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体功能区理论研究进展与述评——“一带一路”分类区域调控的启示
本文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空间经济 宏观调控机制 出处:《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我国2011年正式出台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内学者在主体功能区内涵、功能、调控政策等方面做了深入研究,其成果对主体功能区建设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通过系统文献梳理,无论是在研究范围上还是在研究深度上,现有研究成果仍远远不能满足主体功能区建设的需要,尤其是主体功能区的重大创新,其实质是突破传统经济理论"无空间维度"分析范式,而将具有空间特征的区域经济承载主体(资源约束、环境特征)纳入理论分析之中,故而继续沿袭旧有理论分析范式必然无法适应新发展观下的主体功能区建设。因此,在系统分析过往研究不足的基础上,认为揭示主体功能区形成机理和宏观调控机制,其破题之路在于重构传统经济学的空间维度分析框架。
[Abstract]:In 2011, China formally issued the "National main function Zone Planning". Domestic scholars have done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connotation, function, regulation and control policy of the main function area. The results also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in function area. However, through the systematic literature combing, whether in the scope of the research or in the depth of research.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are still far from meeting the need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in function area, especially the major innovation of the main function area. Its essence is to break through the analysis paradigm of "no space dimension" in the traditional economic theory. The main body of regional economy with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resource constraints,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is brought into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refore, to continue to follow the old theoretical analysis paradigm is bound to be unable to adapt to the new concept of development unde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in function area. Therefore, on the basis of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past lack of research.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way to reveal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macro-control mechanism of the main function area lies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spatial dimension analysis framework of traditional economics.
【作者单位】: 黑龙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带一路”战略的国际文化认同及其经济影响研究(16BJL099)
【分类号】:F301.2
【正文快照】: 一、主体功能区划内涵研究(一)主体功能区划的界定主体功能区划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观的重大创新。然而,尽管我国于2011年就正式出台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但是国内学者对主体功能区的内涵仍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虽然多数学者认可主体功能区划是根据我国不同区域的环境承载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召宜;朱传耿;渠爱雪;;主体功能区管治思路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09期
2 孙久文;彭薇;;主体功能区建设研究述评[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年06期
3 李芳源;;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广西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体会[J];市场论坛;2008年01期
4 汤;张孝德;;对四类主体功能区管理模式的思考[J];当代社科视野;2008年01期
5 赵昌伟;钟思远;;主体功能区研究[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年02期
6 刘子华;;宏观调控法对主体功能区调控初探[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徐明;杜黎明;;协同推进四川灾后重建与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发展路径[J];财经科学;2009年09期
8 杜黎明;;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体系研究[J];开发研究;2010年01期
9 张建新;霍小平;;城市功能调整与均衡区域构建——基于主体功能区建设背景下的视角[J];城市问题;2010年05期
10 王鑫;;主体功能区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探析[J];经济师;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琢;马才学;;浅析主体功能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陈兴鹏;张子龙;;主体功能区规划背景下小西北(甘青宁)发展问题探讨[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韩增林;狄乾斌;王利;;陆海统筹下海洋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若干问题探讨[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张智新;张国山;蔡秀云;;北京市主体功能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分析[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五辑2009)[C];2010年
5 罗成书;沈锋;;基于主体功能区制度的县域空间分类政策研究——以浙江省苍南县为例[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6 孔祥斌;赵晶;;北京市落实主体功能区土地政策研究[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张智新;张国山;蔡秀云;;北京市主体功能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分析[A];公共管理与地方政府创新研讨会论文[C];2009年
8 徐长春;;打造主体功能区 优化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布局[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2011)[C];2011年
9 柯敏;;主体功能区框架下省域城市协作体系研究——以浙江省为例[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10 冯之浚;杨开忠;周荣;;主体功能区分类与区域经济发展[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1)[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魏后凯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体功能区并非能“包治百病”[N];中国改革报;2007年
2 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 陈雷;探索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3 本报评论员;全力打造我市四大主体功能区[N];唐山劳动日报;2008年
4 广西财经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教授 周英虎;发挥南宁主体功能区作用 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N];广西日报;2011年
5 宋时飞;主体功能区谁来唱主角[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6 唐山市政府副秘书长 凤凰新城开发建设指挥部总指挥 黄敬东;合理构建城市化格局 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N];河北日报;2012年
7 刘玉海;开发建设与主体功能区战略不矛盾[N];中国矿业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刘玉海 实习记者 刘罕;“贵州开发建设与主体功能区战略不矛盾”[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9 李军 整理;你了解“主体功能区战略”吗?[N];中国环境报;2013年
10 记者 王国锋;积极推进主体功能区战略[N];浙江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杜黎明;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徐沈;中国主体功能区农业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3 郭凯;山东省主体功能区政策体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何光汉;区域空间管治下的四川省主体功能区建设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5 刘传明;省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理论与方法的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丁于思;湖南主体功能区建设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李静;基于主体功能区的兵团城镇化路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4年
8 王晓玲;主体功能区规划下的财政转型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鹏;生态型限制开发区地域功能类型划分方法[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孙雪;主体功能区视角下重庆区县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和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3 曾若愚;重庆市主体功能区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的协调性分析[D];重庆大学;2015年
4 王云;安徽主体功能区视域下区域高等教育结构优化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5 姜波;甘肃省主体功能区建设的配套政策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6年
6 江薇薇;主体功能区建设中区域利益平衡法律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7 张朝阳;基于主体功能区的北京市辖区生态文明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8 吴成建;主体功能区功能细分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9 金琴;主体功能区战略下的吉林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6年
10 张桃红;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4831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483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