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青藏高原农区农户的家庭能源消费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8 14:48
   农村能源转型是能源消费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问卷调查和入户访谈,对青海省10个县(区)的318户农区家庭用能信息进行调查,辨识了青海省农区不同收入分层家庭的能源消费模式,并通过建立典型家庭能源流模型,总结了家庭能获取-消费-废弃过程的形态变化。结果显示:青海省农区家庭能源消费以煤炭、薪柴和秸秆为主,非商品能源消费占比为49.6%,清洁能源使用率低。煤炭消费在5类家庭中均占比最高,薪柴和秸秆消费在低收入家庭占比较高。高收入家庭能源消费类型更多,消费量也大,能源流动更复杂。最后,根据青海省的经济地理特征,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部分图文】:

模型图,能源,家庭,物质流


???热能或机械能被利用,30%~35%则以草木灰、煤灰和大气污染物的形式被废弃。从家庭A到家庭C,用于取暖的能源占比依次为34.5%、36.0%、50.9%,呈增加趋势,这是由于收入较高的家庭对住房舒适度要求更高,用于取暖的能源消费占比也随之增加,更倾向于商品能源;随着家庭收入增加,用于家电和交通的能源比例也有所增加,但用于炊事的比例有所下降。在收入水平相同的家庭中,家庭规模与人均能源消费量呈负相关,换言之,家庭规模越大的家庭使用人均用能越少,且更倾向于选择成本较低的非商品性能源。在3组家庭中,图32017年青藏高原农区家庭B能源物质流模型Fig.3EnergyflowmodeloffamilyBofruralQinghai-TibetPlateauin2017451

模型图,能源,物质流,家庭


?刘春锋,魏一鸣.中国能源贫困问题现状分析[J].中国能源,2011,33(8):31-35.[LiKang,LiuChunfeng,WeiYiming.AnalysisofthecurrentsituationofChina"senergypoverty.Chi-naEnergy,2011,33(8):31-35.][4]JiangL,ChenX,XueB.Features,drivingforcesandtransitionofthehouseholdenergyconsumptioninChina:Areview[J].Sustainability,2019,11(4):1186.[5]梁育填,樊杰,孙威,等.西南山区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以云南省昭通市为例[J].地理学报,2012,67(2):221-229.[LiangYutian,FanJie,SunWeietal.Analysisof图42017年青藏高原农区家庭C能源物质流模型Fig.4EnergyflowmodeloffamilyCofruralQinghai-TibetPlateauin2017452

区域图,区域图,能源


鉴》[19,20]等。实地调研于2017年和2018年以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式开展,其中,问卷调查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法,在位于农区[16]的10个县(区)中抽取4个乡,每个乡选择3个村,每个村抽取2~3户家庭,发放问卷358份,有效回收问卷318份,有效率为88%。为弥补量化数据分析的不足,邀请少数民族学生和政府官员作为陪同和语言翻译开展半结构式访谈,共走访36个农户家庭。受访者平均年龄为52.03岁,其中89.94%的受访者为男性,纯农户占90.25%,受访农户平均受教育年限为5.42a,家庭平均2人以上受过九年义务教育(图1)。图1调研区域图Fig.1Locationofstudyarea11.3能源标准化计算青海省农区家庭能源消费品种为电力、煤炭、汽油、柴油、液化气、薪柴、秸秆、畜粪、沼气、天然气等。为方便对比分析,使用标准煤作为各种能源用量的统一单位。Ei=∑Bi×Ci(1)式中,Ei为第i种能源折标煤总量,Bi为第i种能源原始用量,Ci为第i种能源折标煤系数。各类能源折标煤系数根据《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2008)确定[21]。11.4家庭收入与非商品能源需求计量分析由于样本中有37户家庭的非商品能源消费为零,因此选择建立Tobit计量模型,研究家庭收入对非商品能源需求的影响(表1)。模型如下:y*i=α+x"iβ+εi(2)yi=ìí0,y*i?0y*i,y*i>0(3)式中,y*i表示家庭非商品能源消费量(单位:kgce)。α是常数项,β是待估计参数,x"i为家庭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εi是随机干扰项。通过建立3个方程开展计量结果分析,其中方程(1)只控制煤炭价格、是否使用太阳能和沼气池、家庭收入及耕种收入占总?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金成;陈思明;;甘肃省农村能源消费中碳排放的实证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年01期

2 李国志;;浙江农业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研究[J];经济论坛;2015年04期

3 李太金;龙先勇;;农村能源消费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轨迹的论述[J];农技服务;2014年01期

4 姚晓曼;邢红;;南通市农村能源消费的碳中和能力评价[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8年01期

5 王贺礼;罗成龙;王文强;熊继海;;赣东北某农村社区能源消费及CO_2排放调查[J];能源研究与管理;2019年02期

6 姚晓曼;邢红;;南通市农村能源消费的碳中和能力评价[J];能源与环境;2018年06期

7 常琪;;江苏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测定及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年17期

8 李鑫;杨新军;陈佳;吴文恒;;基于农户生计的乡村能源消费模式研究——以陕南金丝峡乡村旅游地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5年03期

9 史常亮;郭焱;占鹏;朱俊峰;;中国农业能源消费碳排放驱动因素及脱钩效应[J];中国科技论坛;2017年01期

10 董梅;徐璋勇;;农户太阳能热利用及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基于陕西省1303份调查数据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甄伟;中国大陆种植业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7年

2 李楠;中国农业能源消费及温室气体排放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鑫;基于农户生计的乡村能源消费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2 冯兵;大安市农村居民低碳生活能源消费的调查与分析[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3 朱晓莉;陕西省主要能源消费行业CO_2排放量计算与预测[D];西北大学;2013年

4 韩菲;北京农村地区能源消费及影响因素分析[D];北京农学院;2015年

5 王源涛;山东省农业生产性能源消费规模优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6 张青;农村能源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888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8888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8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