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经济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1 11:31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居民收入的提高,促使着旅游者消费个性化需求的上升,旅游消费者主动参与观念增强。面对旅游者消费需求多样化,旅游产品开发要满足旅游者由“观光旅游”到“体验旅游”的旅游方式转变,关注游客的体验心理需求变得至关重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文明大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数量位居第一。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吸引着国内外越来越多的旅游爱好者前往开展旅游活动,但是,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属于稀缺旅游资源,必须在保护的前提下适度进行旅游开发,导致旅游产品开发只是低层次观光型旅游产品,体验性严重不足,难以满足游客个性化、多样化的体验。因此,用体验经济理论来指导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就变得尤其重要。本文以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江西婺源为例,尝试通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引入体验经济理论的探讨与研究,探寻科学的开发思路与策略。以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式旅游开发提供具有借鉴意义的模式,丰富与深化旅游相关学科研究内容,同时,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江西婺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未来进一步科学合理规划,丰富旅游产品内涵,增强产品体验参与性,不断满足...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体验经济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
图 5- 1 江西 省 婺源 县 区 域示 意 图 F ig 5- 1 Wu y u an Co u n t y, J ia n gx i P r ov in c e, t h e r eg i o n sc h em at ic 全国 著名 的 文化 与 生 态旅 游 县, 被外 界 誉 为 “中 国 最美 的乡 村 ” 。 全县 有 16 个省 级 历 史文 化名 村 、1 个国 家历 史 文化 名村 , 全 国 文物 保 护单 位 13 处, 2 个古 村 落 被列 入 世 界文 化遗 产 预备 名 单 ,非 物 质文 化遗 产 涵 盖 国家 级 、省 级、 市 级 、 县 级 共 18 项, 是 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评价——以四川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为例[J]. 郭剑英,余晓萍.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04)
[2]工业遗产体验式旅游开发设计思路的探讨[J]. 汪芳,刘鲁. 华中建筑. 2009(03)
[3]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性质的认识路径[J]. 王艳平. 旅游科学. 2009(01)
[4]再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J]. 李昕. 民族艺术研究. 2008(03)
[5]国内旅游市场呈显“四化”特征[J]. 唐代剑. 旅游学刊. 2008(05)
[6]遗产旅游体验的真实性及其塑造途径研究[J]. 陈伟凤,陈钢华,黄远水.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2)
[7]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化的转型模式[J]. 马木兰,汪宇明.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2)
[8]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与开发[J]. 肖刚,肖海,石惠春.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8(02)
[9]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热下的冷思考[J]. 顾金孚,王显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8(02)
[10]体验导向型景区开发模式:一种新的旅游开发思路[J]. 郑耀星,周富广. 人文地理. 2007(06)
硕士论文
[1]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式旅游开发研究[D]. 武一闻.陕西师范大学 2009
[2]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D]. 刘河.中国海洋大学 2008
[3]体验经济背景下的文化遗产旅游研究[D]. 艾佩.河南大学 2008
[4]江西抚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D]. 韩双斌.南昌大学 2007
[5]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D]. 纪文静.华中师范大学 2007
[6]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研究[D]. 范玉娟.上海师范大学 2007
[7]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业中的有形化利用研究[D]. 罗春培.浙江工商大学 2007
[8]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互动研究[D]. 肖曾艳.湖南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00179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体验经济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
图 5- 1 江西 省 婺源 县 区 域示 意 图 F ig 5- 1 Wu y u an Co u n t y, J ia n gx i P r ov in c e, t h e r eg i o n sc h em at ic 全国 著名 的 文化 与 生 态旅 游 县, 被外 界 誉 为 “中 国 最美 的乡 村 ” 。 全县 有 16 个省 级 历 史文 化名 村 、1 个国 家历 史 文化 名村 , 全 国 文物 保 护单 位 13 处, 2 个古 村 落 被列 入 世 界文 化遗 产 预备 名 单 ,非 物 质文 化遗 产 涵 盖 国家 级 、省 级、 市 级 、 县 级 共 18 项, 是 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评价——以四川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为例[J]. 郭剑英,余晓萍.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04)
[2]工业遗产体验式旅游开发设计思路的探讨[J]. 汪芳,刘鲁. 华中建筑. 2009(03)
[3]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性质的认识路径[J]. 王艳平. 旅游科学. 2009(01)
[4]再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J]. 李昕. 民族艺术研究. 2008(03)
[5]国内旅游市场呈显“四化”特征[J]. 唐代剑. 旅游学刊. 2008(05)
[6]遗产旅游体验的真实性及其塑造途径研究[J]. 陈伟凤,陈钢华,黄远水.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2)
[7]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化的转型模式[J]. 马木兰,汪宇明.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2)
[8]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与开发[J]. 肖刚,肖海,石惠春.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8(02)
[9]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热下的冷思考[J]. 顾金孚,王显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8(02)
[10]体验导向型景区开发模式:一种新的旅游开发思路[J]. 郑耀星,周富广. 人文地理. 2007(06)
硕士论文
[1]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式旅游开发研究[D]. 武一闻.陕西师范大学 2009
[2]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D]. 刘河.中国海洋大学 2008
[3]体验经济背景下的文化遗产旅游研究[D]. 艾佩.河南大学 2008
[4]江西抚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D]. 韩双斌.南昌大学 2007
[5]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D]. 纪文静.华中师范大学 2007
[6]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研究[D]. 范玉娟.上海师范大学 2007
[7]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业中的有形化利用研究[D]. 罗春培.浙江工商大学 2007
[8]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互动研究[D]. 肖曾艳.湖南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001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600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