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北京农村地区推进节能农房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8 07:22
   新农村政策实施以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房建设量逐年增加,农房的能耗也随之大幅增长。因此大力推进节能农房建设,是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与能源供应不足的矛盾最直接有效措施。伴随节能建筑理念的兴起和发展,我国也相继出台了农村地区节能政策和规范,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将其研究领域延伸到节能农房建设中,从节能农房技术与实践、节能农房评价及推进节能农房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归纳出推进节能农房建设的一系列对策及建议,为推进节能农房的建设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基础。推进节能农房建设工作,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提高农房舒适性的同时实现节能目标,是我国十九大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提出的重要任务之一。北京一直走在发展节能建筑的前列,推进节能农房的建设将是北京地区节能建筑发展的重要内容。但目前推进节能农房建设却存在多方面的制约因素,如节能技术的高成本、缺乏有效的经济鼓励政策从经济上阻碍了节能农房的推广;缺乏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和有针对性的技术标准规范则构成了技术障碍;而农民节能意识的不足形成了意识层面障碍。因此本文根据北京地区农房的节能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推进的制约因素,结合海淀区七王坟村推进节能农房建设过程中的策略及经验,提出了推进节能农房建设的对策及建议:首先从政策层面加强政策引导及完善经济激励政策;其次,在技术层面选择适宜的节能技术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然后在节能意识层面通过优化宣传推广策略、用信息化助推节能农房建设等。
【学位单位】:北京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F301.3
【部分图文】:

示意图,可持续建筑,示意图,农房


第 2 章 节能农房的理论基础和特点分析的相关理论农房建设需要综合运用环境工程学、经济学、生态学、社会学等专业知识的理论体系作为基础,将它们合理融入应用于推进节能下相关理论作为支撑和指导。发展理论2000 年出版的《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与评价》书中对“可持续在要求发展的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强调社会、经济与生态自然环想发展模式,在财产、资源及环保等方面要特别关注时空的公平可持续发展包含的内容较广泛,不仅强调生态环境方面,还包含经间的协调发展[35]。通过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中可以将建筑的层次,核心层是,关于建筑本体如建筑质量、建筑造价、建筑周态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最外圈层是社会、经济、文化等,如

节能建筑,全寿命周期


保证居住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满足基本生活功能和室外环境性能,应该方便使用、灵活可变、高效率的利用空间。根据区域特点,采用适宜技术,保证农房的节能特性。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减少建筑垃圾、固体及气体污染物、污水等污染物的产生处理。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实现必要的功能,获得丰厚的寿命周期经济效益。理论寿命周期是指工程项目从开始立项,规划设计、材料采购、实施建除报废的全部过程。根据全寿命周期理论把建设工程项目划分为五、准备阶段、实施阶段、使用阶段及报废阶段[36]。在这五个阶段中建筑实施和使用阶段。价标准(GB/T50378-2014)中绿色建筑的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生命周期”是指项段、实施阶段、使用阶段及报废阶段[37]。(图 2-2)。

边际收益曲线,农房,配置模型,社会


第 2 章 节能农房的理论基础和特点分析表 2-5 模型中概念一览表Table 2-5 Concept list in the model含义 具体表现私人边际收益曲线(A.非节能农房 B.节能农房)节能农房提高房屋的舒适度,改善农生活环境,降低能源消耗。社会边际收益曲线(A.非节能农房 B.节能农房)减少有害气体、温室气体的排放,为社会节约资源。农房的总量 MPRA=MPRB均衡点 E1非节能农房数量为 AQ1,节能农房数BQ1。MSRA=MSRB均衡点 E* 非节能农房数量为 AQ*,节能农房数BQ*。私人边际收益收益差 社会最优配置和市场自发配置产生了边际收益差。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刚;彭琛;刘俊跃;;国外建筑节能标准发展历程及趋势研究[J];建设科技;2015年14期

2 邱添翼;;引导农房绿色化建设[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年09期

3 陆学;陈兴鹏;;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综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S2期

4 苏义坤;公婷;;绿色农房建造标准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经济师;2014年04期

5 李刚;;由柯里亚引发的地域主义建筑探讨[J];福建建筑;2013年03期

6 傅璟;刘益;;建筑大师柯里亚的住宅设计启示[J];美术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7 王秋菲;刘润清;吴金国;;绿色建材在新农村住宅建设中的推广问题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8 熊衍仁;陈永;;我国农村住宅建筑节能技术政策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22期

9 董振怀;;推广新农村绿色节能建筑的策略研究[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10 方东平;杨杰;;美国绿色建筑政策法规及评价体系[J];建设科技;2011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世粉;基于扎根理论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工商学院;2017年

2 张春鹏;德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及保障体系探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6年

3 何海;关中地区低能耗农宅设计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幸运;成都住宅建筑被动式技术研究及其节能性能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5 武玉艳;谢英俊的乡村建筑营造原理、方法和技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6 柯汉洋;农村既有住宅节能改造管理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7 何洁;西安地区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优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8 公婷;绿色农房建造标准评价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9 张大伟;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10 吕波;可持续建筑的节能技术经济评价[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884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8884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1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