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层经济视角下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路径选择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3 12:16
对于一个地域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基础存在很大差异的“不均质”大国中国来说,在中国经济对外开放度越来越高,对外贸易增长进入一个新的历史调整时期以及国内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程度加剧的条件下,探讨实现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有效路径问题,这非常具有现实意义。一国产业结构的升级,首先需要该国不同区域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然后整个国家的产业结构才算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升级,这样也才能够确保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与和谐。然而鉴于国内对于产业结构升级问题的研究,大部分都是针对我国整体产业结构目前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给出相应政策建议,且基本上都是站在国家产业发展战略的层面来研究该问题,而从我国区域经济自身发展不同现实与特点出发,探索不同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路径选择的研究却非常有限,同时对我国整体和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大部分研究都缺乏理论的完整性和研究框架的统一性。故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建立一个统一完整的框架来研究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选择问题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意义。本文首先借助于经济地理学的理论视角,通过对中心城市的出现、城市群的形成以及区域“圈层”经济形态演变的研究,将一国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涉及到的“微观主...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区示意图
的高速增长遇到了进一步向前发展的瓶颈,这突出表现为我国整体产业结构相对于世界发达国家还很低下,国内不同区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显得很不协调、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正越拉越大,区域间产业结构趋同严重以及产业结构升级过程缓慢;此外,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内贸”与“外贸”关联性不强、市场分散割据等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的圈层经济理论显示,不同地区之间客观存在的经济差异却是进行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点,国内不同地区(发达地区、落后地区;富裕地区、贫穷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应该充分认识和利用自身在整体区域经济中的比较优势,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到所处的经济区域发展中。对此,我们不妨首先立足于各个省市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和比较优势7,在各省以省会城市或者省内其他经济基础良好的城市为中心,在地理位置上与省会城市相对临近的省内其他不同等级大小的城市为节点培育和构建省级“圈层”经济。通过实现省级“圈层”内部城市间产业功能合理定位和更为精细的专业化分工,将各节点城市分散的和关联性不强的区位比较优势动态整合成整个“圈层”经济强大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圈层经济内部经济辐射力由中心城市向卫星城市再向乡镇的层层“穿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产业分类的广东专业镇经济发展现状分析[J]. 陆剑宝. 科技创业月刊. 2006(08)
[2]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珠三角[J]. 马建会. 科技管理研究. 2006(07)
[3]中国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综合评价和特征分析[J]. 陈佳贵,黄群慧,钟宏武. 经济研究. 2006(06)
[4]大珠三角城市群整合和空间结构优化[J]. 刘德平. 开放导报. 2006(02)
[5]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十一五”时期利用外资政策目标的思考[J]. 裴长洪. 中国工业经济. 2006(01)
[6]珠三角:世界重要制造业基地[J].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粤港澳市场与价格. 2005(11)
[7]推进创新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核心[J]. 赵峰. 财贸经济. 2005(10)
[8]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阶段和新任务[J]. 江小涓. 财贸经济. 2005(04)
[9]大力发展产业集群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J]. 袁培红,樊浩峰. 宏观经济管理. 2005(04)
[10]珠江三角洲产业集群的分类研究[J]. 熊晓云,张金隆. 管理评论. 2003(08)
本文编号:3548464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区示意图
的高速增长遇到了进一步向前发展的瓶颈,这突出表现为我国整体产业结构相对于世界发达国家还很低下,国内不同区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显得很不协调、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正越拉越大,区域间产业结构趋同严重以及产业结构升级过程缓慢;此外,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内贸”与“外贸”关联性不强、市场分散割据等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的圈层经济理论显示,不同地区之间客观存在的经济差异却是进行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点,国内不同地区(发达地区、落后地区;富裕地区、贫穷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应该充分认识和利用自身在整体区域经济中的比较优势,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到所处的经济区域发展中。对此,我们不妨首先立足于各个省市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和比较优势7,在各省以省会城市或者省内其他经济基础良好的城市为中心,在地理位置上与省会城市相对临近的省内其他不同等级大小的城市为节点培育和构建省级“圈层”经济。通过实现省级“圈层”内部城市间产业功能合理定位和更为精细的专业化分工,将各节点城市分散的和关联性不强的区位比较优势动态整合成整个“圈层”经济强大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圈层经济内部经济辐射力由中心城市向卫星城市再向乡镇的层层“穿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产业分类的广东专业镇经济发展现状分析[J]. 陆剑宝. 科技创业月刊. 2006(08)
[2]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珠三角[J]. 马建会. 科技管理研究. 2006(07)
[3]中国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综合评价和特征分析[J]. 陈佳贵,黄群慧,钟宏武. 经济研究. 2006(06)
[4]大珠三角城市群整合和空间结构优化[J]. 刘德平. 开放导报. 2006(02)
[5]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十一五”时期利用外资政策目标的思考[J]. 裴长洪. 中国工业经济. 2006(01)
[6]珠三角:世界重要制造业基地[J].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粤港澳市场与价格. 2005(11)
[7]推进创新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核心[J]. 赵峰. 财贸经济. 2005(10)
[8]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阶段和新任务[J]. 江小涓. 财贸经济. 2005(04)
[9]大力发展产业集群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J]. 袁培红,樊浩峰. 宏观经济管理. 2005(04)
[10]珠江三角洲产业集群的分类研究[J]. 熊晓云,张金隆. 管理评论. 2003(08)
本文编号:35484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548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