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棣县“三生”空间演变特征与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7 14:06
【摘要】:在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国土空间开发方式由以生产空间为主导转向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三生”空间)相协调,以解决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中带来的国土开发秩序混乱及资源环境问题,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山东省无棣县为例,探讨黄河三角洲地区“三生”空间的功能定位和分类体系,利用ENVI软件采用面向对象法解译1997、2007和2017年3期遥感影像,精确提取“三生”空间分布图,借助ArcGIS和Fragstats软件分析“三生”空间动态演变特征,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评价“三生”空间适宜性,面向“三生”空间协调发展提出“三生”空间优化方案。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分析了无棣县“三生”空间动态演变特征。1997-2017年,无棣县生产和生活空间面积变化最为激烈,且转移类型都以转入为主;农业生产空间一直是无棣县的主体空间类型,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0%以上,空间景观上破碎化程度严重且呈上升趋势,景观空间形状上规则性不强;生活空间细碎化程度较为严重并呈上升趋势,前期(1997-2007年)上升趋势明显,后期(2007-2017年)生活空间集聚性有加强趋势;生态空间面积整体呈下降趋势,主要表现为草地和其他生态空间的下降,前期生态空间破碎化程度较高,后期随着对生态空间的重视,破碎化程度略有下降,空间景观规则性也在逐步加强。(2)评价了无棣县“三生”空间适宜性。无棣县生产空间中一般适宜性占比最大,农业生产空间最适宜区和较适宜区空间分布较分散;生活空间最适宜区都呈现出在城镇中心集聚的特征,较适宜和一般适宜区分布比较分散;生态空间最适宜和较适宜区面积占比较大,各乡镇都有分布,且较适宜区的分布毗邻最适宜区的外侧呈环状分布;生态空间一般适宜区集中连片化趋势较为明显;不适宜区分布也较为集中,在东北部的埕口镇和马山子镇集中分布。(3)提出了“三生”空间优化方案和建议。对“三生”空间现状与适宜性评价结果叠置分析发现,无棣县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以及农业生产空间现状大部分处于较适宜和最适宜区,工业生产空间大部分处于较适宜和一般适宜区;面向无棣县2022年生活和生产空间需求,将部分“三生”空间进行优化调整,2906.67hm~2生产空间调整为生态和生活空间,2724.25hm~2生态空间调整为生产和生活空间,3837.06hm~2生活空间调整为生态和生产空间。今后无棣县生态空间应以保护为主,同时平衡好开发与利用的关系,促进生态与生产生活空间的融合;生活空间应以土地整治为手段,加强其集聚化程度,合理布局提高生活便利度;生产空间通过优化调整实现规模化经营,同时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旅游等多种形式的多功能农业。本文探讨了黄河三角洲“三生”空间动态演变特征并提出优化方案,研究结果可为无棣县优化“三生”空间,推进土地集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301.2
【图文】: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区概况与数据处理区概况县属于山东省滨州市,在山东省最北部,地处渤海西南岸,东接壤沾化县,南邻阳信县,北与黄骅市、海兴县为邻,是京津塘经济区和山东半汇点。无棣县经纬度在东经 117°31′-118°12′、北纬 37°41′-38°187′之间。积 1998.12km2,包含 9 乡镇 2 个街道办事处,569 个行政村,548 个自然区含北海经济开发区(马山子镇)20 个自然村,22 个行政村。无棣县地交通便利,同时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无棣县地理位置如图 2。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等坐标数据通过百度地图坐标拾取器提取,指标数据。理三期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①数据选择,分、2007 年 4 月 3 日 Landsat 5 TM 数据和辐射定标;③大气校正和几何精校正;④影的行政范围边界,对图像进行裁剪,得到研
本文编号:2731911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301.2
【图文】: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区概况与数据处理区概况县属于山东省滨州市,在山东省最北部,地处渤海西南岸,东接壤沾化县,南邻阳信县,北与黄骅市、海兴县为邻,是京津塘经济区和山东半汇点。无棣县经纬度在东经 117°31′-118°12′、北纬 37°41′-38°187′之间。积 1998.12km2,包含 9 乡镇 2 个街道办事处,569 个行政村,548 个自然区含北海经济开发区(马山子镇)20 个自然村,22 个行政村。无棣县地交通便利,同时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无棣县地理位置如图 2。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等坐标数据通过百度地图坐标拾取器提取,指标数据。理三期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①数据选择,分、2007 年 4 月 3 日 Landsat 5 TM 数据和辐射定标;③大气校正和几何精校正;④影的行政范围边界,对图像进行裁剪,得到研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张红旗;许尔琪;朱会义;;中国“三生用地”分类及其空间格局[J];资源科学;2015年07期
2 朱媛媛;余斌;曾菊新;韩勇;;国家限制开发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优化——以湖北省五峰县为例[J];经济地理;2015年04期
3 高明秀;李冉;巩腾飞;薛敏;姜成明;;“渤海粮仓”建设推进策略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年02期
4 陈龙;周生路;周兵兵;吕立刚;昌亭;;基于主导功能的江苏省土地利用转型特征与驱动力[J];经济地理;2015年02期
5 喻锋;李晓波;张丽君;徐卫华;符蓉;王宏;;中国生态用地研究:内涵、分类与时空格局[J];生态学报;2015年14期
6 甄霖;魏云洁;谢高地;HELMING Katharina;曹淑艳;杨莉;潘影;KOENIG Hannes;;中国土地利用多功能性动态的区域分析[J];生态学报;2010年24期
7 张继东;;城镇空间结构理论研究综述[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04期
8 陈婧,史培军;土地利用功能分类探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9 李秀彬;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领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国际研究动向[J];地理学报;1996年06期
本文编号:27319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731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