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基于贫困户视角的利益联结扶贫模式绩效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0 10:34
【摘要】:2017年10月召开了中共中央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该次会议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阐述怎样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时,报告明确指出要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走有中国特色的减贫道路。同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解决我国当下社会的主要矛盾相结合,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而贫困问题就是这一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矛盾的突出产物。而对于关乎贫困户脱贫的新方法、新模式、新制度,各地也在纷纷试点创新,利益联结扶贫模式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目前大多地方还处于试错阶段,没有完整的可复制可推广的范式,因此导致各地开展的利益联结扶贫模式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同时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后发现,对于该领域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本研究在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地入户调研,收集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等计量方法,对影响模式因素的显著性进行分析就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同时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对扶贫模式中利益联结扶贫的绩效及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利于不断完善和修正该模式,进一步推动该模式在扶贫领域的应用,其又具有丰富的实践意义。利益联结扶贫模式即通过将政府部门、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金融机构和贫困户等多主体力量进行集聚,构建出贫困户增收、产业化组织共赢的经济合作关系。本研究通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实证与理论分析相结合以及文献研究的方法,提出影响利益联结扶贫模式绩效的因素,并从贫困户的视角出发,以河北省威县为调研地点,对影响利益联结扶贫模式绩效的因素展开实地调研,力图找到现有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鉴于变量的不易直接测度,本研究提出了17个观测指标用以反映潜在影响因素。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结构方程等实证分析后,结论表明在影响利益联结扶贫模式绩效的因素中,贫困户个体特征影响力最大,其次是贫困户生产特征、贫困户对模式的认知情况、农产品特征以及影响最小的贫困户对模式的满意程度。针对所得出的研究结论,本文提出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扶贫模式的对策建议:明确和强化对主体的支持力度;拓宽贫困户的融资渠道;加强和完善制度保障建设;瞄准贫困诉求,供给需求精准发力;提高贫困农户满意度,激发内生发展动力。本研究的创新点分为两点,一是提出新的研究视角,尝试从扶贫的微观客体进行研究,从需求端出发探索在精准扶贫大背景下,找到真正支持贫困户、惠及贫困户发展的新方式和新路径;二是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这一方法进行分析,从计量方法上进行创新,探究影响利益联结扶贫模式绩效的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弥补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在拟合度等方面的不足。本研究以期通过相关的指导建议为完善该模式建言献策,使其达到可复制,可推广的目标。
【图文】:

扶贫模式,绩效,影响因素,贫困户


出模式可能性上;贫困户对模式的满意度可以用收益满意程度、降低经营售价格满意程度、技术指导满意程度来测度。最后,利益联结扶贫模式的贫困户收入增加、带动就业以及农产品质量提升方面进行体现,假设如下困户个体特征、贫困户生产特征、农产品特性、贫困户对模式认知和贫困响利益联结扶贫模式的绩效。结扶贫模式绩效影响因素的假设模型如图 5-1 所示。

结构方程,测量模型,贫困户,扶贫模式


、提高销售价格满意程度、技术指导满意程度来测度。最后,,利益联结扶贫模式的绩效通过品销售、贫困户收入增加、带动就业以及农产品质量提升方面进行体现,假设如下:H:贫困户个体特征、贫困户生产特征、农产品特性、贫困户对模式认知和贫困户对模式度共同影响利益联结扶贫模式的绩效。利益联结扶贫模式绩效影响因素的假设模型如图 5-1 所示。图 5-1 利益联结扶贫模式绩效影响因素的假设模型Figure 5-1 The hypothesis model of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benefit linking poverty alleviation model结构方程的测量模型如图 5-2: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323.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瑞强;曹国庆;;基于大数据思维的精准扶贫机制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5年08期

2 黄承伟;覃志敏;;论精准扶贫与国家扶贫治理体系建构[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3 沈新忠;;辽宁省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措施探讨[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4年03期

4 李建平;王吉鹏;周振亚;李俊杰;;农产品产销对接模式和机制创新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3年11期

5 赵彩云;王征兵;邹润玲;;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益机制及其绩效实证分析——以陕西省为例[J];农村经济;2013年10期

6 张毅;;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农业经济;2013年07期

7 徐旭初;;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辨析:一个基于国内文献的讨论[J];中国农村观察;2012年05期

8 王曙光;;中国的贫困与反贫困[J];农村经济;2011年03期

9 徐旭初;吴彬;;治理机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的影响——基于浙江省52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0年05期

10 赵佳荣;;农民专业合作社“三重绩效”评价模式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雷玉明;关于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2 曹洪民;中国农村开发式扶贫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郑文文;基于农户视角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2 应丽;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张海涛;龙头企业—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及组织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916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5916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1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