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面向碳汇供给的营林技术创新响应机理与系统仿真研究

发布时间:2019-03-15 08:42
【摘要】:基于农户决策过程的理性行为假设,运用系统极限理论构建一个碳汇目标下区域营林技术创新的农户响应模型,并以中国南方集体林区浙江省杉木人工林地的营林技术创新响应机制为案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未来10a(2016—2025年)期间,碳价格将由目前的128元/吨上升至650元/吨,但在当前木材市场价格处于高位水平下,虽然碳价格逐年上升,可是除劣等地与中等地的农户对碳汇营林技术的创新响应概率最终能够达到0.862 7之外,优等地的农户响应概率仍然为0.481 4,即0.5以下,处于不响应状态,这说明未来碳价格的上升对优等地农户的营林技术创新响应并不敏感,优等地农户当前以木材为经营目标的传统营林技术模式不会发生明显改变。并进一步探讨所得结论的科学性。
[Abstract]:Based on the rational behavior hypothesis of farmers' decision-making process, a farmers' response model of regional forestry technology innovation under the carbon sink goal is constructed by using the system limit theory.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response mechanism of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plantation in Zhejiang Province was simulat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rbon price will increase from 128 yuan / ton to 650 yuan / ton in the next 10 years (2016-2025), but under the current high level of wood market price, although the carbon price is rising year by year, However,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innovative response probability of farmers in inferior and middle places to carbon sequestration technology, the response probability of farmers in excellent and other places is still 0.481 4, that is, less than 0.862, which is in an unresponsive state, except that the probability of innovative response to carbon sequestration technology can finally reach 0.862 7. This shows that the future increase of carbon price is not sensitive to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response of the farmers in the superior areas, and the traditional forest technology pattern of the farmers in the superior areas will not change obviously at present with timber as the management goal. And further probe into the scientific nature of the conclusion.
【作者单位】: 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企业减排的森林碳汇需求形成机理与差异化政策研究”(71473230);“竹林碳汇增长机理、综合潜力与政策研究”(71273245) 浙江农林大学科研发展基金项目“碳交易情景下浙江省林地利用的社区决策机制研究”(2034020080)
【分类号】:F32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同意设立浙江碳汇专项基金[J];浙江林业科技;2010年06期

2 ;碳汇基本知识[J];绿色财会;2011年08期

3 白世秀;章金霞;;清洁发展机制下林业碳汇会计确认与计量[J];财会通讯;2011年28期

4 张峰;;北京市林业碳汇工作座谈暨技术推广会成功召开[J];绿化与生活;2012年11期

5 王钰;;北京倡导购买碳汇履行植树义务[J];林业与生态;2013年05期

6 陈欣;;我国林业碳汇交易实践与推进思路[J];理论探索;2013年05期

7 陈方丽;;林业碳汇交易运行机制研究[J];中国林业经济;2013年05期

8 陈方丽;曹露露;卢盛若;;大众对碳汇交易的认知与参与意愿分析——以温州为例[J];中国林业经济;2014年01期

9 张婷;;碳汇,科研、创业和公益的结合[J];大学生;2013年Z3期

10 魏殿生;;关注林业碳汇 应对气候变化[J];中国林业;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劲文;乐群;刘明花;;中国各省造林碳汇潜力分析[A];第五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李育林;;增加林业碳汇 应对气候变化(代序)[A];低碳经济与林业发展论——中国林业学术论坛·第6辑[C];2009年

3 李珊;陈昱杉;李顺龙;;关于林业碳汇基本问题的再认识[A];低碳经济与林业发展论——中国林业学术论坛·第6辑[C];2009年

4 于天飞;李智勇;吴水荣;;中国林业碳汇认证建设框架研究[A];2010中国科协年会第五分会场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汇林业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0年

5 于天飞;吴水荣;李智勇;;中国林业碳汇认证建设框架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6 于天飞;李怒云;李智勇;陈绍志;吴水荣;李金良;夏恩龙;;中国林业碳汇审定与核查体系的构建[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林业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与绿色增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阚如良;梅雪;孔婷;;碳汇资本在旅游融资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旅游评论2012[C];2012年

8 邓广;张旭;李增元;;三类林业碳汇活动中的技术议题与选择[A];2010中国科协年会第五分会场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汇林业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0年

9 邓广;张旭;李增元;;三类林业碳汇活动中的技术议题与选择[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10 邓广;张旭;李增元;;三类林业碳汇活动中的技术议题与选择[A];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顾仲阳;走,一起去种碳汇林[N];人民日报;2010年

2 记者 戴宏;内蒙古碳汇评估研究院成立[N];内蒙古日报(汉);2010年

3 记者 蔡晓磊 通讯员 陈云峰;“碳汇造林” 昆明企业在行动[N];昆明日报;2010年

4 记者 郭云龙;“绿色碳汇”半年募资近亿元[N];中国花卉报;2011年

5 李将辉;重视碳汇价值健全碳汇机制[N];人民政协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蒋菡 实习生 张丽;林业碳汇交易:误读引发的尴尬[N];工人日报;2011年

7 通讯员 袁金鸿;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两年造林120多万亩[N];中国绿色时报;2012年

8 记者 夏冠男 王自宸;首个县级碳汇基金运行效果难言理想[N];经济参考报;2012年

9 何宇;绿色碳汇基金会实施十四个碳中和项目[N];中国绿色时报;2012年

10 记者 刘自贤 实习生 余鹏 赵欣梦;碳汇,你了解多少?[N];湖北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郭淑芬;我国碳汇林建设融资机制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

2 李亮;潮田河流域(岩溶)地质碳汇过程及通量估算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3年

3 钱杰;大都市碳源碳汇研究——以上海市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史婷婷;岩溶流域水循环过程碳汇效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萌;欧美碳汇政策的趋同化倾向及其对中国碳减排的影响[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2 闫鑫涛;基于树茎膨胀能收集的林业碳汇计量方案设计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3 陈枭;林业碳汇经济效益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5年

4 赵亚星;林业碳汇交易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5 翟德坤;基于GIS的小麦碳汇估算与可视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6 郭明明;林木微观碳汇同化箱的研制[D];中国计量学院;2016年

7 张瑜;生态公正视角下的内蒙古草原碳汇[D];内蒙古大学;2012年

8 唐波;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我国碳汇市场多主体动态博弈仿真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9 赵亮;城镇区域碳源碳汇时空格局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10 孙钊;基于循环经济模式的新农村CDM项目碳汇优化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4404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4404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e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