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临空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作用机理——以郑州航空港为例

发布时间:2018-01-13 00:33

  本文关键词:临空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作用机理——以郑州航空港为例 出处:《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临空经济 区域经济 增长极 航空港


【摘要】:文章首先基于对临空经济与区域经济之间互动机制、相互关系的分析,对临空经济与区域经济的耦合作用机理进行了梳理。研究结果表明:以临空产业为主导的临空经济是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其增长效应将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崛起和发展;此外,临空经济区的发展扩大了所在区域的对外贸易往来,增强了区域经济的"输出基础";同时,临空经济区的产业空间组织架构也重塑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提高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效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对郑州航空港的现实条件和比较优势、郑州航空港对周边区域经济的影响、郑州航空港与中原经济区耦合的实现路径等问题展开了研究,对郑州航空港与中原经济区对接的促成机制以及战略实现路径等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以期寻求对中原经济发展新的理解。
[Abstract]:Firstl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the air-front economy and the regional econom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ir-front economy and the regional economy. In this paper, the coupling mechanism between the air-front economy and the regional economy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ir-front economy is the "growth pole" of the regional economy, which is dominated by the air-front industry. Its growth effect will promote the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regional economy; In addi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ir-front economic zone has expanded the foreign trade exchanges in the region and strengthened the "export basis" of the regional economy. At the same time, the industrial spatial organization structure of the air-front economic zone has also reshaped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mproved the development efficiency of the regional economy. The article further studies the actual conditions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s of Zhengzhou Airport, the impact of Zhengzhou Airport on the surrounding regional economy, and the realization path of the coupling between Zhengzhou Airport and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Zon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on the facilitating mechanism and strategic realization path of the docking between Zhengzhou Airport and the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Zone in order to seek a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Central Plains.
【作者单位】: 河南工程学院经济贸易学院;
【基金】:河南省科技厅基金项目(2016-KJ-027)
【分类号】:F127
【正文快照】: 一、引言伴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平均40%的国际贸易货值都要经过空运传递。近年来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兴起,空运的比例更是呈大幅增长态势。依托机场的区位优势,临空经济已经并必然成为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而对于区域发展与临空经济区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健;临空经济发展的若干问题探讨与对策建议[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09期

2 曹允春;谷芸芸;席艳荣;;中国临空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J];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12期

3 王纯;;走出传统误区 发展临空经济[J];消费导刊;2006年11期

4 李明芳;;临空经济研究进展[J];经济论坛;2007年15期

5 曹允春;席艳荣;;临空经济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借鉴[J];商场现代化;2009年03期

6 周少华;韦辉朕;;临空经济发展模式及其对湖南的启示[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年09期

7 曹山河;;湖南发展临空经济的战略机遇分析[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李晖;陈漫涛;;湖南临空经济战略转型的实践基础探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02期

9 孟培;;日本临空经济发展的经验与借鉴[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6期

10 路径;;2011中国临空经济高峰论坛在京举行[J];运输经理世界;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殷杰兰;;郑州临空经济发展问题探讨[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科技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赵文;刘会;;临空经济与首都圈一体化[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论文集)[C];2011年

3 龚峰;;武汉城市圈临空经济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A];第六届中国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孙永强;;上海临空经济发展展望[A];上海空港(第15辑)[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浦泉;发展“临空经济”还需合理规划[N];经济参考报;2004年

2 王琪;飞速发展的临空经济[N];光明日报;2006年

3 本版编辑 北京市顺义区区长 李平 新加坡民航局局长 黄文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谢伏瞻;繁荣临空产业 发展临空经济[N];经济日报;2006年

4 张军扩 刘云中 侯永志;临空经济的内涵及发展中国临空经济的重要性[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5 见习记者 张可杰;明确任务 落实责任 加快推进临空经济各项基础工作[N];孝感日报;2008年

6 记者一兵;李广波调研临空经济工作[N];孝感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毛学农;超前谋划合肥临空经济[N];江淮时报;2010年

8 记者 曾晓新;多位专家从各层面为临空经济发展把脉[N];中国民航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汪s,

本文编号:14167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4167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b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