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我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的母国产业升级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5 06:16

  本文选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对外直接投资 ; 参考:《经济纵横》2017年06期


【摘要】:当前,加强对中亚国家的直接投资不仅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内实施"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选择。选取2003~2014年我国与中亚五国国别数据,对我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的母国产业升级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对中亚国家的直接投资,通过产业转移效应及技术进步效应有效促进了母国产业结构升级。此外,我国扩大对中亚国家出口规模、中亚国家汇率波动对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积极影响,而现阶段我国从中亚进口以及中亚国家对华投资对国内产业升级也存在一定负向影响。应从深化区域贸易合作、科学选择对外投资产业、推进金融合作以及加强政策指导与技术创新等方面推动我国向中亚国家直接投资、提升母国产业国际竞争力。
[Abstract]:At present, strengthening direct investment in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is not only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but also a realistic choice for domestic implementation of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Based on the country data of China and five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from 2003 to 2014, the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test on the upgrading effect of China's direct investment in Central Asian countries.The results show that China's direct investment in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the home country through the effects of industrial transfer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In addition, China's expansion of exports to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and exchange rate fluctuations in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domestic industrial structure.At present, China's imports from Central Asia and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investment in China also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domestic industrial upgrading.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China's direct investment in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from the aspects of deepening regional trade cooperation, choosing foreign investment industries scientifically, promoting financial cooperation, strengthening policy guidance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o as to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home countries' industries.
【作者单位】: 兰州财经大学中国西北金融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规模外汇储备管理研究”(编号:15ZDA03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货币合作研究”(编号:15YJA790009) 兰州财经大学“青年学术英才计划”的成果
【分类号】:F1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程贵;;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核心区货币金融合作的困境及其破解[J];经济纵横;2015年11期

2 刘建翠;郑世林;汪亚楠;;中国研发(R&D)资本存量估计:1978-2012[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年02期

3 宋维佳;王军徽;;ODI对母国制造业产业升级影响机理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2年11期

4 徐德云;;产业结构升级形态决定、测度的一个理论解释及验证[J];财政研究;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贵;王琪;胡海峰;;我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的母国产业升级效应研究[J];经济纵横;2017年06期

2 谢宜泽;;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空间集聚与收敛性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17年03期

3 段敏芳;田秉鑫;;制造业升级监测指标体系探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4 刘莉;;我国R&D资本存量的估算:1990-2013[J];商业经济研究;2017年09期

5 程贵;马莹;胡海峰;;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的策略选择[J];兰州财经大学学报;2017年02期

6 郝楠;江永红;;谁影响了中国劳动力就业极化?[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年05期

7 张新芝;李少敏;彭迎丰;;产业转移发生机制与产业升级的内在机理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

8 张其仔;李蕾;;制造业转型升级与地区经济增长[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年02期

9 郝楠;;劳动力“极化”的经济效应分析——基于经济增长和收入不平等的双重视角[J];华东经济管理;2017年02期

10 谭同举;;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7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文炼;;新兴经济体货币金融合作与全球金融稳定[J];经济体制改革;2015年01期

2 李建民;;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模式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14年05期

3 郑光豹;;基于人力资本与R&D的物流全要素生产率研究[J];物流技术;2014年13期

4 庞昌伟;;能源合作:“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突破口[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5 孟卫东;孙广绪;;中国高技术产业各行业资源配置效率研究——基于R&D存量Malmquist指数方法[J];科技管理研究;2014年04期

6 严成j;龚六堂;;R&D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测度[J];投资研究;2014年01期

7 彭建平;李永苍;;FDI存量、R&D存量与自主创新——基于省际动态面板GMM估计的实证研究[J];经济经纬;2014年01期

8 刘兴华;;IMF对欧债危机的介入及其政策后果[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9 焦一强;刘一凡;;中亚水资源问题:症结、影响与前景[J];新疆社会科学;2013年01期

10 苏华;钱宁君;;日本产业空心化问题对中国东部产业转移的警示[J];当代经济管理;2012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炳强;;关于正确看待新疆对中亚国家比较优势的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年08期

2 赵常庆;;中国与中亚国家在合作与互动中共同发展[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7年06期

3 阿不都斯力木·阿不力克木;;新疆对中亚国家投资现状及评价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年07期

4 于树一;;中国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的特征[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0年09期

5 刘清鉴;机遇与挑战──论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关系[J];东欧中亚研究;1994年04期

6 柳清文;关于我国与中亚国家开展经贸合作的对策建议[J];东欧中亚市场研究;1996年04期

7 顾关福;中亚国家的经济形势及对华经贸关系[J];和平与发展;1997年02期

8 ;出口中亚国家的国产汽车销量降低[J];中亚信息;2013年11期

9 桑椹;;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战略合作模式及路径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3年32期

10 井波;;中国与中亚国家建交20周年学术研讨会举行[J];中亚信息;201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新明;夏辉;;东欧中亚国家制度转轨的代价与未来发展前景[A];纪念北京市国际共运史学会成立20周年论文集[C];2000年

2 Bohdan Krawchenko;;中亚国家政府与学界的经济政策制定能力:以吉尔吉斯斯坦为例(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全球失衡及其治理机制”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新宇;中国与中亚国家农业合作有望成亮点[N];经济日报;2013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陆南泉;中、俄与中亚国家关系的未来走向[N];经济观察报;2014年

3 刘旭;中亚国家寻求出海口[N];国际商报;2003年

4 王作葵;哈总统主张分阶段建立中亚国家联盟[N];人民日报;2008年

5 记者 陈志新;伊朗深化与中亚国家关系[N];人民日报;2010年

6 记者 井波;中国中亚国家大学生交流基地在新大揭牌[N];新疆日报(汉);2011年

7 杨成;中亚维稳须抛弃“大博弈”老调[N];文汇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傅立钢;搭建通往中亚国家的贸易桥梁[N];中国贸易报;2013年

9 俄欧亚所 赵常庆;中亚国家的发展观[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10 王大霖;我对中亚经贸须破三大瓶颈[N];国际商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毕燕茹;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2 孙壮志;国际新格局中的中亚五国[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于海波;后冷战时期俄美中三国中亚政策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4 申建良;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其翔;冷战后中国与中亚国家军事安全合作[D];外交学院;2009年

2 陈小碧;丝绸之路经济带视域下的大国中亚博弈[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3 苏玲;“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与中国中亚经贸关系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4 谭璐;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中亚因素[D];外交学院;2016年

5 刘倩;传播学视域下的中华文化在中亚国家的传播(冷战结束以来)[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6 刘治海;俄罗斯的中亚外交:政策、实践与挑战[D];新疆师范大学;2016年

7 董莉;中国参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经济效应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5年

8 张维维;欧安组织在中亚的活动与影响探析[D];新疆大学;2016年

9 樊雪君;丝绸之路经济带之中国与中亚五国交通便利化法律制度探析[D];新疆大学;2016年

10 彭丽琼;“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国面向中亚交通便利化建设的探析[D];新疆财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528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7528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e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