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投资区位选择机理与效应的研究进展
本文选题:企业并购投资 + 区位选择 ; 参考:《地理科学进展》2017年11期
【摘要】:全球跨境与本土并购活动日益频繁,有效地促进了企业各类要素跨区域、跨部门流动,是产业转型与空间重构乃至重塑区域经济地理格局的重要动力。企业并购逐渐成为经济地理学界研究的重要内容。相关研究利用经典区位分析、企业组织及空间扩张、产业地理集聚、全球生产网络(GPNs)等经济地理学理论和方法,从企业自身组织与空间结构演化、企业间及地方多维临近性等角度,广泛探讨了企业并购投资区位选择的时空特征、形成机制及其空间效应等议题。主要研究结论为:(1)企业并购投资区位选择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均呈现"核心—边缘"结构,而企业所在区域和行业属性,企业间地理、组织、认知临近性,地方间经济社会联系等是其重要影响因素。(2)企业并购投资的空间效应主要体现在企业增长及其空间扩张、产业转型与空间重构,区域经济发展、劳动力就业、地方商业与制度环境、区域差异与区域一体化等方面。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指出中国经济地理学领域企业并购研究的不足和方向,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Abstract]:Global cross-border and local M & A activitie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frequent, effectively promoting the cross-regional and cross-sectoral mobility of various elements of enterprises, and it i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spatial reconstruction and even remolding of regional economic geography pattern. M & A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tudy of economic geography. Based on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economic geography, such as classical location analysis, enterprise organization and spatial expansion, industrial geographical agglomeration,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 and so on, the related research evolves from the enterprise's own organization and spatial structure. In this paper, the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spatial effects of location selection of M & A investment are extensively discussed from the angle of multi-dimensional proximity between enterprises and places.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the location selection of M & A investment presents a "core edge" structure on different spatial scales, while the region and industry attribute of the enterprise, geography, organization, cognition proximity among enterprises. The spatial effects of M & A investment are mainly reflected in enterprise growth and its spatial expansion,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spatial reconstructio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labor force employment, etc. Local commercial and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regional integration. On the basis of summing up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results,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deficiency and direction of the research on M & A in the field of economic geography in China, in order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related research.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30750,4167113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BJL043)~~
【分类号】:F271;F27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爱娟;;企业并购中需要解决的问题[J];中国经济快讯;2000年22期
2 周鹏举;我国企业并购的特点与风险[J];财经科学;2000年S1期
3 潘建亭;美国企业并购简析及对我国企业并购的政策建议[J];中国工业经济;2000年11期
4 魏钧;论企业并购后的文化重组[J];经济师;2000年03期
5 姚林香,高筠燕;我国企业并购发展的障碍与出路[J];金融与经济;2000年09期
6 杜万清,李世勇;我国企业并购活动的前景预测[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S2期
7 刘瑾;迎接我国企业并购高潮的到来[J];中国统计;2000年04期
8 徐彬;企业并购后的整合与协同[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9 周伟;“盈动”现象对我国企业并购的启示[J];财税与会计;2000年06期
10 牛卓,郝丽萍;我国企业并购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冰川;;企业并购的尽职调查与风险点[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魏成龙;;企业并购中的政府行为分析[A];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C];2000年
3 ;中国民营企业并购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4(2006-2007)[C];2007年
4 冯彬;;资产重组与企业并购的风险及其防范[A];国际经贸研究论文集(2003年)[C];2003年
5 张永安;张盟;;美国企业并购的结构模式及其对我国企业国际化的启示[A];科学发展观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于兆吉;毛强;刘秀晨;;基于实物期权方法的企业并购决策方法的研究[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7 万倩雯;陈炜;;基于竞争力的企业并购类生物模拟[A];第九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第五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第十三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李培勤;郑凯方;;企业并购定价的拍卖竞价博弈[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9 宋孝善;胡燕京;;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定价方法的选择[A];山东省首届服务业发展论坛优秀论文选[C];2007年
10 彭树宏;;强制还是自愿?——企业并购申报机制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高翔 安徽工商管理学院;企业并购中的问题与对策[N];安徽经济报;2001年
2 ;今年全球企业并购交易额创纪录[N];人民日报;2006年
3 唐真龙;蔡敏勇:中国企业并购日趋活跃[N];上海证券报;2007年
4 实习记者 徐畅;蔡敏勇:我国企业并购活跃[N];中国证券报;2008年
5 魏林 记者 王玮;我省企业并购蓄势待发[N];黑龙江日报;2010年
6 阳光 记者 南泽良;黑龙江企业并购论坛在哈举行[N];今日信息报;2010年
7 张民强 赵占伟 记者孙欣欣;我市企业并购快速发展[N];锦州日报;2012年
8 北京新元文智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德良;国有文化企业并购缘何滞后[N];光明日报;2013年
9 记者 马翠莲;上海企业并购指数首次发布[N];上海金融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宋立君;企业并购风生水起的启示[N];阜新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祥华;企业并购机制与政策论[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2 李江;企业并购中政府干预的经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3年
3 王丹;产业融合背景下的企业并购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4 韩鹰东;战略驱动型企业并购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5 陈剑洪;企业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的会计调查与治理[D];江西财经大学;2015年
6 赵立;中国企业集团产业融合有效性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7 牛振东;煤炭企业横向并购后整合协同及绩效评价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8 屈海涛;政府控制下企业并购及其效应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9 吴进良;中国改革中的企业并购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10 胡玄能;企业并购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文渊;贵州制药企业并购决策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2 于洋;我国企业并购的目标企业搜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3 万雪芹;企业并购的制度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尹健;企业并购的经济学分析[D];安徽大学;2001年
5 钱晓红;企业并购:动因、风险与财务选择[D];苏州大学;2001年
6 刘可;企业并购的效率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7 范晓敏;中国企业并购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8 王大陆;企业并购风险因素分析及其防范[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4年
9 林恩恩;我国企业并购中的反垄断法规制[D];重庆大学;2004年
10 连洋;我国企业并购的定价风险及控制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785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978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