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主产区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6 23:43
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粗放式发展特征明显,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环境承载力不断下降,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矛盾日益严峻。因此,迫切要求高度重视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问题。鉴于此,本文基于粮食主产区13个省份20032015年的面板数据,对其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然后,采用面板FMOLS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对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文首先对粮食主产区13个省份的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发展的现状及相互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其次,构建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系统指标体系;再次,利用属性层次模型和熵值赋权法,从主、客观两方面确定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耦合系统评价指标权重,并构建耦合协调模型定量分析粮食主产区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然后,采用面板FMOLS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对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总结研究结果,得出结论,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或建议。本文的结论是:从综合发展水平来看,粮食主产区13个省份中,黑龙江和河南的农业生态环境水平良好,河北、内...
【文章来源】:湖南科技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粮食主产区各省份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度空间差异Fig.5.1Thespatialdifferenceofcouplingcoordinationdegreeofagroecologicalenvironmentandeconomicgrowthof13provincesinmaingrainproducingareas
第5章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发展实证分析-32-图5.2粮食主产区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发展收敛检验Fig.5.2Aconvergencetestofcouplingcoordinationdevelopmentofagroecologicalenvironmentandeconomicgrowthinmaingrainproducingareas从粮食主产区整体来看(见图5.2),考察期内粮食主产区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度的值呈现增减交替的现象,主要分为三个阶段,2003~2005年耦合协调度值逐渐递增,2006~2010年耦合协调度则呈收敛状态,而2011年之后,耦合协调度值又逐渐递增。分区域来看,研究期内东北区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度差异变化明显,2003~2006年耦合协调度值不断增大,2007~2010年耦合协调度呈收敛之势,2011年之后则呈增减交替状态;黄淮海区的耦合协调度在考察期内呈波动状态,其主要在2006~2007年、2010年和2013年有所收敛;长江中下游区在2003~2008年间存在收敛性,2009年之后耦合协调度值又开始逐渐提高。总体而言,东北区、黄淮海区和长江中下游区的耦合协调度虽在某些年份存在收敛性,但耦合协调度值均大体呈上升状态,表明各区域各省份之间耦合协调度的差距在不断拉大。
.199***(6.584)0.048(1.082)=0.8-0.467*(-1.926)-0.057*(-1.775)0.186***(3.231)0.106***(3.829)0.035*(1.834)0.192***(6.514)0.033(0.792)=0.9-0.543**(-2.047)-0.057**(-2.011)0.189***(3.030)0.116***(3.892)0.036**(2.128)0.207***(5.490)0.035(0.902)FMOLS估计0.000-0.109***(-3.614)0.051(0.848)0.001(0.015)0.046***(2.805)0.351***(5.896)-0.013(-0.303)注:***、**和*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下统计检验显著,括号内为t统计值。图6.1分位数回归系数波动图Fig.6.1Thedynamicsofquantileregressioncoefficient基于面板数据的FMOLS回归分析从平均程度上考察了各个变量对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回归分析结果比较笼统,无法更深入的分析在不同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下,各个变量对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利用FMOLS对面板数据进行回归,隐藏了各个变量与耦合协调发展的真实关系,可能低估或者高估处于不同耦合协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协同发展研究进展[J]. 田江.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04)
[2]西部地区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耦合协调性分析[J]. 向丽. 北方园艺. 2016(20)
[3]农村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评价——以湖北省黄冈市为例[J]. 马迎霜,陈芳,王庆. 江苏农业科学. 2016(05)
[4]基于耦合模型的新疆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 张翠燕,孙传国,王鹏程.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6(01)
[5]1978-2013年中国粮食主产区“粮-经”关系分析[J]. 刘影,肖池伟,李鹏,姜鲁光. 资源科学. 2015(10)
[6]中小城市旅游经济与交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池州市为例[J]. 余菲菲,胡文海,荣慧芳. 地理科学. 2015(09)
[7]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模型及其应用——以河南省为例[J]. 陈锋正,刘向晖,刘新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8]宁夏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耦合协调演化研究[J]. 宋永永,米文宝,杨丽娜,郑芳. 南方农业学报. 2015(05)
[9]西部生态脆弱区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耦合协调性分析——以甘肃省为例[J]. 刘媛,张艳荣.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5(06)
[10]我国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演变趋势与影响因素——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高帆.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5(05)
博士论文
[1]河南省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耦合系统协同发展研究[D]. 陈锋正.新疆农业大学 2016
[2]滇东南岩溶山区水土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模拟研究[D]. 吕杰.昆明理工大学 2014
[3]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生态流与价值流耦合机制[D]. 海江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
[4]中国粮食对外贸易对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影响研究[D]. 成丽.沈阳农业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黑龙江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路径研究[D]. 高艳波.东北农业大学 2016
[2]中国省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研究[D]. 郭静静.北京林业大学 2016
[3]武汉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D]. 王秋元.华中师范大学 2015
[4]海南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研究[D]. 施润周.海南大学 2015
[5]基于不同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差异的国家粮食安全策略研究[D]. 于洪婷.吉林大学 2013
[6]我国区域旅游非均衡性与耦合协调机制研究[D]. 王婷.燕山大学 2012
[7]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D]. 赖声伟.曲阜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73380
【文章来源】:湖南科技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粮食主产区各省份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度空间差异Fig.5.1Thespatialdifferenceofcouplingcoordinationdegreeofagroecologicalenvironmentandeconomicgrowthof13provincesinmaingrainproducingareas
第5章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发展实证分析-32-图5.2粮食主产区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发展收敛检验Fig.5.2Aconvergencetestofcouplingcoordinationdevelopmentofagroecologicalenvironmentandeconomicgrowthinmaingrainproducingareas从粮食主产区整体来看(见图5.2),考察期内粮食主产区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度的值呈现增减交替的现象,主要分为三个阶段,2003~2005年耦合协调度值逐渐递增,2006~2010年耦合协调度则呈收敛状态,而2011年之后,耦合协调度值又逐渐递增。分区域来看,研究期内东北区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度差异变化明显,2003~2006年耦合协调度值不断增大,2007~2010年耦合协调度呈收敛之势,2011年之后则呈增减交替状态;黄淮海区的耦合协调度在考察期内呈波动状态,其主要在2006~2007年、2010年和2013年有所收敛;长江中下游区在2003~2008年间存在收敛性,2009年之后耦合协调度值又开始逐渐提高。总体而言,东北区、黄淮海区和长江中下游区的耦合协调度虽在某些年份存在收敛性,但耦合协调度值均大体呈上升状态,表明各区域各省份之间耦合协调度的差距在不断拉大。
.199***(6.584)0.048(1.082)=0.8-0.467*(-1.926)-0.057*(-1.775)0.186***(3.231)0.106***(3.829)0.035*(1.834)0.192***(6.514)0.033(0.792)=0.9-0.543**(-2.047)-0.057**(-2.011)0.189***(3.030)0.116***(3.892)0.036**(2.128)0.207***(5.490)0.035(0.902)FMOLS估计0.000-0.109***(-3.614)0.051(0.848)0.001(0.015)0.046***(2.805)0.351***(5.896)-0.013(-0.303)注:***、**和*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下统计检验显著,括号内为t统计值。图6.1分位数回归系数波动图Fig.6.1Thedynamicsofquantileregressioncoefficient基于面板数据的FMOLS回归分析从平均程度上考察了各个变量对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回归分析结果比较笼统,无法更深入的分析在不同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下,各个变量对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利用FMOLS对面板数据进行回归,隐藏了各个变量与耦合协调发展的真实关系,可能低估或者高估处于不同耦合协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协同发展研究进展[J]. 田江.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04)
[2]西部地区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耦合协调性分析[J]. 向丽. 北方园艺. 2016(20)
[3]农村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评价——以湖北省黄冈市为例[J]. 马迎霜,陈芳,王庆. 江苏农业科学. 2016(05)
[4]基于耦合模型的新疆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 张翠燕,孙传国,王鹏程.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6(01)
[5]1978-2013年中国粮食主产区“粮-经”关系分析[J]. 刘影,肖池伟,李鹏,姜鲁光. 资源科学. 2015(10)
[6]中小城市旅游经济与交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池州市为例[J]. 余菲菲,胡文海,荣慧芳. 地理科学. 2015(09)
[7]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模型及其应用——以河南省为例[J]. 陈锋正,刘向晖,刘新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8]宁夏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耦合协调演化研究[J]. 宋永永,米文宝,杨丽娜,郑芳. 南方农业学报. 2015(05)
[9]西部生态脆弱区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耦合协调性分析——以甘肃省为例[J]. 刘媛,张艳荣.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5(06)
[10]我国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演变趋势与影响因素——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高帆.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5(05)
博士论文
[1]河南省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耦合系统协同发展研究[D]. 陈锋正.新疆农业大学 2016
[2]滇东南岩溶山区水土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模拟研究[D]. 吕杰.昆明理工大学 2014
[3]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生态流与价值流耦合机制[D]. 海江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
[4]中国粮食对外贸易对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影响研究[D]. 成丽.沈阳农业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黑龙江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路径研究[D]. 高艳波.东北农业大学 2016
[2]中国省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研究[D]. 郭静静.北京林业大学 2016
[3]武汉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D]. 王秋元.华中师范大学 2015
[4]海南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研究[D]. 施润周.海南大学 2015
[5]基于不同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差异的国家粮食安全策略研究[D]. 于洪婷.吉林大学 2013
[6]我国区域旅游非均衡性与耦合协调机制研究[D]. 王婷.燕山大学 2012
[7]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D]. 赖声伟.曲阜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733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3573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