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改进的资源相对承载力
本文选题:区域经济 + 可持续发展 ; 参考:《中国市场》2016年21期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生态环境等问题也日趋突出。文章基于改进的资源相对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并运用运筹学线性规划软件,以全国为参照,用数量分析了云南省相对资源承载力状况和各州市相对资源承载力及其差距。结果表明:(1)云南省相对资源承载力处于富裕状态,其承载力较好,未来人口发展空间潜力较大;(2)各州市中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相对综合承载力超载,而不发达的地区往往资源承载力处于富裕或非常富裕状态。以此揭示云南省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和资源的状况与区域差异。
[Abstract]: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industrialization in China,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 rational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the widening gap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o on, the problem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Based on the research ideas and methods of the improved relative carrying capacity of resources, and by using the linear programming software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taking the whole country as the reference, this paper analyzes quantitatively the situation of relative carrying capacity of resources in Yunnan Province and the relative carrying capacity of resources in various cities and their differenc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lative resource carrying capacity of Yunnan Province is in a rich state, its carrying capacity is better, and the future population development space potential is great. 2) the relative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economically relatively developed areas in each city is overloaded. The underdeveloped areas are often rich or very rich in carrying capacity of resources. In order to reveal the economic, population,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of Yunnan Province and regional differences.
【作者单位】: 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工商大学;
【分类号】:F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广海;刘佳;;相对资源承载力综合分析与评价——以江苏省沭阳县为例[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7年04期
2 黄常锋;何伦志;;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的改进及其实证分析[J];资源科学;2011年01期
3 郑古蕊;赵东霞;;沈阳市相对资源承载力评价[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2年10期
4 魏丽波;刘养洁;;临汾市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5 尤利平;;基于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河南省经济发展研究[J];现代商业;2014年21期
6 何敏,刘友兆;江苏省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年03期
7 王月霞,郭爱请;河北省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4年04期
8 景跃军;陈英姿;;黑龙江省相对资源承载力及其比较研究[J];求是学刊;2006年03期
9 余霜;邓良基;高雪松;黄成毅;;长江上游地区相对资源承载力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以成都市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年07期
10 阚先学;韩秀兰;罗剑朝;;山西省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晓;宋世杰;蒋武燕;;安康市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A];节能减排论坛——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论文专刊[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记者 李舒瑜;多项环境资源承载力亮红灯[N];深圳特区报;2009年
2 记者 王新伟 通讯员 吴秉泽;贵州加快建设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基地[N];经济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袁天志;承接产业转移 贵州加快行动[N];贵州日报;2011年
4 杜娟;南沙建石化园不会影响周边[N];广州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英姿;中国东北地区资源承载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剑宇;辽宁省相对资源承载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方智明;福建省相对资源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3 宁方馨;大别山连片特困区相对资源承载力评价[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4 向希;北疆城镇区域资源承载力与绿洲复合系统自适应脆化过程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5 陈俊杰;新疆相对资源承载力时空动态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6 宿学敏;基于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广东省可持续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郭琳;吉林省相对资源承载力及比较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8 张建成;基于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永州市可持续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9 李莹;民勤县资源与经济承载力现状研究与评价[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10 丁克岗;资源环境视角的江苏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066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006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