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际资本流动是否影响了地区间经济差距?
发布时间:2021-10-06 23:33
使用一种新的测度地区资本流动规模与方向的方法编制了2009-2018年包含31个省份在内的"省份×省份"形式的省际资本流动表,并以此表的数据为基础,运用社会网络分析中的二次指派程序(QAP)方法检验了我国及四大经济区域省际资本流动与地区间经济差距的关系。研究发现:省际资本流动性的增强会显著减轻全国范围内经济的不平衡。分区域来看,省际资本流动对东部地区经济差距的的影响方向与中部相反,东部为负,中部为正,对东北部的影响由负转正,西部省际资本流动回归系数不显著。除此之外,省际资本流动是导致目前我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因素之一,但并非主要原因。因此,为促进地区间经济协调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金融、财政和外商直接投资对于缩小我国地区间经济差距的关键作用。对于中西和东北部而言,要逐步完善金融网络、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积极拓展对外贸易。
【文章来源】:经济问题. 202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逐年四大区域外商直接投资回归结果
逐年四大区域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回归结果
图3 逐年四大区域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回归结果QAP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省际资本流动与地区间经济差距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然而与地区间经济差距的其他影响因素相比,省际资本流动与地区间经济差距的关系不密切。基于全时期与逐年两个层次模型一的回归分析表明,省际资本流动对我国地区间经济差距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这一结论与已有研究是一致的。但除此之外,本文的研究结论明显区别于已有研究:一是在考虑控制变量的情形下,省际资本流动对我国地区间经济差距的影响为负,而非正向影响。分区域来看,对东部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为负,对中部的影响为正,对东北部的影响由负转正,对西部的影响不显著。二是省际资本流动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强度不仅远低于产业结构,而且也远低于外商直接投资,这说明资本流动是导致目前我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因素之一,但并非主要原因。全时期QAP回归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对地区间经济差距的影响是省际资本流动的2.614倍(0.468/0.179)和2.598倍(0.465/0.179),这一比例在东部为1.511倍(0.201/0.133)和4.293倍(0.571/0.133),中部为1.180倍(0.105/0.089)和5.899倍(0.525/0.089)。三是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为负。无论是全区域还是分地区QAP回归分析,无论是全时期还是逐年QAP回归分析,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均为负,即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在地区间分布的不平衡会缩小地区经济差距。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方政府竞争、资本流动与区域经济的空间均衡[J]. 钟军委,林永然.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8(09)
[2]基于PSTR估计方法的省域间资本流动测算[J]. 罗国民,刘澹远. 统计与决策. 2017(12)
[3]钱随官走:地方官员与地区间的资金流动[J]. 钱先航,曹廷求. 经济研究. 2017(02)
[4]基于全球资金流量表的国家之间资金循环分析[J]. 李宝瑜,王涛. 统计研究. 2016(04)
[5]市场向西、政治向东——中国国内资本流动方向的测算[J]. 余壮雄,杨扬. 管理世界. 2014(06)
[6]资本流动是否影响我国地区经济增长——基于1979-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J]. 黄文军,荆娴. 财经论丛. 2013(01)
[7]省际资本流动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 胡凯,吴清.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2(10)
[8]中国区域经济差距与资本流动的因子分析[J]. 彭文斌,邝嫦娥. 统计与决策. 2010(09)
[9]基于PSTR模型的地区间资本流动能力研究[J]. 贺胜兵. 统计研究. 2008(08)
[10]资本流动与经济增长收敛性关系——基于中国省际差异的实证研究[J]. 郑长德,曹梓燨.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2008(01)
本文编号:3420950
【文章来源】:经济问题. 202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逐年四大区域外商直接投资回归结果
逐年四大区域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回归结果
图3 逐年四大区域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回归结果QAP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省际资本流动与地区间经济差距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然而与地区间经济差距的其他影响因素相比,省际资本流动与地区间经济差距的关系不密切。基于全时期与逐年两个层次模型一的回归分析表明,省际资本流动对我国地区间经济差距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这一结论与已有研究是一致的。但除此之外,本文的研究结论明显区别于已有研究:一是在考虑控制变量的情形下,省际资本流动对我国地区间经济差距的影响为负,而非正向影响。分区域来看,对东部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为负,对中部的影响为正,对东北部的影响由负转正,对西部的影响不显著。二是省际资本流动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强度不仅远低于产业结构,而且也远低于外商直接投资,这说明资本流动是导致目前我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因素之一,但并非主要原因。全时期QAP回归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对地区间经济差距的影响是省际资本流动的2.614倍(0.468/0.179)和2.598倍(0.465/0.179),这一比例在东部为1.511倍(0.201/0.133)和4.293倍(0.571/0.133),中部为1.180倍(0.105/0.089)和5.899倍(0.525/0.089)。三是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为负。无论是全区域还是分地区QAP回归分析,无论是全时期还是逐年QAP回归分析,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均为负,即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在地区间分布的不平衡会缩小地区经济差距。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方政府竞争、资本流动与区域经济的空间均衡[J]. 钟军委,林永然.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8(09)
[2]基于PSTR估计方法的省域间资本流动测算[J]. 罗国民,刘澹远. 统计与决策. 2017(12)
[3]钱随官走:地方官员与地区间的资金流动[J]. 钱先航,曹廷求. 经济研究. 2017(02)
[4]基于全球资金流量表的国家之间资金循环分析[J]. 李宝瑜,王涛. 统计研究. 2016(04)
[5]市场向西、政治向东——中国国内资本流动方向的测算[J]. 余壮雄,杨扬. 管理世界. 2014(06)
[6]资本流动是否影响我国地区经济增长——基于1979-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J]. 黄文军,荆娴. 财经论丛. 2013(01)
[7]省际资本流动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 胡凯,吴清.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2(10)
[8]中国区域经济差距与资本流动的因子分析[J]. 彭文斌,邝嫦娥. 统计与决策. 2010(09)
[9]基于PSTR模型的地区间资本流动能力研究[J]. 贺胜兵. 统计研究. 2008(08)
[10]资本流动与经济增长收敛性关系——基于中国省际差异的实证研究[J]. 郑长德,曹梓燨.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2008(01)
本文编号:34209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3420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