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基于灰色聚类分析的新疆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9-04-11 10:24
【摘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对口援疆政策的宏观背景下,通过选择影响物流需求、物流供给、物流业相关产业和区域经济基础的10个指标构建区域物流评价指标体系,以2012年新疆14个地州市数据为样本,运用基于中心点混合三角白化权函数对新疆各地州市从物流发展方面进行灰色聚类分析,最终将新疆各地州市从物流发展水平角度划分为4类区域。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新疆14地州市区域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和相关物流发展规划,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
[Abstract]:Under the macro backgroun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policy of supporting Xinjiang through the selection of 10 indicators affecting logistics demand, logistics supply, logistics related industries and regional economic base, the regional logistic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data of 14 prefectures and cities in Xinjiang in 2012, the grey cluster analysis of logistics development in Xinjiang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mixed triangle whitening weight function based on the central point. Finally, Xinjiang provinces and cities are divided into 4 types of region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logistics development level. On this basi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regional logistics development of 14 prefectures and cities in Xinjiang and the related logistics development planning, which provides 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 reference for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of the government.
【作者单位】: 石河子大学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363046)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3YJC790198) 教育人文社科研究新疆项目(12XJJC790004)
【分类号】:F259.27;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学贤;;基于因子和聚类分析的山东省各市物流发展水平评价[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李新光;黄安民;;福建省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及对策探讨——基于R型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9期

3 董海英;;四川省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J];物流科技;2010年07期

4 李继云;孙良涛;;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云南各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与对策分析[J];价格月刊;2012年12期

5 刘思峰;方志耕;杨英杰;;两阶段灰色综合测度决策模型与三角白化权函数的改进[J];控制与决策;2014年07期

6 许小苍;;基于主分量分析的重庆地区物流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9年05期

7 王春豪;;基于PCA的新疆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1年07期

8 王新安;解芳;魏修建;;陕西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模型与发展对策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9年05期

9 耿婧;玄永生;;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河北省物流发展水平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21期

10 张瑞丽;长青;李燕霞;;内蒙古各市物流发展水平的因子及聚类分析[J];宜宾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宇;曾庆均;;产业经济学研究综述——基于重庆学者的视角[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郑广文;魏修建;郝渊晓;;我国省域物流业发展水平实证研究——基于因子分析方法[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3 杨双双;鲁晓燕;王青风;马兵钢;茹思博;王策;樊新民;赵宝龙;;CaCl_2浸果对新疆枣裂果率及钙钾镁含量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14年04期

4 李青梅;王胜;;新疆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的思考[J];昌吉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5 刘世翔;陈林;钟璞;龙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产业发展现状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6 买合皮热提·吾拉木;玉苏甫·买买提;满苏尔·沙比提;;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棉花种植面积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4年03期

7 武建设;;兵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环境中的农机专业建设研究[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4年01期

8 王海林;康宏;刘端阳;李万刚;王刚;;2013年度新疆环境申报统计工作思考与建议[J];干旱环境监测;2014年03期

9 刘晨;哈斯亚提·托逊江;艾比布拉·伊马木;;新疆环塔里木稀植果林间套种牧草生产初步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4年18期

10 耿娟娟;孙菊芳;;基于时间序列分析股票上证指数走势[J];管理观察;2014年2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勇;刘思峰;Jeffrey.forrest;;动态灰聚类方法及应用[A];第25届全国灰色系统会议论文集[C];2014年

2 刘可;刘静;;新疆少数民族外出务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和田地区为例[A];《劳动保障世界》2014年第12期[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莉;中国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晓静;物流节点城市等级划分方法及其在山东省的应用研究[D];北京物资学院;2011年

2 杨贵凌;陕西省产业物流需求分析与预测[D];长安大学;2011年

3 蒋蕊;河北省物流发展趋势性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4 陈晓萍;长沙金霞保税物流中心评价与发展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5 李彩霞;我国物流业竞争力评价及其经济传导效应的计量检验[D];吉林大学;2012年

6 杨文凤;西藏农产品物流需求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7 何浩;陕西省区域物流网络节点规划[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8 孟操;山西省物流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9 瞿鹏飞;重庆区域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性分析[D];重庆工商大学;2013年

10 郑德胜;新疆高校学生社团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的作用研究[D];喀什师范学院;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国华;;区域物流需求预测及灰色预测模型的应用[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周泰;王亚玲;;基于模糊物元的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范晓莉;;基于因子分析的天津滨海新区与海西经济区区域竞争力比较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1期

4 孙军;杨赞;常国松;;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中日韩区域物流合作综合评价[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5 吕璞;徐丰伟;;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城市物流发展评价[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6 林璐龙;;福建省地级市物流发展分析研究[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汪波,杨天剑,赵艳彬;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J];工业工程;2005年01期

8 谢如鹤;邱祝强;陈宝星;;区域物流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及其应用[J];工业工程;2008年01期

9 刘国新,孙春梅,罗险峰;武汉地区物流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工业技术经济;2004年02期

10 朱帮助;李军;;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以广东省江门市为例[J];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彭本红;彭建华;;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区域物流中心选择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吴小勇;海峡两岸港口物流因子模型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2 崔洪运;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区域物流绩效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3 曹新磊;社会物流水平表征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锦;章仁俊;;基于灰色聚类分析的中日韩三国知识水平比较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04期

2 王亚芸;;基于灰色聚类分析的组织人才甄选[J];管理观察;2009年08期

3 陈桃红;;西部区域竞争力评价研究:灰色聚类分析的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3年03期

4 董为民;钱海刚;丁伟;;基于语言评价模型和灰色聚类分析的政府采购后评估方法[J];中国政府采购;2009年04期

5 彭高辉;袁合才;;灰色聚类分析法在地区经济分析中的应用[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石小刚;刘林;;西部十二省(区、市)综合实力的灰色聚类评价[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7 尹航;李柏洲;;基于AHP-灰色聚类分析的高新技术成果综合转化价值评价[J];运筹与管理;2009年05期

8 张国辉;吴艳;张蜜;;基于灰色聚类分析的企业应急管理能力评价[J];经济数学;2011年01期

9 段利忠,刘思峰;灰色聚类分析法评价城市创新能力[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10 徐建中;李丽;;运用灰聚类方法确定第三产业内部发展战略[J];统计与决策;2006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徐建中;马瑞先;;基于灰色聚类分析的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评价[A];2006年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秦晓华;灰色聚类分析法及其在县(市)级科技实力评价中的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4563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4563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a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