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基于中心城市最优规模的江西城市结构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8-09-14 11:02
【摘要】:合理的城市格局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经济社会改革过程中的主要内容。在区域经济学中,城市首位度是关于城市规模分布的重要理论,特别是对于大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首位度是较为权威的衡量标准。本文通过引入首位度这一概念,建立非线性的门槛回归模型,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城市首位度在不同阶段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同贡献效应,从而确定江西中心城市的最优规模,提出江西应坚持一体化、多核化的城市发展模式,要打破区域壁垒促进省域中心城市合作,并在城市创新能力、城市发展环境方面实现城市体制改革。
[Abstract]:Rational urban pattern is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main content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reform. In regional economics, urban primacy is an important theory about the distribution of urban scale, especially for the status of large cities in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primacy is the more authoritative measurement standard. By introducing the concept of primacy,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nonlinear threshold regression model, analyzes the different contribution effects of urban primacy to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in different stages from a quantitative point of view, and determines the optimal scale of central cities in Jiangxi Province. It is suggested that Jiangxi should adhere to the urban development model of integration and multicore, break down the regional barriers to promote the cooperation of provincial central cities, and realize the urban system reform in the aspects of city innovation ability and urban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昌大学中部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中部和东部省域城市首位度与区域经济增长:模型、机理与对策”(批准号:7126303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欠发达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批准号:12&ZD104) 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招标项目“统筹城乡发展要求下提升江西城镇化建设速度和质量研究”(批准号:13ZD03)
【分类号】:F29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雷仲敏;康俊杰;;城市首位度评价:理论框架与实证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4期

2 王业强;;倒“U”型城市规模效率曲线及其政策含义——基于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率的比较研究[J];财贸经济;2012年11期

3 张应武;;基于经济增长视角的中国最优城市规模实证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05期

4 徐盈之;彭欢欢;刘修岩;;威廉姆森假说:空间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域数据门槛回归的实证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年04期

5 王家庭;;城市首位度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24个省区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平;肖文;;二次城市化、土地开发与经济增长[J];财经研究;2011年09期

2 马仁锋;王筱春;李文婧;马俊杰;;省域尺度县域综合发展潜力空间分异研究——以云南省为实证[J];地理科学;2011年03期

3 尹虹潘;;开放环境下的中国经济地理重塑——“第一自然”的再发现与“第二自然”的再创造[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5期

4 闫岩;朱郁郁;董淑敏;;省域次位城市的发展路径探讨——以株洲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2年S1期

5 蔡寅寅;孙斌栋;;城市人口空间分散与经济增长——基于特大城市的实证分析[J];城市观察;2013年05期

6 高洁;伍笛笛;蓝泽兵;;基于城市首位度理论的成都“首位城市”发展研究[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05期

7 杨勃;石培基;;甘肃省城镇规模分布演化及空间特征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年06期

8 谢雄军;何红渠;;基于空间面板计量的产业集聚与省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4年02期

9 徐长生;周志鹏;;城市首位度对不同产业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空间面板德宾模型的分析[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10 方舟;周勇;范鑫;;基于城市首位度理论的河池市城镇体系研究[J];广西城镇建设;201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闫岩;朱郁郁;;省域次位城市发展路径的探索——以株洲市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2 卢丽文;王毅;;湖北省入境旅游时空分布格局及演化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王俊;李佐军;;拥挤效应、经济增长与城市规模[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专刊——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一)[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平;制度约束与中国城市规模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汪彩君;过度集聚、要素拥挤与产业转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3 高丽娜;产业空间集聚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周阳;基于生活成本调整的真实产出和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的适宜规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武俊奎;城市规模、结构与碳排放[D];复旦大学;2012年

6 杨峥;基于财政分权视角的我国土地财政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7 郑雪;集聚、结构转变与城市经济增长[D];厦门大学;2014年

8 覃一冬;集聚、增长与福利:理论和实证[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9 陶永亮;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空间集聚与经济增长[D];浙江大学;2014年

10 王新越;我国旅游化与城镇化互动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鲍莹;我国城市规模效率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田大鹏;区域中心城市经济辐射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3 陆遥;产业链空间离散化效应与产业梯度转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4 胡慧旋;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5 王润萍;省域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6 王军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7 赵凯;经济集聚对城市土地产出率的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8 吴峗;“弱市强县”格局下的中心城市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9 黄利;我国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发展影响的差异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10 邓林林;湖北省城市化质量评价及其时空差异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伟民,蒋华园;城市规模效益及其发展政策[J];财经科学;2000年04期

2 饶会林,丛屹;再谈城市规模效益问题[J];财经问题研究;1999年10期

3 胡兆量;;大城市发展规律探讨[J];城市问题;1984年03期

4 饶会林 ,李滋植;城市结构和城市发展[J];城市问题;1988年03期

5 朱英明;;长三角城市群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城际战略产业链的视角[J];产业经济研究;2007年06期

6 刘爱梅;杨德才;;城市规模、资源配置与经济增长[J];当代经济科学;2011年01期

7 许学强,叶嘉安;我国城市化的省际差异[J];地理学报;1986年01期

8 代合治;中国城市群的界定及其分布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8年02期

9 魏后凯;;大都市区新型产业分工与冲突管理——基于产业链分工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2期

10 杨学成,汪冬梅;我国不同规模城市的经济效率和经济成长力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许抄军;基于可持续城市化的我国城市规模、体系及实现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穷志;;激励自主创新:公共支出效应与最优规模[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03期

2 王浩;王文敏;;对我国开放式基金最优规模的实证研究——基于基金持有者的视角[J];投资研究;2009年02期

3 谢林伟;;通信服务生产最优规模的经济学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10期

4 杨志安;郭矜;闫婷;;中国财政民生支出最优规模的实证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年12期

5 刘冬雨;;外汇储备最优规模管理的文献评述[J];现代商业;2010年33期

6 肖海翔;刘乐帆;邵彩霞;;中国政府卫生支出的最优规模及其实现[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年04期

7 李建平;;我国社会保障最优规模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2年18期

8 郭玉清;;中国财政农业投入最优规模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5期

9 温娇秀;;中国地方政府最优规模设计——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7年03期

10 王良健;李辉;禹诚;张特;;耕地征收最优规模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边际理论视角[J];中国土地科学;201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凤霞;营销人员聘用管理模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雪;商会的最优规模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2 武飞;我国地方政府最优规模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何鑫;国防投入政策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425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2425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d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