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邓小平农业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7 13:13
   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从建国初期毛泽东同志对农业发展的初探,到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农业思想的不断成熟完善,再到江泽民同志对“三农”问题的深研究,农村经济的发展始终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现如今,胡锦涛主席又提出了新农村建设重要理论,新农村建设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目标,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规划了一幅美好的蓝图。 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依然不是一个农业强国,至今全社会成员中有70%以上以农业为生,农民70%的收入来自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依旧是中国经济全面发展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因此,应以怎样的思想和策略来指导当今农业的发展是一个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了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性与科学性。邓小平农业思想是毛泽东农业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所取得的伟大胜利,都充分证明邓小平农业思想的伟大胜利。 基于此,论文主要分析了邓小平农业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取得的成就以及在现阶段的实践与发展,指出现阶段我们要继续坚持邓小平农业思想,并且要有所创新和发展,不断探索解决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存在问题的新途径。
【学位单位】:武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F327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重点与方法
第二章 邓小平农业思想的形成条件与发展历程
    2.1 邓小平农业思想的形成条件
        2.1.1 邓小平农业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
        2.1.2 邓小平农业思想形成时代背景
        2.1.3 邓小平农业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2.1.4 邓小平农业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2.2 邓小平农业思想的发展历程
        2.2.1 邓小平农业思想的萌芽阶段
        2.2.2 邓小平农业思想的初步形成阶段
        2.2.3 邓小平农业思想的成熟阶段
第三章 邓小平农业思想的主要内容
    3.1 农业基础地位不能动摇:粮食是重点
    3.2 中国农业发展的阶段:“两个飞跃”
    3.3 中国农业发展的手段: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
    3.4 中国农业改革的目标: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3.5 邓小平农业思想的精髓: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四章 邓小平农业思想的成就
    4.1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农业思想的新突破
    4.2 使中国农村经济取得飞跃发展
    4.3 构成了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理论
        4.3.1 农村经济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4.3.2 就地城市化是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根本出路
        4.3.3 调动农民积极性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
        4.3.4 政府、市场要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第五章 新农村建设——邓小平农业思想的当代发展
    5.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
    5.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依据
        5.2.1 邓小平农业思想
        5.2.2 新一代领导人对邓小平农业思想的发展
        5.2.3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5.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依据
        5.3.1 新农村建设符合发展经济学的阶段性理论
        5.3.2 国力基础奠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实基石
        5.3.3 支农改革实践丰富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路径
        5.3.4 政策环境营造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人文与制度环境
    5.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
        5.4.1 生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
        5.4.2 生活宽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要求
        5.4.3 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德基础
        5.4.4 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
        5.4.5 管理民主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
    5.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意义
        5.5.1 新农村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5.5.2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5.5.3 是加快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要求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详细摘要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武国;;用农业产业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2 赵恩华;;循环经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11期

3 高丽;;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大学生社会实践[J];河北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4 彭祖之;李才国;刘承珍;;建始县科技特派员工作实践与成效[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14期

5 关春丽;;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土地流转的积极意义[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年04期

6 姜丽明;;深化农村信用社 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金融业有效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7 孙琪;;关注流动人口,促进吉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农业与技术;2006年04期

8 胡拜都拉·哈赛因;;推进新疆牧区新农村建设的思考[J];理论前沿;2006年21期

9 陈曙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重视乡村债务问题[J];经济师;2006年12期

10 舒展;;论黑龙江省人口较少民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6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孙成军;转型期的中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谢瑞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投融资机制创新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3 李建桥;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4 哈战荣;社会主义新时期邓小平“三农”思想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5 林克显;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福建农民教育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双;邓小平农业思想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7年

2 郭金玲;邓小平农业思想论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刘利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庄规划与实施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付天生;先进文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吉林大学;2008年

5 张春玲;论乡镇政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D];吉林大学;2007年

6 李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杨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路径选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潘景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许小红;新时期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松华;地方政府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739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8739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0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