化的一部分,在人类婚姻文化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将嫁妆文化的变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搜索、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对合肥地区嫁妆在建国前后至今的变化进行分析和解释,旨在从文化变迁的角度来观察、描述合肥地区的婚俗演替,发现其意义,并尝试着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本文首先对嫁妆文化的内容进行了界定,认为嫁妆文化应该包含嫁妆的种类、嫁妆规模、嫁妆的提供者、陪送方式以及具有地方性特色的嫁妆物品与习惯等内容。本文选取了建国前、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至今三个维度,并在这三个维度上围绕嫁妆的内容、规模、陪送方式、心理状态等做了具体描述,同时对嫁妆主体、嫁妆功能、与嫁妆有关的象征符号、嫁妆变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首先,在传统社会中,女性结婚时嫁妆的多少、种类基本上是由其父母决定,女性本身不具有发言权,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女性意识渐渐觉醒,在嫁妆方面具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得到了提升。其次,“子孙桶”、“扛帐子”、“压箱钱”...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现状
(一) 国内外关于嫁妆文化的相关研究
(二) 国内外关于文化变迁的相关研究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相关概念界定
(一) 嫁妆文化
(二) 象征符号
第二章 合肥地区嫁妆文化嬗变
一、建国前的嫁妆文化
二、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的嫁妆文化
三、改革开放后至今的嫁妆文化
第三章 合肥地区嫁妆文化变迁的解析
一、嫁妆文化的主体变迁
二、嫁妆文化的象征符号意义解析
三、嫁妆文化的功能变迁
四、嫁妆文化变迁的影响因素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嫁妆与聘礼:一个学术史的简单回顾[J]. 刁统菊.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2)
[2]乡村社会的宗教、实践及其变迁——对赣中S村宗教状况的田野调查[J]. 王处辉,郭云涛. 广西民族研究. 2006(04)
[3]婚姻支付的变迁:一个姻亲关系的视角[J]. 吉国秀. 民间文化论坛. 2006(01)
[4]评格厄孜的文化观[J]. 沃野. 安徽大学学报. 2002(04)
[5]当代中国妇女嫁妆的变迁[J]. 姚欣荣. 妇女研究论丛. 1992(02)
本文编号:3368377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现状
(一) 国内外关于嫁妆文化的相关研究
(二) 国内外关于文化变迁的相关研究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相关概念界定
(一) 嫁妆文化
(二) 象征符号
第二章 合肥地区嫁妆文化嬗变
一、建国前的嫁妆文化
二、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的嫁妆文化
三、改革开放后至今的嫁妆文化
第三章 合肥地区嫁妆文化变迁的解析
一、嫁妆文化的主体变迁
二、嫁妆文化的象征符号意义解析
三、嫁妆文化的功能变迁
四、嫁妆文化变迁的影响因素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嫁妆与聘礼:一个学术史的简单回顾[J]. 刁统菊.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2)
[2]乡村社会的宗教、实践及其变迁——对赣中S村宗教状况的田野调查[J]. 王处辉,郭云涛. 广西民族研究. 2006(04)
[3]婚姻支付的变迁:一个姻亲关系的视角[J]. 吉国秀. 民间文化论坛. 2006(01)
[4]评格厄孜的文化观[J]. 沃野. 安徽大学学报. 2002(04)
[5]当代中国妇女嫁妆的变迁[J]. 姚欣荣. 妇女研究论丛. 1992(02)
本文编号:33683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368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