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粮棉结合:千年关中农区的最优种植业结构选择

发布时间:2018-04-04 09:14

  本文选题:关中 切入点:棉花 出处:《中国农史》2017年03期


【摘要】:农无不宜,关键是要选择好适合于本区域务作的作物品种。关中地区有着千年种植的优良传统,以棉花为代表的经济作物曾经与粮食作物相结合,构成关中最优种植业结构,以棉纺织业为代表的轻工业曾经是陕西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粮棉密切结合是陕棉发展的基本保障;战备物资紧缺是陕棉快速发展的动力;植棉与棉纺织业的层级发展带来国民互利共赢,棉花曾在陕西经济建设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施行给予了农民种植自由,使陕棉发展由盛至衰。从理性角度来讲,棉花在陕西农业发展史上所获得的巨大成功曾为陕西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作出巨大贡献。本文深入剖析以棉花为代表的经济作物在关中的发展历程,从供给侧结构改革方面出发,为关中现代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提供历史借鉴。
[Abstract]:The key is to select suitable crop varieties for this region.Guanzhong region has a good tradition of planting for thousands of years. The cash crops represented by cotton have been combined with grain crops to form the optimal planting structure in Guanzhong.The light industry represented by cotton textile industry was once the pillar industry of Shaanxi province's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close combination of grain and cotton is the basic guarante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haanxi cotton; the shortage of war readiness materials is the driving force fo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haanxi cotton; the hierarchical development of cotton planting and cotton textile industry brings mutual benefit to the people and the cotton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Shaanxi economic construction.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household contract responsibility system gives farmers the freedom to grow cotton from prosperity to decline.From a rational point of view, the great success of cotton in the history of Shaanxi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has contributed greatly to the development of Shaanxi economy and the increase of farmers' income.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the cash crops represented by cotton in Guanzhong is deeply analyzed, and from the aspect of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it provides a historical reference for the adjustment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rn agricultural economic structure in Guanzhong.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基金】:陕西省科技厅软科学重点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对策研究”(批准号:2015KRZ002)
【分类号】:F3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立信;我省调整种植业结构取得进展[J];河南科技;2000年08期

2 神志伟,孙杰;把增效置于种植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首位[J];江苏农机与农艺;2000年06期

3 傅新才;调整种植业结构 增加农民收入[J];福建农业;2000年03期

4 钱金根;结构一调天地宽——光辉村调整种植业结构的启示[J];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2001年05期

5 董召荣;安徽省种植业结构与调整对策[J];耕作与栽培;2001年06期

6 ;调整种植业结构忌雷同[J];河北农业;2001年01期

7 冯树全;种植业结构莫一“调”了之[J];农村经济与技术;2001年04期

8 ;2001年北京种植业结构呈“三增三减”趋势[J];中国农业信息快讯;2001年02期

9 冯树全;种植业结构莫一“调”了之[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1年03期

10 陈久平;调整种植业结构五戒[J];山西农业;200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周宪龙;陈阜;;北京种植业结构变化对水资源利用影响[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朱清海;赵忠宝;李胜国;;辽宁省盘锦市种植业结构优化与生产措施研究[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下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黄少鹏;刘宇眉;;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实现农业经济跨越式发展[A];“加入WTO和科学技术与吉林经济发展——机遇·挑战·责任”吉林省第二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2年

4 陈淑钦;杨卫波;;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 提高临沂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A];“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论文集[C];2005年

5 赵占军;;我国加入WTO河北省种植业应采取的对策[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姜蔺蔺 矫海 记者 邱成;富裕 调整种植业结构[N];黑龙江日报;2013年

2 记者 王科岩 实习生 梁艳;全市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6年

3 张妍;一三○团调整种植业结构实行产业化生产[N];兵团日报(汉);2008年

4 记者 韩超;优化种植业结构工作会召开[N];德州日报;2009年

5 记者 梁晔 通讯员 任作才;杭后种植业结构呈“四增三平三减”[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0年

6 记者 京季;我省种植业结构呈现“四增二减”[N];青海日报;2011年

7 李自立;岷县调整种植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N];甘肃经济日报;2000年

8 刘英邋王世选 王刚;一三一团调整种植业结构频出好牌[N];兵团日报(汉);2008年

9 通讯员 任作才;种植业结构呈现新特点[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0年

10 隋蕾 陈柏峰;襄河调优种植业结构保增产[N];黑龙江经济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淑敏;巴彦淖尔市种植业结构的变化与区域布局优化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年

2 努尔阿米乃姆·艾散;塔里木盆地种植业结构转变与社会经济关系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3年

3 张洪嘉;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角度下新疆干旱区种植业结构优化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3年

4 余鑫星;上海市郊种植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093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7093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9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