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拉萨市农牧民增收的公共政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30 06:07
   西藏自治区农牧民人口数量占据全区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农业、农村、农民即“三农”问题一直是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的重要领域。但是由于西藏特殊的区位、区情,使得西藏农村的总体发展落后于内地,而政府在一个区域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公共政策是政府行为在一个区域的重要表现,也是影响和引导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进一步拓宽农牧民收入渠道、提高农牧民的收入水平,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本文以拉萨市农牧民为研究对象,以公共政策为视角,深入剖析影响拉萨市农牧民增收的因素,并提出拓宽农牧民收入渠道和进一步增收的若干建议,以期能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逐步提高拉萨市农牧民的收入状况,并不断地改善拉萨市农牧民的生活质量。本文首先对拉萨市农牧民增收的公共政策进行了梳理和分类,根据他们对于农牧民增收的作用分为三类,即农牧区,农牧民,农牧业(“三农”),然后对于这些公共政策对于农牧民增收的机理作用进行了分析。其次,本文采用大量数据、运用定性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政策的增收作用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实践调研方法弥补一些数据不能挖掘到的现象和事实,得出了近些年拉萨市农牧民的收入水平和渠道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于农牧区,农牧民,农牧业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有农牧区方面:(1)产业结构调整不够合理,难以提供更多增收途径;(2)公共基础服务供给滞后,农牧区发展活力欠缺;(3)增收政策不公平性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农(牧)业方面:(1)政府科研力度投入不足,农牧产品附加值低,利润率不高;(2)政策引导不到位,经济作物占比较小,商品率不高;(3)信息体制不健全,农畜产品调整滞后,盈利性降低;农(牧)民方面:(1)就业培训落实不到位,导致农牧民就业质量偏低;(2)思想教育工作不到位,导致农牧民观念滞后。产生这些问题的具体原因有四个方面:(1)增收政策未能有效兼顾效率与公平;(2)增收政策与实际发展情况联系不紧;(3)增收政策的执行主体能力有待强化;增收政策的群众性知晓率有待提高;(4)增收政策的执行环境影响政策效果。最后,本文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讨论分析,最后得出了进一步增加拉萨市农牧民收入的政策性建议:第一、坚决贯彻公平正义原则,保证发展成果区域能平等共享;第二、加强政策执行的科学性,确保政策增收作用的有效发挥;第三、继续完善财政支农比例,发挥财政增收的杠杆调节作用;第四、完善政策实施监督制度,保证增收政策能规范操作落实。
【学位单位】:西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D63;F327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3.1 研究可能存在的创新
        1.3.2 研究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公共政策
        2.1.2 农牧民收入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2.1 国外研究综述
        2.2.2 国内研究综述
        2.2.3 区内研究综述
    2.3 相关理论
        2.3.1 公共产品理论
        2.3.2 新公共服务理论
        2.3.3 人力资本理论
        2.3.4 市场失灵理论
第三章 拉萨市农牧民增收的公共政策及影响分析
    3.1 现有的公共政策及增收作用分析
        3.1.1 促进农牧区发展方面
        3.1.2 促进农牧业发展方面
        3.1.3 促进农牧民发展方面
    3.2 公共政策对于拉萨市农牧民增收的成效分析
        3.2.1 公共政策对农牧民增收的实证分析
        3.2.2 公共政策对农牧民增收的效果分析
    3.3 当前拉萨市农牧民增收政策存在的不足
        3.3.1 公共政策未能较大激发农牧区发展活力
        3.3.2 公共政策未能较强增进农牧业发展动力
        3.3.3 公共政策未能较全提高农牧民发展素质
        3.3.4 小结
    3.4 拉萨市农牧民增收政策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3.4.1 增收政策的制定方面
        3.4.2 增收政策的执行方面
        3.4.3 增收政策的宣传方面
第四章 对于进一步增加拉萨市农牧民收入的政策思考
    4.1 政策的制定要重视战略性,兼顾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
        4.1.1 兼顾效率公平,为农牧民增收提供平等的平台
        4.1.2 协调城乡发展,为农牧民增收提供有效的环境
    4.2 政策的执行要注重科学性,确保增收政策的有效实施
        4.2.1 加强政策执行者的能力培训,提高政策执行效果
        4.2.2 充分考量当地实际发展情况,优化政策实施环境
        4.2.3 持续地调整和优化政策内容,增强政策落实质量
    4.3 增收政策的宣传力度要加大,扩大政策的群众覆盖面积
        4.3.1 综合运用多种传播形式,进行多渠道政策宣传
        4.3.2 提高相关工作者积极性,贯彻政策的宣传工作
    4.4 增强财政支农调节作用,稳步提高农牧民收入
        4.4.1 完善财政支农比例,发挥财政杠杆调节作用
        4.4.2 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专项资金的利用率
    4.5 完善政策实施监管制度,保证增收政策能规范操作落实
        4.5.1 明确各个部门分工,保证政策工作有效开展
        4.5.2 健全政策评估机制,确保政策目标有效实现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俊生;郝海龙;;公共管理中的公共政策执行方法探讨[J];长江丛刊;2018年33期

2 李成妍;;毛泽东群众路线对公共政策模式的启示[J];青春岁月;2016年21期

3 郭平原;;我国公共政策推动的民族职业教育发展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6年25期

4 龙斐霏;;石家庄雾霾限号的情况下市民对公交免费态度的调查研究[J];大众投资指南;2017年04期

5 王颖超;;基层精准扶贫的公共政策分析[J];祖国;2017年12期

6 孔凡义;况梦凡;;我国农村精准扶贫中的政策冲突:现实困境与实践逻辑[J];中国农村研究;2016年02期

7 杨欣昕;;提升公共政策效能的路径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8年18期

8 赵春艳;;创新公共政策 促进和谐社会构建[J];前沿;2006年07期

9 罗晓娜;;论通过公共政策促进男性气质的改造与男性参与[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徐琴;;浅析我国公共政策的公共性[J];知识经济;2008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春阳;中国的机会不平等与居民幸福感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聂静虹;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大众媒体功效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3 蔡凌曦;我国城市节能减排政策体系的评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朱志伟;“中等收入陷阱”:中国所面临的挑战与跨越战略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5 张镧;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研究(1978-2012):政策文本分析视角[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6 王宁;城乡规划建设的监督管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7 阮师漫;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综合评价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8 金晶;中国农地非农化的公共政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9 郑佳;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协同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王爱琴;基于“群众路线”的农村生产性公共服务供求信息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舸鹏;拉萨市农牧民增收的公共政策研究[D];西藏大学;2019年

2 王怡昕;我国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制度困境及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8年

3 王燕;我国特色小镇发展的公共政策研究[D];湖北大学;2018年

4 都尼亚;内蒙古“十个全覆盖”政策执行问题与对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7年

5 屈金超;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公共政策转移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8年

6 李婉莹;中国转型期新旧政策衔接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8年

7 谭青春;公共政策视角下的内蒙古兴安盟地区农牧民增收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8 马波;三阴性乳腺癌CD105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苏州大学;2012年

9 吴晓琴;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执行效力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10 何小满;电力行业协会有效参与政府电力应急管理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621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8621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6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