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县域经济差异及其空间溢出研究
本文关键词:江西省县域经济差异及其空间溢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区域经济一直是国内外区域经济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各类研究人员在国家、省域、市域等各层面都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随着研究的不断细化与深入,目前对县域、乡镇等微观层面研究也日益增多。县域作为基本的国家行政单元,掌握县域经济的基本情况对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传统经济学者把事物发展假定为独立发展的过程,并未考虑事物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这可能会造成对研究结果的有偏估计。自新经济地理学把地理空间因素纳入主流经济学中,相邻事物的发展对自身的影响开始被考虑,对空间溢出的研究开始出现。本文以江西省县域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均衡发展和新经济地理学等相关理论,运用ARCGIS和GEODA等软件进行空间计量分析,通过对江西统计年鉴、中国县域经济统计年鉴等相关资料的搜集与整理,首先对江西省县域经济差异进行分析,再通过Moran’I指数等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最后通过OLS、SEM、SLM等模型对县域经济的空间溢出情况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江西省县域经济差异显著,经济绝对差异呈不断上升趋势,相对差异在经历快速上升后呈波动变化,根据发展差异,将其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1987-1991年为第一阶段,低速发展期;1992-1999年为第二阶段,缓慢发展期;2000-2007年为第三阶段,较快发展期;2008-2013年为第四阶段,快速发展期。(2)江西省县域经济目前整体空间自相关较低,在2004年以前其Moran’I值都很低,但自2004年后其值不断上升,并将其分为H-H、L-L、L-H、H-L四个集聚区,再通过冷热点分析发现,南昌市区、新余市区、丰城、九江市区等周边地区处于经济发展热点区,而南部地区,特别是赣州等地处于经济发展冷点区,且热点区发展有呈条带状趋势。(3)各影响因素对县域经济影响变化较大,城镇化对县域经济发展促进作用最明显;劳动力投入对县域经济发展随不同时段而不同,不及其他因素影响显著;工业化率与经济关系前期不显著,后期为正相关;人力资本前期对县域经济促进作用显著,后期为负相关;政府财政支出和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与经济发展为负相关。(4)县域经济增长受空间溢出影响,系数为3%-5%,溢出主要通过劳动力、产品、资本等流动实现。
【关键词】:县域经济 空间差异 空间溢出 江西省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2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2
- 1.1 研究背景8
- 1.2 研究目标与意义8-9
- 1.2.1 研究目标8-9
- 1.2.2 研究意义9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9-10
- 1.3.1 研究内容9-10
- 1.3.2 研究方法10
- 1.4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10-12
- 2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12-18
- 2.1 理论基础12-13
- 2.1.1 增长极理论12
- 2.1.2 空间相互作用理论12
- 2.1.3 新经济地理学12-13
- 2.2 空间溢出研究现状13-15
- 2.3 县域经济研究现状15-16
- 2.4 江西省经济研究现状16-17
- 2.5 文献述评17-18
- 3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18-22
- 3.1 研究区概况18
- 3.2 数据来源18-19
- 3.3 研究方法19-22
- 4 江西省县域经济空间差异及自相关性分析22-33
- 4.1 县域经济空间差异分析22-26
- 4.1.1 县域经济标准差、变异系数22-24
- 4.1.2 县域经济差异分析24-26
- 4.2 江西省县域经济空间自相关分析26-33
- 4.2.1 空间权重矩阵26-27
- 4.2.2 全局空间自相关性27-30
- 4.2.3 冷热点分析30-33
- 5 江西省县域经济空间溢出分析33-44
- 5.1 影响县域经济增长因素33
- 5.2 空间模型构建与检验33-38
- 5.3 溢出结果分析38-44
- 5.3.1 城镇化率39-40
- 5.3.2 工业化率40
- 5.3.3 劳动力投入40
- 5.3.4 人力资本40-41
- 5.3.5 城乡居民储蓄余额41
- 5.3.6 政府财政支出41
- 5.3.7 相邻县域溢出41-44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44-46
- 6.1 研究结论44-45
- 6.2 研究展望45-46
- 参考文献46-51
- 附录51-54
- 致谢54-55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家博;突出重点 整体推进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J];湖南经济;2000年09期
2 兰和平;县级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角色思考——兼谈华容经济发展[J];湖南经济;2000年09期
3 糜明炎;加速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J];湖南经济;2000年09期
4 李现科;新世纪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论坛呼之欲出[J];经济论坛;2000年10期
5 龚焕文;面对新世纪 制定新战略——在“新世纪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J];经济论坛;2000年17期
6 刘健生;在“新世纪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论坛” 闭幕式上的讲话[J];经济论坛;2000年17期
7 裴建勤;全方位打好生态牌 加快提升县域经济发展层次[J];江西农业经济;2000年05期
8 谢造雄,张晓勇;县域经济发展中应正确处理的几种关系[J];江西社会科学;2000年03期
9 程利民;永修全面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新思路[J];江西社会科学;2000年12期
10 陈义生;创新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J];领导科学;200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春光;;用科学发展观审视总结推进县域经济发展[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8年
2 郭铁民;;县域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3 覃文录;;立足优势和特色制定县域经济发展战略[A];广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汪世忠;;皖东南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A];十六大后安徽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李开寿;;突破瓶颈加速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分析[A];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研究——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分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陈晓东;徐锋;;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问题分析[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7 周建强;;强化科技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A];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县域经济发展——安徽县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谭善梅;;推进科学发展 实现新的跨越——关于荔浦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A];金融危机中县域经济的科学发展[C];2009年
9 陈炜;周兴建;;县域经济发展的“汨罗模式”——汨罗县域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A];湖南省发展县域特色经济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张占仓;;科教兴国战略与河南县域经济发展[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闪家荣;发挥金融部门作用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N];楚雄日报(汉);2006年
2 记者 张启富;我市召开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N];广安日报;2007年
3 雷鹏飞;金融业如何支持县域经济发展[N];甘肃经济日报;2007年
4 祁俊;形成百舸争流发展新格局 取得县域经济发展新成果[N];黄山日报;2007年
5 记者 龙群 许明峰;明确目标 突出重点 强化措施 加速推进县域经济发展[N];九江日报;2007年
6 徐楠;金融服务与县域经济发展专题研讨会将在京举办[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7年
7 记者 高铁耕;省政府参事县域经济发展调研组来佳调研[N];佳木斯日报;2007年
8 陆学平;市政协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开展调研[N];秦皇岛日报;2007年
9 记者 王立忠;我市出台10项措施加快县域经济发展[N];铁岭日报;2007年
10 中共牟定县委书记 杨树荣;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速县域经济发展[N];楚雄日报(汉);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鹏;科学发展的县域实践[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2 杨雪峰;湖南县域经济组团式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3 马增明;中国西部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4 张道平;四川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5 刘以安;县域经济发展路径与动力机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6 袁建岐;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7 王淼;县级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职能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8 卢建明;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和春军;产业协调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与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陈志德;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机制与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宝贵;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2 张美云;非正式制度视角下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华侨大学;2009年
3 马洪君;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高鸿雁;加快推进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5 严永利;县域经济发展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6 顾俊龙;河南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7 王宏哲;昆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8 樊金也;辽宁省凤城市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李霁;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10 王耀;牡丹江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江西省县域经济差异及其空间溢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84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78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