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西昌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2 21:48
【摘要】: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进行研究,能够更好的了解土地利用变化状况和主要驱动因子,为研究区土地利用制定对策提供依据。本研究依托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以四川省西南地区的西昌市作为研究区,选取2000a、2005a、2010a、2015a的遥感影像,在ENVI 5.2和ArcGIS 10.3软件的支持下,采用监督分类中的最大似然法,结合Google Earth高分辨率影像和GPS野外实地验证数据获取四期西昌市土地利用信息;再利用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以及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模型,对西昌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征与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然后,从面积、形状、密度、聚散性和多样性5个方面,选取16个典型的景观格局指标,并借助Fragstats4.2对不同地貌类型下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进行研究;最后结合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因子,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西昌市的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进行探测。得到以下结论:(1)西昌市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耕地和草地为主,占总土地面积的60%以上。2000-2015a,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分别增加了4292.30 hm~2和3922.92 hm~2,未利用地、草地和耕地的面积分别减少了970.40 hm~2、4040.46 hm~2和2938.55hm~2,水体变化相对较小,减少了67.17 hm~2。(2)各乡镇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具有明显差异。各地类变化较大的乡镇有:建设用地和林地增加面积最大的分别为西郊乡(796.57 hm~2)和银厂乡(1299.83hm~2);西郊乡耕地面积减少最多(920.69 hm~2);银厂乡的草地面积减少最多(1180.47 hm~2),民胜乡草地面积增加最大(362.63 hm~2);银厂乡的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最大(195.60 hm~2),荞地乡的未利用地面积增加最大(110.09 hm~2);各乡镇水体面积变化均较小。(3)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显著。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相互转换,发生转换的面积有71486.34 hm~2。发生相互转换的类型主要包括草地转林地、耕地转林地、林地转耕地、林地转草地、耕地转草地、草地转耕地以及耕地转建设用地7类。其中耕地的转出面积最大,有22509.33 hm~2,主要转出为林地,耕地转林地广泛分布于西昌市各乡镇区域;林地转入面积最大,有25106.49 hm~2,主要由草地和耕地转入,草地转林地主要分布在西昌市西北、西南以及东南部海拔较高,植被较多的地区。(4)不同地貌类型在斑块类型和景观类型水平上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时空动态变化显著。从面积指标来看,在平原、台地、丘陵、小起伏中低山和小起伏高山区域,耕地占绝对优势,为该区域的优势景观;在中起伏中低山、中起伏高山、大起伏中山和大起伏高山区域,林地为优势景观。从密度指标来看,在平原建设用地的密度指标最大;在台地、丘陵、中起伏中低山区,密度指标最大的为耕地;在小起伏高山、中起伏高山、大起伏中山区,密度指标最大的为草地;在中起伏中低山区,密度指标最大的为未利用地;在大起伏高山区,密度指标较大的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研究时段波动变化。从景观形状指数和聚散性指标来看,在平原、台地、丘陵和小起伏中低山区,耕地的聚集度较高,空间连通性较高,破碎化程度低;在中起伏中低山、中起伏高山、大起伏中山和大起伏高山区,林地的聚集度较高,空间连通性较高,破碎化程度低。从多样性指标来看,香农多样性指数和香农均匀度指数在中起伏中低、高山和大起伏中山区呈下降趋势,而在其他地貌类型中呈上升趋势,其中平原地区的上升幅度最大,景观破碎化程度最高,人类活动干扰程度最大,景观多样性水平不断升高。(5)各驱动因子对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变化的影响存在差异。自然驱动因子的影响相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较小,社会经济驱动因子的影响占优势地位。影响较大的驱动因子依次有区域开发指数、人为干扰指数、人口和农民人均收入;部分驱动因子对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影响有显著差异性,不同因子的土地利用程度具有差异,土地开发利用程度最大区域分布于各驱动因子不同的类型或范围;土地利用变化是各种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各驱动因子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对土地利用变化呈非线性增强和相互增强的。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301.24
【图文】:

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


地利用变化类型: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是常用的计算土地利,能够全面和具体地描述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结构特征[46]。地利用景观格局指数法: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景观利用格局,为评定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格局的一种表达方tats4.2 景观格局分析软件对西昌市不同地貌类型的土地利量分析。理探测器模型: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子包括了主要自然和中社会经济发展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48-50]。本候、土壤、植被、人口、经济以及农业方面的 21 个驱动型对西昌市土地利用变化主要驱动力进行了定量化分析研路线术路线图如下图 1.1:

位置,概况,四川省,州府


研究区概况2 研究区概况2.1 地理位置西昌市位于横断山脉东缘,地处四川省第二大平原——安宁河平原腹地,是四川省凉山州彝族自治州州府,也是攀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市幅员面积 265500 hm2,介于 101°46′-102°25′E, 27°32′~28°10′N 之间,南北最长约70 km,东西最宽约 43 km。市境东边与喜德、昭觉、普格相邻,西邻雅砻江并与盐源县隔江相望,南与德昌县接壤,北与冕宁县相连,辖 6 个街道办事处、37个乡镇。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清;毛召锋;;土地利用转型过程及其对区域生态质量的影响分析——以巢湖市为例[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9年11期

2 张静;;河北省土地利用分区研究[J];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学术研究;2012年Z1期

3 池建;宁镇亚;;常熟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J];资源环境与发展;2008年04期

4 邸利;窦学成;黄海霞;孙鹏举;;兰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J];资源环境与发展;2008年02期

5 张磊;武友德;李君;;观景公路沿线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分析——以大理洱海东环海路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8年12期

6 刘勋;;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问题探析[J];河南科技;2018年31期

7 梁永佳;刘彦花;;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J];大众科技;2019年02期

8 李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土地利用现状研究[J];农家参谋;2019年09期

9 张杰;张丽;王道芸;;1990—2015年延安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9年08期

10 胡守庚;童陆亿;龙花楼;;论土地利用转型潜力及其评价的理论框架[J];地理研究;201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宝一;李小丽;;论邻接类型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以长沙市望城区为例[A];第十五届全国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2 杨皓然;吴群;;土地利用转型背景下的江苏省碳排放生态效率研究[A];2016'中国新时期土地资源科学与新常态创新发展战略研讨会暨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3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2016年

3 姚静韬;孔祥斌;段增强;;基于梯度算法的土地利用情景分析及其应用[A];2016'中国新时期土地资源科学与新常态创新发展战略研讨会暨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3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2016年

4 陈向玲;赵纯;底艳;;关于国有企业土地利用评价体系构建的思考[A];中国房地产估价与经纪2014年第5期(总第108期)[C];2014年

5 陈兴雷;李淑杰;郭忠兴;;吉林省东部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分析——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A];“生态经济与和谐社会”——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生态经济与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方瑞欣;;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中生态位适宜度模型的初步建立[A];“决策论坛——科学决策的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5年

7 张晓霞;;辽西山区土地利用浅析[A];“决策论坛——科学决策的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5年

8 刘永强;;土地利用转型的动力机制研究——以黄淮海平原为例[A];2015年浙江省地理学会学术年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5年

9 钟文;杨子生;贺一梅;张博胜;杨青;;土地利用战略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区别与联系辨析[A];中国土地资源开发整治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C];2015年

10 王佳;;有关土地利用伦理问题的理性思考[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徐梦倩 通讯员 王雪军;大桥新区“三结合”推进拆后土地利用提质增效[N];嘉兴日报;2019年

2 记者 余美君;探索推进垦地土地利用一体化助推乡村振兴[N];海南农垦报;2019年

3 记者 郭敏;粮食和土地利用转型将带来新商机[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9年

4 记者 杨德坤;舞钢市积极推进土地利用综合改革[N];平顶山日报;2018年

5 记者 袁媛;发展品质农业 做好土地利用[N];绵阳日报;2018年

6 记者 徐斌姬;我市以95.98%的拆后土地利用率领跑全省[N];湖州日报;2018年

7 记者 刘立新 特约记者 左金安;河南从三方面推进土地利用综合改革[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8年

8 记者 方臻子 通讯员 李风;努力形成土地利用新格局[N];浙江日报;2018年

9 记者 刘学文;研究土地利用总规调整完善与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案 整改落实省政府降低企业成本大督查反馈意见[N];鄂州日报;2016年

10 ;将“三改一拆”进行到底 把“两美”要求落到细处[N];浙江日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秉义;巢湖流域土地利用演变的生态响应与优化模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8年

2 鞠洪润;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刻画方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2018年

3 温礼;高分辨率雷达遥感数据在土地利用遥感监测中的应用技术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3年

4 李涛;基于3S技术的洞庭湖地区土地覆盖变化及其生态环境响应[D];湖南农业大学;2017年

5 闫喜凤;区域空气质量与水质及其土地利用变化响应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6 张倩;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微生物学特征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2018年

7 侯蕾;北方水资源短缺流域生态-水文响应机制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9年

8 张雁;山区水源地建设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与保护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年

9 范业婷;快速城镇化地区土地利用功能权衡与协同研究[D];南京大学;2019年

10 刘中秋;土地利用变化并行模拟中CA模型改进[D];武汉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允;重庆市永川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及功能分区研究[D];西南大学;2019年

2 何青泽;重庆北碚土地利用转型及生态效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9年

3 李义龙;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视角下的重庆市渝北区土地利用变化及模拟研究[D];西南大学;2019年

4 戴智勇;丘陵山区“三生”空间土地利用特征及其冲突评价[D];西南大学;2019年

5 罗刚;重庆市土地利用多功能性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D];西南大学;2019年

6 李红;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视角下的土地利用模拟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7年

7 卢嘉慧;基于灰色线性规划和FLUS模型的广西边境地区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研究[D];南宁师范大学;2019年

8 赵海杨;基于CA-Markov模型的北流市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D];南宁师范大学;2019年

9 李宙龙;国土空间变化监测分析与系统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10 肖飞艳;黑河中游土地利用和景观变化的时空特征与驱动因素[D];长安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262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7262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7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