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甘肃省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5 15:25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也是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一般情况下,经济增长伴随经济结构转换,经济结构转换直接促进城市化发展。因此可以说,工业化是城市化的经济实质,城市化是工业化在空间上的展开。农业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第三产业发展也直接推动或拉动城市化发展。 通过对甘肃省建国后城市化进程测算分析,发现它既是国家城市化发展的一个缩影,具有类似的阶段性波动,又与城市化一般规律存在较大偏离。当前,甘肃省城市化水平低,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空间结构不平衡,城市化水平区域差异显著,城市产业结构扭曲、基础薄弱、功能单一、聚集力弱,这些突出特征基本上是重工业占绝对主体的嵌入式、孤立的工业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反映。 从甘肃省总体层面考察,截面对比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均表明,以人均GDP衡量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变动与城市化基本吻合,以非农就业比重衡量的工业化水平与城市化也基本吻合。但这并不表明甘肃省的经济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是相互促进的协调关系,而应是一种不协调的低水平均衡,其关键在于扭曲的产业结构未能疏通经济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间的传导机制。近年甘肃省第三产业的缓慢发展与城市化水平的较快提高也表明二者不协调。对影响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经济方面进行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发现影响城市化进步的根本因素在于就业结构的改善,同时政策、体制甚至观念变化等非经济因素对城市化进程也有重要影响。 从省域内部看,截面分析表明各区域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也基本吻合,城市化水平很大程度上是经济增长和工业化的结果。结构分析又表明这种基本吻合同样隐含着不协调,既存在工业化程度高而城市化水平低的地区,也存在城市化水平高而第三产业发展相对不足以及第三产业相对不滞后但城市化水平很低的地区。 要打破甘肃省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低水平均衡,实现二者协同发展,必须把促进经济增长和推动城镇产业转型作为推进城市化的实质内容,以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纽带实现城市化逐步推移。同时,以农业产业化、乡村工业化和乡镇企业调整为契机,促进产业集群和人口集中。
【学位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5
【中图分类】:F299.27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杰;谢保鹏;段小红;;甘肃省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增长的匹配性研究[J];甘肃农业;2012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蒋剑芬;福建省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2 孙沛;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芦风英;甘肃省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强度地区差异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191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8191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8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