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大量耕地不可避免地被占用为建设用地,耕地总量不断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长寿区作为重庆市城市发展新区的重要区县,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是未来重庆市城镇化的主战场,承接主城区产业转移和人口转移的重点区域,这一定位和发展目标赋予了长寿区重大的责任,一方面,要实现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集聚新增产业和人口,建设全市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另一方面,要坚持四化同步发展,城乡统筹先行,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合理增加城市建设用地,坚守耕地红线。这其中的关键就是要协调和解决好城镇化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本文首先通过对长寿区的城镇化和耕地资源数量的变化状况进行了分析,直观地反映出城镇化影响下的耕地资源减少趋势,并通过构建指标系,研究城镇化对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机制,得出城镇化快速发展下耕地资源变化的主要原因;其次通过构建城镇化-耕地资源协调度模型,对过去15年间长寿区城镇化-耕地资源协调性进行分析;最后,本文构建了城镇化-耕地协调视角下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以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最优化为目标,通过分析长寿区各地类发展趋势,结合城镇化发展需求和耕地资源需求,实现长寿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为长寿区未来的土地利用提供参考和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自2000年以来,长寿区城镇化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化水平持续稳步提高,从2000年的43.12%升至2014的67.51%,增幅为24.39%,年均增长1.54个百分点;耕地资源数量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由2000年的62277.92hm2下降至2014年的56517.00hm2,十五年间耕地资源面积减少了5760.92hm2,年均减少384.06hm2,城镇化发展对耕地的占用较多,城镇化与耕地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2)选取人口增长类、经济发展类、城市扩展类、农业发展类和人民生活类五类共12个指标来衡量城镇化对耕地资源变化的影响,通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长寿区的耕地资源变化主要受到社会经济综合发展的影响,其次是农业的发展。(3)构建城镇化-耕地资源协调度模型,对2000-2014年这十五年间的协调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长寿区的城镇化-耕地资源变化协调性整体上看波动较大,城镇化-耕地协调度整体表现为勉强调和-基本调和到基本调和-调和的变化趋势,耕地能够基本保证在承载力阈值范围内。协调度水平有所提高,但是二者发展仍不甚协调。(4)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城镇化-耕地协调视角下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以长寿区为研究对象,设置了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独立工矿及风景名胜用地、交通水利用地、水域和其他土地十个变量。设置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目标函数,并将熵权法和AHP方法相结合,求出综合效益目标函数作为本文的优化目标函数。选取城镇化发展约束、城镇化-耕地资源协调性约束、农业结构调整约束、建设用地面积约束等约束条件,运用Lingo16.0软件进行编程测算,并结合长寿区土地利用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调整,得出不同协调度和城镇化发展水平下的优化方案。按照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原则,选取方案六作为最终优化方案。(5)方案六中农用地面积和建设用地面积有所增加,其他土地面积减少。农用地内部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调整,耕地保持现状,林地和园地有所增加,草地小幅下降。建设用地内部,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城镇用地、工矿及风景名胜用地、交通水利用地适当地有所增加。其他土地整体减少,其中未利用地减少,而水域面积增加。该方案较符合长寿区的发展状况,对于未来长寿区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6)长寿区作为重庆市城市发展新区的重要区县,要协调和解决好城镇化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必须通过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农用地保护、促进城镇化与耕地保护协调发展等措施,调整长寿区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城镇化-耕地协调视角下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30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建瑛;安瓦尔·买买提明;;新疆城镇化与耕地资源协调发展研究[J];经济师;2015年12期
2 钱忠好;牟燕;;征地制度、土地财政与中国土地市场化改革[J];农业经济问题;2015年08期
3 田思思;何多兴;杨权伍;赵阳;周也奇;;重庆市城镇化演进对耕地面积影响前景预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8期
4 杨洋;黄庆旭;章立玲;;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土地城镇化水平时空测度研究——以环渤海地区为例[J];经济地理;2015年02期
5 占纪文;;生态文明视野下城镇化与耕地保护协调发展研究——以福建省宁德市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年04期
6 张乐勤;陈发奎;;基于Logistic模型的中国城镇化演进对耕地影响前景预测及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4年04期
7 方亮;;中国城镇化概念与水平测度研究综述[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8 向芸芸;蒙吉军;;基于生态效益的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结构优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年10期
9 李秀霞;徐龙;江恩赐;;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土地利用结构多目标优化[J];农业工程学报;2013年16期
10 梁烨;刘学录;汪丽;;基于灰色多目标线性规划的庄浪县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金平;曹明明;;西安城市化进程对耕地影响机制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余洋;基于城镇化—耕地耦合关系的合肥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2 王冬银;城市化进程中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3 郑纪芳;城市化进程中的耕地保护:相关主体行为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4 徐昔保;基于GIS与元胞自动机的城市土地利用动态演化模拟与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栋梁;万盛经开区耕地质量与粮食生产能力时空耦合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2 陈芸芸;城镇化与耕地变化的协调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3 王佼佼;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4 陈侥侥;基于生态绿当量的重庆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5 胡彩婷;永兴县农用地适宜性评价与农业产业优化布局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6 徐立天;重庆市综合地理区划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7 曹文莉;基于适宜性评价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优化配置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8 秦伟山;基于GMDP模型的县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与布局调整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陈海军;成都市城市化进程与耕地动态变化的协同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10 邓航;云南省城市化进程与耕地资源保护的协调性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
本文编号:
24105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410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