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阶层分化和土地流转关系研究
本文选题:阶层分化 + 土地流转 ; 参考:《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传统的“实体论”的阶层研究范式偏重于宏观的社会阶层结构的静态描述与分析,进入新千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急剧变迁,阶层分化及阶层间的矛盾冲突加剧,既有的实体论的阶层研究很难再适应新的现实,相关学者发出“回到马克思”的呼声,主张从阶层关系的视角研究我国的阶层分化问题,阶层研究经历着从“实体论”向“关系论”的范式转换。然而,农村的“熟人社会”关系网络中的阶层分化及其阶层关系运作机制,是不同于城市社会阶层的,农村阶层关系的运作是深深嵌入在阶层结构之中的,这就意味着“关系论”的农村阶层研究并不只是局限于动态的主体“行动”的分析,而是要在农村的阶层结构中展开阶层关系的机制研究。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的基本原理为出发点,在农村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嵌入式阶层关系”,并着重从农村微观的阶层关系的视角去分析我国农村阶层分化与土地流转的相互关系。本文的中心论题是,土地流转是嵌入在农村的阶层关系结构之中的,不同阶层位置上人们的土地流转行为逻辑是有差异的,不同的“阶层组合”模式对土地流转实践的影响是不同的,同时土地流转也重塑了农村的阶层结构与阶层关系。土地流转与农村阶层分化的加速进行,也为我们提出了农村社会治理的议题,自发的土地流转所重构出来的“中农阶层”在阶层结构中有着特殊而重要的位置,是农村社会治理的中坚力量,只从农业及经济效率的角度而进行的大规模的土地流转实践却消解了广大的中农阶层,破坏了农村的社会生态,值得警惕。马克思主义的阶级阶层理论启示我们,把阶层分化的视角纳入土地流转的研究之中,土地流转不仅是经济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问题,谨防阶层分化及矛盾冲突加剧。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entity theory" of stratum research paradigm focuses on the static description and analysis of macro social stratum structure, and enters the new millennium. With the rapid change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structure in our country, the stratum differentiation and the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between strata are intensified.It is very difficult to adapt to the new reality in the stratum research of the existing entity theory. The relevant scholars have issued the voice of "returning to Marx" and advocated to study the stratification problem of our country from the angle of stratum relation.Stratum study has experienced a paradigm shift from entity theory to relation theory.However, the social stratum differentiation and its operation mechanism in the rural "acquaintance society" relationship network are different from the urban social stratum, and the operation of the rural stratum relationship is deeply embedded in the stratum structure.This means that the study of "relationship theory" in rural stratum is not confined to the analysis of dynamic subject "action", but the mechanism study of stratum relationship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the structure of rural stratum.Based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Marxist theory of class and stratum,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in rural areas, this study puts forward the "embedded stratum relationship".It also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ural stratum differentiation and land circu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micro stratum relationship.The central topic of this paper is that land circulation is embedded in the structure of stratum relations in rural areas, and the logic of people's land transfer behavior is different in different stratum positions.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stratum combination" mode on land circulation practice is different, at the same time, land transfer also reshapes the stratum structure and stratum relationship in rural areas.The acceleration of land transfer and rural stratum differentiation also brings forward the issue of rural social governance. The "middle peasant stratum" reconstructed by spontaneous land transfer has a special and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social stratum structure.It is the backbone of rural social governance. The practice of large-scale land circulation from the angle of agriculture and economic efficiency has eliminated the broad middle peasant stratum and destroyed the social ecology of the countryside, which is worthy of vigilance.Marxist theory of class and stratum enlightens us to bring the angle of stratum differentiation into the study of land circulation. Land circulation is not only an economic problem but also a social problem.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63.2;F32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本良;正确看待和处理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济宁市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发展论坛;2003年06期
2 郑云鹏;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5期
3 卢春华;浅谈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延边党校学报;2004年01期
4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课题组;安徽省部分市县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思考[J];理论建设;2004年06期
5 农言;;土地流转若干问题解读[J];西南民兵;2005年10期
6 周维宽;谨防土地流转中侵害农民合法权益[J];中国监察;2005年01期
7 王忠林;;滕州市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成功实践及其启示[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9年01期
8 欣华;;网友热议土地“流转”[J];生意通;2009年01期
9 荀守奎;;农村土地流转相关问题研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02期
10 刘杨;;浅析农村土地流转[J];理论界;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博文;;农村土地流转中的社会稳定问题研究[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C];2012年
2 ;第五十期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土地流转实践[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3年第1辑)[C];2013年
3 黄建军;;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的问题及前景展望[A];全国博士生论坛“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与农民问题”论文集[C];2012年
4 尹爱飞;王晓东;;基于博弈分析探讨土地流转中各主体的流转意愿[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黄晓平;李建平;黄中茂;;创新财政投入机制,推进农村土地流转[A];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与探索:全国财政支农优秀论文选(2008)[C];2009年
6 吴闽忠;;浅谈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土地流转问题[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詹晨晖;颜峥;;农村土地流转意愿度模型的构建与应用——以重庆市为例[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8 余爱民;;浅谈如何认识和引导农村土地流转——以荆州荆门为例[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9 卿渐伟;;关于常德市农村土地流转的调查与思考[A];第二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向常水;;论当前湖南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第二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廖富洲;在农村土地流转中要维护好农民利益[N];中国改革报;2004年
2 ;住农家 问三农 难点追踪 关注农村土地流转[N];福建日报;2003年
3 克山县人民政府代县长 史耀忠;组建“土地流转银行”好处多[N];黑龙江经济报;2005年
4 寻乌县 汪红英 严考泉;农村土地流转亟待规范[N];江西日报;2004年
5 葛长明;江都市着力规范农村土地流转[N];扬州日报;2005年
6 记者 彭华;我市农村雇用农业工人成气候[N];东营日报;2007年
7 赵长宾;我市农村土地流转快速发展[N];莱芜日报;2008年
8 刘晓雷;农村土地流转现场会召开[N];平顶山日报;2008年
9 记者 刘永安 实习生 侯利平;省政府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调研组莅汴[N];开封日报;2008年
10 记者 杨春莲 通讯员 何启林;我市召开全市农村土地流转现场会[N];钦州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萍;农村土地流转:基于现代经济学范式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战歌;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其对养老保障制度的挑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6年
3 曾超群;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4 谢文;农村土地流转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唐文金;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6 周金衢;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大户与国家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7 段力妼;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8 李淑妍;农民工市民化视角下的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9 戴伟娟;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10 桂琳;沟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土地流转路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海森;诸城土地流转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2 王旭静;基层政府在农村土地流转中的行为探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陶正兵;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化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4 李晓霞;影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因素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5 邵捷;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政府行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6 朱开波;旺苍县农村土地流转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7 娄亚鹏;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D];长江大学;2013年
8 马兴彬;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土地流转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9 马小遐;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改革的金融支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10 黄忠越;大同市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691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769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