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区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9 04:14
【摘要】: 本文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采用理论分析与实地调查相结合、定性 分析与定量模型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在分析了国内外有关区域开发 的理论、模式和实践后,研究了鄱阳湖区11个县(市、区)资源开发的 经验和教训,特别是1998特大洪水所给予的启迪。在此基础上,应用PRED 系统诊断的方法,对鄱阳湖区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系统进行研究, 提出了以人为核心、土地为对象、水为基础的“人—地—水关系模型” 和湖区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模式、策略和政策建议,并对湖区 资源环境开发、治理和保护的各个领域进行了具体的、基础性的研究。 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1 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分析了鄱阳湖区资源环境开发的历史和现状、 开发中的成就与失误,总结了开发的经验和教训。同时分析了在新的形 势下鄱阳湖区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区域开发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把鄱阳湖区人口 —资源—环境—经济系统作为一个开放的大系统,并将其置于全省乃至 全国的大系统中,应用PRED系统诊断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了鄱阳湖区 PRED系统的内在联系、外部关系和系统的特征(主要为开放性、多宜 性、脆弱性和不稳定性等),提出鄱阳湖区PRED系统的实质就是人地水 关系。 3 提出了鄱阳湖区人地水关系模型及其数学表达。在该关系模型中, 人为核心、地为对象、水为基础。用此模型,分析了湖区开发在起步期、 成长期、成熟期和顶峰期的阶段特性。得出湖区人口压力大、素质低是 导致资源利用不合理、环境退化、洪灾频繁的根本原因。 4 鄱阳湖区的开发、治理必须以实现体现效益目标和公平目标的资 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为总体目标。因此,鄱阳湖区的开发原则应包括:优 势性原则、综合效益原则、整体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市场性原则;湖 区的开发策略重点要作好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建立“人口—教育— 就业—培训—区域可持续发展”一体化的人力资源开发策略,合理开发 湖区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调整湖区的产业结构,搞好小城镇建设,保 护湖区的生态环境,并充分发挥科技、市场和资金在湖区开发中的作用。 5 在对鄱阳湖区土地资源开发历史、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后,提出了 鄱阳湖区土地资源利用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将可持续评价的思想引入 土地资源评价中,经过评价因素的选择及其指标体系的建立,应用特尔 菲方法,进行了鄱阳湖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性定量评价。将可持续性评 价结果与湖区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结果相结合,提出了湖区农地资源和 市地可持续利用的方式、结合灾后重建进行土地整理的策略和农村土地 制度改革的方向。 6 在对鄱阳湖区域水资源开发治理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鄱阳湖区的 水资源供需状况进行了评价,提出了综合开发利用湖区水资源必须考虑 二方面:一方面加强防洪工程建设、搞好水利建设;另一方面要充分利 用丰富的水资源,按照“低水种养、高水蓄洪”的思路,科学开发水产 资源,并从法规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加强渔政管理的建议。 7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是邵阳湖区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通过分 析该区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向和开发农村劳动力 资源的正、负面影响,提出了“人口一教育一就业一培训一区域可持续 发展”一体化的人力资源开发策略和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具体对策。 吕 以国内外产业结构和布局理论为指导,分析了郡阳湖区产业结构 与布局的现状、存在问题与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的对策。用计算机仿真 技术建立了“都阳湖区域经济发展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定量研究了湖 区产业发展的各种制约因素,提出了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通过行政干 预和经济干预刺擞投资以及突出科教作用、加强人力资源开发等湖区经 济发展的政策性建议。对湖区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开发、繁荣与布 局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9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进 行了湖区小城镇体系发展和布局的研究,其中将“作用力场”的概念和 计算方法引人三个城市的相互影响分析和用于区域内小城镇体系、规划 和布局。提出了湖区小城镇体系发展的构想和结合灾后移民建镇建设小 城镇的措施。 10分析了邵阳湖区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引起生态环境的问题因素,提 出了湖区生态环境保护,必须控制人口增长、发展生态农业和“治湖必 须治水、治水必须治山、治山必须治穷”等的系统性、全局性的途径和 措施。提出了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共同实现 三大效益的邵阳湖区域可持续生态经济的模式。 由于本研究范围巨大,内客众多,涉及面广,融合了自然、社会、 经济等多学科的内容,只能对湖区资源环境中带有根本性的、基础性的 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不可能将邵阳湖区所有的问题都涉及到,更无法 对湖区资源环境开发、治理、保护中的各个具体问题进行深人的研究。 对这些问题必须在今后的研究中逐一进行深化。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0
【分类号】:F127
本文编号:2786592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0
【分类号】:F127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郭熙,赵小敏;鄱阳湖区土地资源生态经济系统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2年01期
2 吴刚;郑明新;;环鄱阳湖区高速公路周边土壤重金属特征分析[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3 赵小敏,郭熙;鄱阳湖区农地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性分析[J];经济地理;2001年04期
4 刘天y=;康乐荣;李君梅;胡青;易应萍;余日新;周时杰;匡萍;朱烈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及干预策略[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年12期
5 周荣华;揭新华;;鄱阳湖区域农业管理模式的实证分析和政策建议[J];中国证券期货;2012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万建香;环境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传导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2 余达锦;基于生态文明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吴赘;“农进渔退”:明清以来鄱阳湖区生态与社会变迁[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4 吴赘;“农进渔退”:明清以来鄱阳湖区经济、生态与社会变迁[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曾敏;鄱阳湖区耕化与生态环境变迁(1840-2010)[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念强;基于GIS的鄱阳湖地区洪水灾害风险评价[D];南昌大学;2006年
3 戴巍;论鄱阳湖开发与治理的环境伦理诉求[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865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786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