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商业流通论文 >

基于供应链分析的跨国公司外包管理和控制的有效手段研究

发布时间:2015-03-05 09:42

               郭颖    上海电机学院  

[摘要] 跨国公司从产业组织的角度对外包企业进行供应链的重组,其实质上是对现有资源整合的有效方式。跨国公司对于外包环节的控制能力和对于承接外包业务企业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外包环节附加值的高低和企业的运营成本。本文在从供应链链的角度来揭示跨国公司对外包企业的管理和控制方式,以期对我国企业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和地方政府发展地区产业优势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跨国公司;供应链;外包

一、引言

当前跨国公司制造业和服务业外包在我国已经大规模的广泛发展起来。跨国公司从产业组织的角度对外包企业进行供应链的重组,其实质上是对现有资源整合的有效方式。外包作为企业生产组织延伸的部分,已经成为产业组织供应链和价值链上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跨国公司对于外包环节的控制能力和对于承接外包业务企业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外包环节附加值的高低和企业的运营成本。跨国公司对外包企业有哪些控制和管理方式,具体如何对外包企业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等问题的解决对于提高跨国公司企业形象和产品附加值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从供应链链的角度来揭示跨国公司对外包企业的管理和控制方式,以期对我国企业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和地方政府发展地区产业优势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相关文献综述

“跨国公司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外包”这一选题属于新兴的研究课题,涉及跨国公司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企业竞争理论等经济和管理学科的一些重点和新兴研究领域,是理论基础要求高而现实指导意义大的交叉性专题。国内外目前从外包角度对跨国公司海外经营发展的研究为数不多,相关成果主要集中于跨国公司直接投资、产业集聚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向的研究。

    跨国公司理论主要集中于对跨国公司海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和方式的研究。经典的成果有垄断优势理论(海默)、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弗农)、内部化理论(巴克利和卡森)、比较优势理论(小岛清)、国际折衷理论(邓宁)、寡头垄断行为理论(尼克博克)、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以及战略管理理论等。

现代产业组织理论认为,市场和企业都是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相关企业在空间上集聚,企业之间良好的竞争与合作、分工与协作关系而形成的产业群,集市场和企业的优势于一体,优化了资源的配置。产业群理论有韦伯的集聚理论、增长极理论、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社会经济网络理论和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它们主要研究了产业群形成的原因、类型和获得竞争优势的条件。

B.S. Piachaud, 2001)。

 

三、外包管理和控制的有效手段

(一)从供应链生产环节整合程度来划分

一体化供应管理模式的发展是市场竞争加剧和市场变化速度加快的结果,是企业提高反应速度和降低成本的需要,是企业具备高度的柔性和精益性的表现。所谓一体化供应管理,是指企业将某一非核心领域的全部运作与管理打包成外包项目,由专门的供应商来提供该项目的全方位管理与服务。一体化供应管理是传统业务外包的发展,它是整个项目的运作与管理的全方位外包。为此,必须通过建立一整套的管控机制,包括一体化供应管理服务供应商选择的标准,合理的考核机制与利益分配机制,相应的一体化供应管理协调机构等。

一体化外包管理使企业的生产、办公、生活等方面的一些非核心业务领域,将该领域全部的运作和管理集成为一个整体,作为一个以管理业务为主的外包项目,由专门的一体化管理供应商来提供该项目的全方位服务。

当前的竞争已经从早期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成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首先应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并且加入供应链竞争的行列,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的用户形成企业的合作伙伴这些企业以供应链为主线,形成优势群体,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强强联合。

企业控制采购成本只是从单一环节出发,所谓单一环节指的是采购成本的降低主要由采购部门负责,而不是企业全体部门共同的职责。随着采购管理的日益重要,尤其是关键性部件采购的战略主导性和高附加价值性所决定,这些物品采购的关键是与供应商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它从企业内部的部门开始,接着加强部门间协作效率,然后改善与供应商合作绩效,最后延伸到整个供应链。在外包管理中有两个方面异常重要:一是供应商的选择。随着企业互惠职能的不断扩大,供应伙伴能起多大的作用关键在于如何选择供应链伙伴,倾斜的供应链将成为一种竞争优势。二是供应双方贡献的确立。供应链成员将继续彼此依赖,共同分享更多的资源,以降低资源的重复建设,实现最大的价值贡献。

(二)从供应链各环节中外包企业与承包企业产权产权关系来看

业务外包是处于企业自制和完全市场交易两种资源配置方式之间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从产权关系的角度上看,外包业务的产权关系是处于上述两种产权关系非常明晰的资源配置方式之间的“灰色区域”;相应地从组织关系上看,业务外包活动组织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处于企业和完全市场交易之间的“中间组织”,产权关系的处理,很可能会导致外包的交易成本过高,从而导致外包活动的失败。因此,对外包企业产权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按照业务委托企业享有外包业务产权的大小,可以把业务外包分为完全市场交易、合同外包、合作外包、合资外包和独资外包。

(三)从供应链环节对外包企业的重要性方面来划分

企业外包业务可以分为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由于非核心业务的大量存在,造成了企业机构复杂、队伍臃肿、管理资源不能集中于核心业务、成本增高,明显地影响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对此类业务的重组和优化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供应链的外包合作体现了企业内外资源的集成与优化利用,也加强了业务外包策略的利用。传统“纵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技术更新快、投资成本高、竞争全球化的制造环境,现代企业应更注重于高价值生产模式,更强调速度、专门知识、灵活性和革新。与传统的“纵向一体化”控制和完成所有业务的做法相比,实行业务外包的企业更强调集中企业资源于经过仔细挑选的少数具有竟争力的核心业务,,也就是集中在那些使他们真正

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技能和知识上,而把其他一些重要的但不是核心的业务职能外包给世界范围内的“专家”企业,并与这些企业保持紧密合作的关系。这些企业就可以把自己企业的整个运作提高到世界级水平,与此同时,还往往可以省去一些巨额投资其结果是使现代商业机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企业内向配置的核心业务与外向配置的业务紧密相联,形成一个供应链。企业运作与管理也由“控制导向”转为“关系导向”。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164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ylt/164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5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