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质量影响因素区域差异分析及提升途径研究——以河南省新郑市为例
本文选题:土地整治 + 耕地质量 ; 参考:《中国土地科学》2017年06期
【摘要】:研究目的:分析研究影响耕地质量的主要障碍因素及其区域差异,明确不同区域耕地质量提升的主要途径和重点建设内容,以提高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方法:相关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研究结果:(1)土壤质地、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灌溉率是影响耕地质量的主要因素,与粮食单产间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影响因素相互间也有影响,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2)单产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存在明显差异,其重要性序次为:灌溉率、速效磷、全氮、有机质、速效钾、土壤质地,重要性系数分别依次为0.188、0.179、0.173、0.167、0.156、0.136;(3)新郑市的耕地可划分为3种类型的整治区,不同类型区的耕地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差异明显,丘岗地区的耕地质量最差,是农田整治的重点区,主要障碍因素是灌溉率低、土壤肥力差。研究结论:新郑市不同区域耕地质量提升的主要途径不同,丘岗地区和砂土平原区主要是提高农田灌溉率和培肥土壤,山前平原区主要是提高土壤磷肥肥力。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main obstacle factors and their regional difference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and to clarify the main ways and key construction contents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in different regions, so as to improve the pertine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Methods: correlation analysi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il texture, organic matter, total nitrogen, available phosphorus, available potassium and irrigation rate we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and there was a linear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oil texture, organic matter, total nitrogen, available phosphorus, available potassium and grain yiel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factors. The order of importance was irrigation rate, available phosphorus, total nitrogen, organic matter, available potassium and soil texture. The importance coefficient of cultivated land in Xinzheng city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the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obviously different, and the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in Qiugang area is the worst, which is the key area of farmland regulation, and the importance coefficient is 0.188%, 0.179%, 0.167%, 0.136% and 0.136%, respectively. The cultivated land in Xinzheng City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of regulation areas, and the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obviously different in different types of areas. The main obstacle factors are low irrigation rate and poor soil fertility. Conclusion: the main way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Xinzheng city are different. In hilly area and sandy plain area, the irrigation rate of farmland and soil fertility are mainly improved, and the phosphorus fertilizer fertility in soil is mainly improved in front of mountain plain area.
【作者单位】: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基金】: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课题“水资源约束条件下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研究”(201411022-03)
【分类号】:F323.2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军;钟莉娜;;中国土地整治文献分析与研究进展[J];中国土地科学;2016年04期
2 胡振琪;荣颖;付亚洁;梁宇生;;2015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16年展望——土地工程与技术分报告[J];中国土地科学;2016年03期
3 严金明;夏方舟;马梅;;中国土地整治转型发展战略导向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6年02期
4 唐秀美;潘瑜春;郝星耀;刘玉;;中国耕地整治生态潜力测算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17期
5 郧文聚;梁梦茵;汤怀志;;提升耕地质量重在健康产能建设[J];中国土地;2015年03期
6 魏洪斌;吴克宁;赵华甫;辛亮亮;;未来10年我国耕地数量质量变化对区域粮食产能影响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4年19期
7 刘小玲;张伟;;县级土地整治规划中土地整治潜力测算方法研究——以神木县农用地整治潜力测算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年06期
8 张瑞娟;姜广辉;周丁扬;孙富国;王新盼;;耕地整治质量潜力测算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13年14期
9 杨伟;谢德体;廖和平;潘卓;朱琳;李涛;;基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模式的农用地整治潜力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3年07期
10 吴海洋;;“十二五”时期中国土地整治工作思考[J];中国土地科学;2013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颜畅;基于粮食安全的三峡库区耕地产能提升潜力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慧;安春晓;付光辉;刘友兆;冯佳佳;;土地整治PPP模式中政府与社会投资者演化博弈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7年07期
2 闫良辰;许小亮;;浅谈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土地生态文明建设[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7年07期
3 张曹斌;王珊;;基于分等因素的耕地质量提升潜力研究[J];南方农机;2017年12期
4 孙博;李淑杰;刘亚男;马晓葳;;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及区域分布研究——以延边州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17年12期
5 张秋霞;张合兵;刘文锴;赵素霞;;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土壤重金属含量的高光谱反演[J];农业工程学报;2017年12期
6 王军;钟莉娜;;景观生态学在土地整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7年12期
7 信桂新;陈兰;杨庆媛;;土地整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基于重庆的实践考察[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6期
8 谢晓彤;朱嘉伟;;耕地质量影响因素区域差异分析及提升途径研究——以河南省新郑市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17年06期
9 李宗华;童秋英;陈胜;罗长林;;武汉市土地整治管理信息平台建设与应用[J];地理空间信息;2017年05期
10 曹婷婷;;土地整治发展战略[J];农业工程;2017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金典;内蒙古巴林右旗耕地及耕地后备资源生态风险评价[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2 龚竹娟;三峡库区万州耕地质量特征及空间分异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金明;夏方舟;马梅;;中国土地整治转型发展战略导向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6年02期
2 陈艳华;黄贤金;林依标;;丘陵山区耕作层剥离再利用空间配置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22期
3 张荣群;孙玮健;艾东;王盛安;;基于监测信息可视化方法的土地覆被变化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21期
4 李建华;张建生;李成学;郭晓飞;陈运春;余建新;;西南山丘区土地整治中典型梯田样区的田坎响应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5年06期
5 张卫华;韩霁昌;王欢元;杜宜春;童伟;;砒砂岩对毛乌素沙地风成沙的改良应用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年10期
6 信桂新;杨朝现;魏朝富;陈荣蓉;;人地协调的土地整治模式与实践[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19期
7 叶海全;;优于0.2m分辨率航空影像在农村地籍调查中的应用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5年09期
8 李胜;邬珂瑞;韩永亮;齐嘉义;;海州露天煤矿边坡变形监测系统[J];金属矿山;2015年09期
9 郜允兵;高秉博;李晓岚;潘瑜春;张晓东;;长时间序列土地利用数据时空索引技术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5年09期
10 王培俊;邵芳;刘俊廷;李星宇;胡振琪;Russell S.Yost;;黄河泥沙充填复垦中土工布排水拦沙效果的模拟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1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赵栻泰;重庆市长寿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及模式探讨[D];西南大学;2009年
2 姬洪飞;基于农用地分等的耕地开发整理潜力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3 黄艳丽;县域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评价研究——以偃师市为例[D];河南农业大学;2004年
4 刘洋;重庆市三峡库区耕地及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评价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4年
5 闫毅志;水库库区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6 田水松;耕地整理潜力综合评价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我省部分地区耕地质量日趋恶化[J];南京农专学报;2001年02期
2 孙玉龙;;导致耕地质量下降的几点原因[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7年04期
3 陶军德,王振玉,姜松,贾利;黑龙江省耕地质量状况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7年04期
4 ;耕地质量[J];中国农资;2014年13期
5 黄兴国;;江苏省高邮市耕地质量分等评价[J];北京农业;2014年03期
6 王晋民;王海景;康晓东;;“数字土壤”应用于耕地质量管理的初步构想[J];山西农业科学;2007年09期
7 唐毅;马礼;;一种度量耕地质量的新方法——以河北省沽源县为例[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8 杨臣;王淑丽;刘永权;;榆树市耕地质量变化情况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22期
9 赵永志;郭宁;吴建平;;全面科学认识和推进耕地质量建设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J];蔬菜;2011年12期
10 苏伟;赵应中;;耕地质量管理连环画——耕地质量之忧(下)[J];湖南农业;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杨金凤;赵同科;李新荣;张成军;杜连凤;吴琼;;北京市郊区耕地质量存在的问题与提升对策[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下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张金利;董玉祥;;广州耕地质量空间分异研究[A];中国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C];2012年
3 马雁;;浅谈土地可持续利用中的耕地质量问题[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周庆举;李达辉;陈庆红;;安顺市耕地质量变化及对策[A];贵州省土壤学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王华为;朱莲;徐龙华;;泰州市耕地质量现状及提高途径[A];江苏耕地质量建设论文集[C];2008年
6 李燕;杨步银;袁瑜;董明;毛声平;;六合区耕地土壤资源环境质量状况调查[A];江苏土壤肥料科学与农业环境[C];2004年
7 李晓林;张宏彦;;黄淮海平原耕地质量现状、问题及解决对策[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中)[C];2008年
8 徐茂;;前言[A];江苏耕地质量建设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肖彬;贯彻实施《湖南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 促进耕地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N];益阳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江宜航 实习生 刘瑾;我国耕地质量现状堪忧[N];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江宜航 实习生 刘瑾;耕地质量缘何逐年下降[N];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江宜航;耕地质量管理亟须升级[N];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
5 龙纪文;农业部将大力保护提升耕地质量[N];中国农机化导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李存才;推进耕地质量建设 拧紧粮食“安全阀”[N];中国财经报;2014年
7 梁宝忠;农业部:大力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N];粮油市场报;2014年
8 本报评论员 祝乃娟;耕地质量问题治理宜早不宜迟[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
9 记者 高文;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和肥料管理[N];农民日报;2005年
10 钱国文 杨用钊;我市耕地质量建设成效明显[N];淮安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慧敏;基于农用地分等的耕地质量限制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宋景超;基于土地整治的耕地质量等别提升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陈兰;基于耕地质量等别成果的乡镇间基本农田规划指标调整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4 刘虹;邵武市耕地质量变化调查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5 徐晶;吉林省粮食主产区耕地质量问题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6 王力;基于GIS的耕地质量等别更新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7 罗森;郴州市耕地质量保护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8 顾万帆;富阳市新垦耕地质量评价与提升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9 杨乐艳;南湖区耕地质量动态监测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10 匡丽花;土地整治项目对耕地质量的影响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451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845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