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食糖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物资,其90%以上来源于蔗糖。甘蔗生产直接关系到中国食糖的基本供给能力。近几年,随着国外食糖市场的冲击、农业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中国糖业面临行业性亏损,严重影响到中国食糖的安全供给和社会稳定。推进甘蔗生产机械化,降低甘蔗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成为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中国政府通过建设示范基地、实行补贴政策、规范技术标准等方式提高了甘蔗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且已取得显著成效。然而,甘蔗种植环节和收获环节的机械化仍是难以得到普及。种植环节机械化是收获环节机械化的基础,其复杂性远低于收获环节的机械化。那么,为什么中国甘蔗种植环节机械化水平还是比较低?在中国农户小规模经营体制下,研究甘蔗种植机械化的影响因素以及各个因素在不同机械化种植方式中的影响差异,成为探索如何推进甘蔗种植机械化发展的关键。本文主要以中国甘蔗种植户为研究对象,从生产要素视角分析中国甘蔗种植机械化的发展现状,明确机械化种植比人工种植更具成本和效率优势;基于农户行为理论,归纳中国甘蔗种植机械化的影响因素以及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框架;进而运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以及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同时,深入分析不同程度的关键因素在多样化种植方式中的影响差异,并重点研究如何推进甘蔗种植全程机械化的问题。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中国甘蔗机械化种植比人工种植更具优势,且全程机械化种植方式的优势更为显著。中国甘蔗种植机械与劳动力的替代弹性为0.15,说明两者存在替代关系,即中国的甘蔗种植可以利用种植机械代替劳动力以弥补因劳动力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总成本的提高;甘蔗种植机械对劳动力进行替代,都有利于农户甘蔗收入和家庭总收入的提高,说明中国应加快甘蔗种植机械化的发展以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全程机械化种植方式比其他机械化种植方式更具成本和效率优势,比纯人工种植的效率高于5倍以上,且能节约每亩种植成本177.15元。第二,影响中国甘蔗种植机械化的关键因素为甘蔗专业化程度、总体土地质量、是否为平原,且总体土地质量与其他因素之间具有明显的交互效应。即总体土地质量与年龄、农业劳动力数量占劳动力总数比重、是否为平原、机械作业价格、家庭人均收入具有正向的交互效应,而与甘蔗收入比重具有负向的交互效应。第三,土地细碎化、家庭人均收入、受教育程度在不同机械化种植方式中的影响具有差异。对于平均地块面积在10亩以上的种植户,土地细碎化对其是否采用机械种植甘蔗的影响并不显著;土地细碎化并未阻碍低层次机械化种植方式之间的相互转换;平均地块面积在5~10亩之间时,土地细碎化对甘蔗种植全程机械化的影响并未起到阻碍作用。对低收入水平的农户来讲,提高家庭人均收入有利于促进甘蔗种植机械化的发展,而对高收入水平的农户则不具有显著影响。当家庭决策者的受教育程度在小学及以下时,受教育程度在农户是否采用机械种植甘蔗和不同机械化种植方式中都具有显著的作用,而在初中及以上时则基本都不太显著。第四,影响中国甘蔗种植全程机械化的关键因素为农户是否参加农机培训、是否加入农机合作社、甘蔗收入比重。同时,实现甘蔗种植全程机械化应结合长短期目标,短期可改变其他条件以适应种植机械的应用,长期则应是促进种植机械技术的研发以适应不同需求者的使用。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326.13;F32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善浪;叶炜;张丽华;;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吗——基于改进的超越对数成本函数的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7年07期
2 王水连;辛贤;;土地细碎化是否阻碍甘蔗种植机械化发展?[J];中国农村经济;2017年02期
3 李伟国;;提高认识 抓住机遇 加快推进甘蔗生产机械化[J];农机质量与监督;2017年01期
4 刘玉;郑艳东;陈秧分;;京津冀地区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1期
5 范立强;;机械化里的甜蜜事业[J];当代广西;2017年01期
6 李凤廷;侯云先;邵开丽;钱向明;;突发事件下的粮食物流——基于情景应对的储备粮紧急调运决策框架[J];中国农村经济;2016年12期
7 王水连;辛贤;;农户甘蔗种植机械化的因素解析:诱因及交互效应[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
8 蒋文强;王金武;;黑龙江省水稻生产机械化影响因素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6年10期
9 刘岳平;钟世川;;技术进步方向、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对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J];财经论丛;2016年09期
10 周振;张琛;彭超;孔祥智;;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来自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的证据[J];中国农村经济;2016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庞革平;;广西:糖业突围[N];人民日报;2014年
2 孙红梅;刘卓;;广西甘蔗机械化正迎来明媚春天[N];中国农机化导报;2014年
3 陈婕星;;白糖:下跌路上 一波三折[N];国际商报;2014年
4 白人朴;;改革创新 在新起点上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N];中国农机化导报;2014年
5 王楠;;郑糖将回踩成本线[N];期货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苏俊波;新形势下我国甘蔗产业竞争力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
2 杨敏丽;中国农业机械化与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3 杨玉林;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业机械化[D];中国农业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殷江璇;玉米收获机械化影响因素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13年
2 沈小强;甘蔗机械化生产基地建设评价与扶持政策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3 陈宏;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战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
本文编号:
23231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323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