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化学键”形成探析——基于轴心论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1-01-07 23:50
  中央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确定为国家战略,并提出这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成渝地区是西部"功能轴"和发动机,成渝城市群是世界为数不多的"AA型双核型椭圆城市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形成"键能"很高的"化学键",才能建成世界级城市群。成渝中部城市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等战略中承担着中心支点作用,要实现"中心"变"轴心",就要切实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发挥"激动、转动、带动、联动、互动"五大效应,产生强大的向心力、辐射力、影响力、催化力和黏合力。 

【文章来源】:中国西部. 2020,(01)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相关文献综述
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要有“化学键”(1)
    1.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面临重大历史机遇
    2.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目前还存在短板和瓶颈
    3.加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要实现“五个突破”
三、共建中国西部“功能轴”
    1.深化内陆开放的试验区
    2.促进城乡融合的示范区
    3.探索军民融合的先行区
    4.维护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的保障区
四、成渝中部城市应由“地理中心”变为“功能轴心”
    1.发挥磁场效应吸引信息流
    2.发挥洼地效应吸引资金流
    3.发挥抱团效应吸引项目流
    4.发挥灯塔效应吸引人才流
    5.发挥聚变效应吸引知识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成渝经济区城市群空间异质性特征分析[J]. 王娜,王兆林,周洪,王鑫.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9(03)
[2]深化农村改革的三个重点[J]. 刘守英.  农村经营管理. 2018(09)
[3]四川“开关论” 建设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坚定发展信心“四川论”之一[J]. 李后强,郭丹.  中国西部. 2016(01)
[4]西南地区成渝城市群发展研究——关于构建“双核+三带”模式的成渝城市群的思考[J]. 孟祥林.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 2015(02)
[5]成渝经济区次级中心双城一体化构建——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J]. 杨晓波,孙继琼.  财经科学. 2014(04)
[6]成渝经济区城市经济联系实证研究[J]. 郑治伟,孟卫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11)
[7]成渝经济区县域经济实力的时空差异分析[J]. 许旭,金凤君,刘鹤.  经济地理. 2010(03)
[8]区划调整视角下的行政壁垒问题研究——以跨省区的成渝经济区为例[J]. 刘博,孙超英.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10(01)
[9]成渝经济区建设的“椭圆理论”[J]. 李后强,韩毅.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10]“双核”经济中心理论下的京津冀城市群发展设想[J]. 刘春成,白旭飞,侯汉坡.  中国软科学. 2008(03)



本文编号:29634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9634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f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