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1 07:57
目的整合创新要素,建立符合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规律,具有空间产业链的创新生态系统。方法采用文献梳理、扎根理论、案例研究、实证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创新生态演化进行研究,并对其组成因子及演化动力进行分析。结果构建了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模型,并完善和细化各创新要素的功能和作用。结论企业和科研院所为创新生态系统中的主导因素,科研院所应关注临床和企业发展需求,有的放矢的进行技术研究和创新,企业则需要关注原始创新技术发展态势,以及区域内和区域间的协同发展与合作。
【文章来源】: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20,37(1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医疗器械产业演化图
表1 医疗器械创新生态系统创新要素与功能 生态因子 生态因子细分 创新要素 生态作用 创新主体 研究型创新主体 科研机构、综合大学、医科大学、医院、医疗机构 知识创造、技术研发 生产型创新主体 医疗器械企业、上下游企业、相关供应链生产企业 新技术、产品商品化 服务型创新主体 金融机构、风险投资机构、法律咨询机构 金融支持、法律保障 制度型创新主体 科技、税收、产业、人才政策 创新政策引导、政策激励 创新环境 企业环境 企业文化、集群创新文化 创新引导 金融环境 金融机构、项目基金 资金支持 政策环境 鼓励政策 政策引导支持 服务环境 中介服务机构 产业服务 社会环境 社会文化氛围、社会创新氛围 精神激励 资源环境 城市定位、城市资源储备、基础设施、临床资源、人力资源 软硬件支持 创新网络 创新平台 区域创新知识生产网络、相关知识数据库、共性/热点技术合作研发、前沿技术合作创新 区域间合作 国际合作平台 成果共享网络、成果数据库 跨地区、跨国家的成果转化创新主体之间协同创新是保障创新生态体系运转的持久动力,医疗器械产业在市场驱动下,优胜劣汰,不断改变和优化创新主体的构成,创新主体的改变促进了创新服务模式的转变,创新网络又实现跨地域的交流和合作,拓展地域限制达到扩张的效果,多方向促进医疗器械产业的可持续创新发展[13](图4)。
创新主体之间协同创新是保障创新生态体系运转的持久动力,医疗器械产业在市场驱动下,优胜劣汰,不断改变和优化创新主体的构成,创新主体的改变促进了创新服务模式的转变,创新网络又实现跨地域的交流和合作,拓展地域限制达到扩张的效果,多方向促进医疗器械产业的可持续创新发展[13](图4)。5 医疗器械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演化动力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国远程医疗对我国创新实践的启示[J]. 关欣,刘兰茹,朱虹,韩月,高紫轩,姜雪,刘青泽,李昀燏.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9(08)
[2]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产业竞争情报分析研究[J]. 鞠英杰,游雪雯. 情报杂志. 2018(01)
[3]产业联盟创新生态系统演进机理研究——以TD产业联盟为例[J]. 武建龙,王野,王志浩,黄静. 情报杂志. 2017(11)
[4]江苏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研究[J]. 戚湧,郭逸.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01)
[5]我国创新医疗器械发展宏观环境分析——基于PEST模型[J]. 江玲,温馨,夏志俊,朱斐,张琪峰,胡宇.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6(07)
[6]张江创新发展的思考——来自中国的案例[J]. 杨亚琴. 社会科学. 2015(08)
[7]区域创意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演进研究:动因、模型与功能划分[J]. 曹如中,史健勇,郭华,邱羚. 经济地理. 2015(02)
[8]科技金融结合的国际模式及其对中国启示[J]. 李善民,陈勋,许金花. 中国市场. 2015(05)
[9]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苏州国产医疗器械产业创新研究[J]. 葛国曙,侯建全.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4(10)
[10]从“创新系统”到“创新生态系统”[J]. 曾国屏,苟尤钊,刘磊. 科学学研究. 2013(01)
博士论文
[1]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化的政府科技支撑机制研究[D]. 汪英华.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研究[D]. 陈思思.云南师范大学 2014
[2]高科技企业技术知识管理中的学习型组织构建[D]. 周伟.南昌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469802
【文章来源】: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20,37(1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医疗器械产业演化图
表1 医疗器械创新生态系统创新要素与功能 生态因子 生态因子细分 创新要素 生态作用 创新主体 研究型创新主体 科研机构、综合大学、医科大学、医院、医疗机构 知识创造、技术研发 生产型创新主体 医疗器械企业、上下游企业、相关供应链生产企业 新技术、产品商品化 服务型创新主体 金融机构、风险投资机构、法律咨询机构 金融支持、法律保障 制度型创新主体 科技、税收、产业、人才政策 创新政策引导、政策激励 创新环境 企业环境 企业文化、集群创新文化 创新引导 金融环境 金融机构、项目基金 资金支持 政策环境 鼓励政策 政策引导支持 服务环境 中介服务机构 产业服务 社会环境 社会文化氛围、社会创新氛围 精神激励 资源环境 城市定位、城市资源储备、基础设施、临床资源、人力资源 软硬件支持 创新网络 创新平台 区域创新知识生产网络、相关知识数据库、共性/热点技术合作研发、前沿技术合作创新 区域间合作 国际合作平台 成果共享网络、成果数据库 跨地区、跨国家的成果转化创新主体之间协同创新是保障创新生态体系运转的持久动力,医疗器械产业在市场驱动下,优胜劣汰,不断改变和优化创新主体的构成,创新主体的改变促进了创新服务模式的转变,创新网络又实现跨地域的交流和合作,拓展地域限制达到扩张的效果,多方向促进医疗器械产业的可持续创新发展[13](图4)。
创新主体之间协同创新是保障创新生态体系运转的持久动力,医疗器械产业在市场驱动下,优胜劣汰,不断改变和优化创新主体的构成,创新主体的改变促进了创新服务模式的转变,创新网络又实现跨地域的交流和合作,拓展地域限制达到扩张的效果,多方向促进医疗器械产业的可持续创新发展[13](图4)。5 医疗器械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演化动力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国远程医疗对我国创新实践的启示[J]. 关欣,刘兰茹,朱虹,韩月,高紫轩,姜雪,刘青泽,李昀燏.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9(08)
[2]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产业竞争情报分析研究[J]. 鞠英杰,游雪雯. 情报杂志. 2018(01)
[3]产业联盟创新生态系统演进机理研究——以TD产业联盟为例[J]. 武建龙,王野,王志浩,黄静. 情报杂志. 2017(11)
[4]江苏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研究[J]. 戚湧,郭逸.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01)
[5]我国创新医疗器械发展宏观环境分析——基于PEST模型[J]. 江玲,温馨,夏志俊,朱斐,张琪峰,胡宇.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6(07)
[6]张江创新发展的思考——来自中国的案例[J]. 杨亚琴. 社会科学. 2015(08)
[7]区域创意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演进研究:动因、模型与功能划分[J]. 曹如中,史健勇,郭华,邱羚. 经济地理. 2015(02)
[8]科技金融结合的国际模式及其对中国启示[J]. 李善民,陈勋,许金花. 中国市场. 2015(05)
[9]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苏州国产医疗器械产业创新研究[J]. 葛国曙,侯建全.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4(10)
[10]从“创新系统”到“创新生态系统”[J]. 曾国屏,苟尤钊,刘磊. 科学学研究. 2013(01)
博士论文
[1]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化的政府科技支撑机制研究[D]. 汪英华.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研究[D]. 陈思思.云南师范大学 2014
[2]高科技企业技术知识管理中的学习型组织构建[D]. 周伟.南昌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4698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3469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