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文化经济论文 >

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发展火把节文化产业——凉山彝族火把节发展浅论

发布时间:2018-04-26 16:44

  本文选题:凉山 + 彝族火把节 ; 参考:《贵州民族研究》2014年01期


【摘要】:凉山彝族火把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蕴涵着丰富的价值。在充分认识火把节的各种价值的前提下,把火把节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能促进彝族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同时也能促进凉山经济的发展。对凉山彝族火把节的合理开发,凉山彝族火把节实现产业化发展,必将推动凉山的和谐有序发展。
[Abstract]:Liangshan Yi torch festival as a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contains rich value. On the premise of fully recognizing the various values of the torch festival, converting the cultural resources of the torch festival into economic resources can promote the spread and inheritance of Yi culture, and at the same time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Liangshan. The rational development of Liangshan Yi torch festival and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Liangshan Yi torch festival will promote the harmonious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of Liangshan.
【作者单位】: 西南民族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化产业背景下的凉山彝族文化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12BMZ056)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部区域文化研究中心项目“文化产业背景下的凉山彝族文化研究”阶段性成果(XBYJB201103) 西南民族大学2013年教改项目“教学过程中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与就业能力培养及关系研究”阶段性成果(2013YB15)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城镇化背景下的西南少数民族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阶段性成(10BMZ033)
【分类号】:G12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宏宇,李小兰;论彝族传统体育的形成和特点[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格坡铁支;;非物质文化遗产“火把节”与凉山旅游开发互动作用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3 余莎莎;胡和;李秀梅;杨国伟;;彝族“火把节”接受外来文化后的发展现状调查——以凉山州彝族地区为例[J];学理论;2010年32期

4 鲍冬丽;;凉山彝族色彩象征与文化——赤与黑,不能拆分的完整表现[J];美术向导;2012年01期

5 罗杨;;“民族家”的时间观[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王小盾;;论火把节的来源——兼及中国民族学的“高文化”问题[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番丽玲;;从传统的游戏到表演——石林彝族摔跤文化的变迁[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9年02期

8 陈建林;谭勇;;论凉山彝族民歌色彩区域划分[J];四川戏剧;2013年06期

9 黄安强;;凉山彝族火把节宗教文化解读[J];青春岁月;2014年03期

10 周红;;浅谈彝族火把节及其文化内涵[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阿牛木支;;凉山彝族火把节的传承与变迁[A];风从民间来:“追寻中国梦”采风文论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赵德光;现代化进程中云南石林阿诗玛文化的转型与重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2 麻三山;隐藏在记忆里的文化符号[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孟纹波;彝族火把节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4 崔晓霞;民族叙事话语再现—《阿诗玛》英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5 花家涛;民族民间体育的空间生产[D];上海体育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倩;火文化对彝族社会生活的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刘晓芳;董儒龙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3 卢海滨;西南寒冷少数民族地区聚居环境营造探索[D];重庆大学;2003年

4 吴昭明;云南彝族传统摔跤活动的形成、演进与发展对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格坡铁支;非物质文化遗产“火把节”对凉山旅游的作用及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6 冯燕;凉山彝族服饰设计符号研究及传承与利用[D];苏州大学;2008年

7 鲁伟;凉山旅游网站建设[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8 蓝广胜;羌族火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取比尔莲;雷波彝族丧葬仪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10 师红保;符号学视野下的阿细民间信仰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甫旺;;云南昙华山彝族母权制残余探讨[J];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年02期

2 朱崇先;杨丽琼;;彝族社会历史与传统文化及其学术研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3 李世康;羊与彝族社会的关系[J];思想战线;1999年04期

4 白兴发;彝族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贵州民族研究;2003年04期

5 高树群;;彝族传统和谐观探析[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易谋远;论彝族起源的主源是以黄帝为始祖的早期蜀人[J];民族研究;1998年02期

7 蒋於缉;冯应兰;;彝族社会文化小辑[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吴建萍;论彝族女性文学中的出嫁歌[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S1期

9 白兴发;20世纪彝族史研究述略[J];大理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10 加洛木呷;;凉山彝族博葩的例举与特点略述[J];文学教育(中);2013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秦莹;;南涧彝族“跳菜”礼仪的象征分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2 罗昆;杨玲;;论彝族“圣祖合一”的历史观[A];中华民族复兴与民族哲学发展研究——2013年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年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60周年校庆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3年

3 蔡华;;试论彝族民间宗教与彝族地区发展[A];宗教与民族(第四辑)[C];2006年

4 王明贵;;彝族服饰演变原因探微[A];2005乌蒙论坛论文集(三)[C];2005年

5 朱崇先;;《云南昆明西郊彝族生活图谱》述略[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三辑)[C];1991年

6 白明云;吉庆;;火把节是彝族重大祭祀性节日[A];风从民间来:“追寻中国梦”采风文论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吉洛打则;彝族谱牒[N];凉山日报(汉);2008年

2 本报记者 赵川东;阿诗玛:从传说走向世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3 苏迎华 杨达军;彝族傩戏珍存及虎文化[N];楚雄日报(汉);2011年

4 本报记者  王婧姝;彝族演奏文化的“第一提琴”[N];中国民族报;2006年

5 ;领略彝族风情 拥抱山水阳光[N];四川日报;2006年

6 ;问君能有几多策[N];凉山日报(汉);2011年

7 本报记者 李成生;彝族医药之花开遍大西南[N];云南日报;2000年

8 李荣祥;楚雄彝族水文化漫谈[N];楚雄日报(汉);2009年

9 田 夫;尚黑崇虎民族的史诗[N];西部时报;2005年

10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顾明远;教育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新探索[N];中国教育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白兴发;彝族禁忌文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1年

2 罗艳;解读凉山彝族死给事件[D];西南民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秀清;彝族教育与要不要跟的现代社会[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2 刘福军;社会变迁中的音乐[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3 把红梅;楚雄彝族十二兽舞文化价值与传承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4 周丽华;凉山彝族服饰文化的符号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5 曹志杰;云南巍山彝族祭祖仪式的考察与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0年

6 孙晓英;彝族人文图画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7 胡明菊;彝族农民政治参与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8 徐缙;腊罗巴文化在彝族民族传统体育起源与传承中的作用[D];西南大学;2012年

9 阿苏克的莫;凉山彝族农耕文化现象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10 顾尔伙;彝族“克智”传承机制及其教育学意义[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068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18068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d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