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特色小镇的区域差异辨析及欠发达地区打造特色小镇的路径探讨

发布时间:2017-12-31 11:18

  本文关键词:特色小镇的区域差异辨析及欠发达地区打造特色小镇的路径探讨 出处:《企业经济》2017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特色小镇 欠发达地区 特色产业


【摘要】:浙江特色小镇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形态,其本质内涵为彰显特色的现代产业、融入文化元素、兼具旅游功能、基础设施完备以及环境和谐宜居。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在打造特色小镇方面相比,地域空间单元上村镇发育基础不同、产业演进阶段上市场主体及产业配套不同、城镇化进程上城镇空间组织和集聚扩散效应不同、科技创新水平上研发企业数量和创新创业活力不同、文化要素融合上文化产业与附加值应用等方面均呈现出差异。欠发达地区打造特色小镇,需要把握精髓、因地制宜、因阶段施策。具体路径为:依托现有小城镇彰显特色、夯实企业主体促进传统产业升级、优化县域城镇空间组织、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发展效益、彰显文化魅力提升发展品位。
[Abstract]:The characteristics of Zhejiang town as a new form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essence of modern industry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al elements, with the tourism function, complete infrastructure and environment harmonious and livable. The developed and underdeveloped areas than in the town building features, regional spatial unit village development foundation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industrial evolution stage on the market the main body and the supporting industry,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on the urban spatial organization and agglomeration diffusion effect is different, the level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n the R & D number of enterprises and innovation activity in different cultural elements, integration of cultural industry and value-added applications were presented. The differences in underdeveloped areas create characteristic town, need to grasp the essence of local conditions, because of the stage shice. Specific path: relying on the existing small town highlight characteristics, strengthen the enterprise subject to promote upgrading of traditional industries, optimize the county city The town space organization, strengthening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upport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benefit, highlight the cultural charm and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grade.

【作者单位】: 中共湖北省委党校经济学与经济管理教研部;
【基金】:2016年度湖北省社科联思想库课题“推进湖北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难点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HBSXK201623)
【分类号】:F299.27
【正文快照】: 浙江在全国开启了建设特色小镇的先河,浙江的特色小镇以其产业特色鲜明、环境和谐宜居、传统文化彰显、设施服务便捷等特点享誉全国,成为浙江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和小城镇精致发展的创新探索。特色小镇带来的产业提质增效、创新创业活跃、区域品质彰显、吸引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奎,周顺禄;中央政府在欠发达地区经济市场化进程中的作用[J];中国民族;2001年08期

2 邓三龙;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建设的思考[J];学习导报;2004年09期

3 周蜀秦;理念革命与制度创新——对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建设实践的反思[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王铁,洪建玲;我国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重点目标和策略[J];华东经济管理;2004年06期

5 傅传耀;;欠发达地区更要努力构建创新型城市[J];当代贵州;2006年19期

6 ;总部经济理论对欠发达地区的意义[J];创新;2009年06期

7 周书运;欠发达地区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与对策[J];理论学习;1994年07期

8 郑平建;经济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建设探讨——以安徽省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00年09期

9 杨晓年,廖光辰;欠发达地区构建地方科技创新体系的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2000年06期

10 薛维松;关于欠发达地区加快市场化进程的思考[J];实事求是;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承智;;欠发达地区在驾驭市场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浅析[A];《提高驾驭市场经济能力 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论文集[C];2005年

2 周明生;吴正林;;科学发展观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差别化实施研究[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3 卢剑;;欠发达地区农村牧区城镇化的困境与出路——以内蒙古为例[A];论城乡统筹发展与政策调整——城乡统筹发展与政策调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陈小明;;欠发达地区推进城市化的若干建议——以浙江衢州为例[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魏水英;;浙江省欠发达地区失地农民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基于衢州、丽水两市的实证调查[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张英;孙韶丽;;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流失与稳定的对策[A];新世纪人才战略研究——黑龙江省人才研究会第六届年会暨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7 沈滨;;统筹城乡发展产业战略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A];当代中国经济问题探索(上册)[C];2004年

8 刘明华;柳晓燕;;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化阻力因素及对策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王治福;;欠发达地区城市营销型发展策略初探——以安徽省临泉县城市总体规划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汤茂林;晏辉;周成前;汤和银;;欠发达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研究——以苏北地区为例[A];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纪念中国地理学会成立九十周年学术会议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汝家;欠发达地区的科学发展观与政绩观[N];中国特产报;2004年

2 王晓红 许泽群 (本报记者 王晓红);欠发达地区棚改要用好市场这只“手”[N];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

3 宗文;我国明年将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建设的支持[N];中国建设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李凤祥;欠发达地区迎来发展机遇期[N];中国信息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李凤祥;倾斜政策助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N];中国信息报;2005年

6 记者 周琳;欠发达地区城市化的一条捷径[N];经济参考报;2012年

7 圣晖;国外欠发达地区开发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N];中国信息报;2005年

8 蔡晓明;欠发达地区科学发展的路径探索[N];江西日报;2007年

9 金中梁;从三方入手加快欠发达地区城市化[N];中国信息报;2002年

10 杨尧生;欠发达地区的节能降耗[N];台州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马海明;政府治理视角下的欠发达地区城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马奎;中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市场化研究[D];武汉大学;2002年

3 马江;中国欠发达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探析与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4 张庆滨;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与培育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5 黄宗远;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机遇型产业的发展[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念;欠发达地区制度模仿的利益冲突博弈分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2 宋晓会;欠发达地区县域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3 王莹;支持环首都欠发达地区发展的金融对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4 潘建林;欠发达地区的区域劳动力品牌构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5 黄宜;欠发达地区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投资分析[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6 王莉;西北欠发达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7 辛星;基于包容性发展的广东欠发达地区发展水平评估[D];广州大学;2012年

8 肖启峰;西部欠发达地区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思考[D];吉林大学;2007年

9 黄莉苹;我国欠发达地区人才回归的策略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4年

10 刘冠男;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595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3595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d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