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农地非农化征用中的农民土地增值收益权保护

发布时间:2018-05-03 19:19

  本文选题:农地征用 + 地租理论 ; 参考:《改革与战略》2017年01期


【摘要】: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中,一些地方农地非农化征用倾向严重。由于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失地农民无法享有绝对地租,分配级差地租比例极低,失地农民农地增值收益分配权益受损害。为此,可通过转换政府征地角色、明确农地产权归属、规范农地征用目的、建立市场化补偿制度及完善失地农民安置制度等措施,既维护失地农民获取农地增值收益的权益,又化解潜在的农村征地冲突,确保城乡统筹发展基础上的"四化"目标协调同步实施。
[Abstract]: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urbanization strategy, some local agricultural land expropriation tendency is serious. Because of the separation of land ownership and right of use, landless farmers can not enjoy absolute land rent, the proportion of land rent is very low, and the distribution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land value-added income of land-lost farmers are damaged. Therefore, by changing the role of the government in land expropriation, defining the ownership of farmland property rights, standardizing the purpose of farmland expropriation, establishing a market-oriented compensation system and perfecting the settlement system of landless farmers, we can safeguard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landless farmers in obtaining the added value of agricultural land. It also resolves the potential rural land expropriation conflict and ensures the coordinated implementation of the "four modernizations" objectives on the basis of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成果(项目编号:10YJC790193)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四批特别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104174)
【分类号】:F32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仲素梅;;日本“农地非农化”对江苏省的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1期

2 谭荣;;荷兰农地非农化中政府的强势角色及启示[J];中国土地科学;2009年12期

3 许德林;欧名豪;肖霖;;1997—2008年青岛市农地非农化过程与效果实证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0年01期

4 万胜超;王良健;刘敏;;基于空间的省际农地非农化驱动因素研究[J];经济地理;2012年07期

5 陈秋锋;;农地非农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2年12期

6 李振荣,白国雄;集体农地非农化转换应建立“征购制”[J];中国土地;1995年03期

7 李玉恒;胡智超;刘彦随;;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农地非农化配置效益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年02期

8 曲福田,陈江龙;两岸经济成长阶段农地非农化的比较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1年06期

9 曲福田;冯淑怡;诸培新;陈志刚;;制度安排、价格机制与农地非农化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4年04期

10 韩冰华;战后日本农地非农化之启示[J];江汉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鸿辉;邓凌云;;多智能体农地非农化时空配置模型[A];规划引领下的新型城市化研究——2009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9年

2 曲福田;冯淑怡;诸培新;陈志刚;;制度安排、价格机制与农地非农化研究[A];经济学(季刊)第4卷第1期(总第14期)[C];2004年

3 简新华;张国胜;;日本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农地非农化”[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发展与人文关怀专辑[C];2006年

4 杨永芳;艾少伟;;农地非农化过程中生态补偿缺失的经济学分析[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2008年

5 钟水映;李魁;;东亚地区工业化、城镇化与农地非农化的协动性研究[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杨俊;李争;;湖北省农地非农化空间效率衡量[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陈江龙;曲福田;陈雯;;农地非农化经济驱动机制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王玲;;农地非农化与失地农民权益研究——以湖北省为例[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9 党国英;;可疑的农地非农化“制度创新”[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10 陈莹;;农地非农化与都市农业发展模式研究——以南昌市青云谱区为例[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6优秀学术论文集(地理科学类)[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曲福田 田光明 姜海 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心;中国农地非农化的治理结构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刘剑;关于农地非农化后的增值问题[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3 周立群 张红星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最优转让权安排是农地治理核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金晶;中国农地非农化的公共政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2 胡伟艳;城乡转型与农地非农化的互动关系[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3 许恒周;市场失灵与农地非农化过度性损失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4 诸培新;农地非农化配置:公平、效率与公共福利[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5 姜海;转型时期农地非农化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6 张飞;中国农地非农化中政府行为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7 王荧;我国农地非农化配置效率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许德林;农地非农化调控的市场机制与政府管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9 陈兴雷;城市扩展过程中的农地非农化:代价性消耗与过度性消耗[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玲;城市化与农地非农化关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2 冯卫星;城镇化进程中农地非农化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3 邹坚引;农地非农化增值来源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燕姗姗;基于SEM的农地非农化后农户福利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解奎;农村土地非农化过程中收益分配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6 高航;城市化中农地非农化效率测算[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7 祁凌云;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农地非农化收益测算及其区域差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8 杜静;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农地非市场价值损益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年

9 夏炎;农地非农化过程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10 崔福生;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地非农化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397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8397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d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