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企业经济论文 >

装备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30 10:43

  本文选题:装备制造业 +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 ; 参考:《西北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装备制造业作为对国民经济产生重要影响的产业,如何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遇,提升技术创新水平是当前经济面临的重大挑战。本文综合运用理论分析、定性与定量分析、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等方法评价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测度技术效率,并检验环境因素与技术效率之间的动态关系,最终为装备制造业提升技术创新水平提供新的实施路径。本文分三个模块对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和创新活动的技术效率情况进行了研究。第一部分通过前三章的内容,主要对研究背景进行分析、确立研究主题,对涉及装备制造业和技术创新的现有研究和理论基础进行归纳总结,找到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第二部分在通过第四章结合装备制造业的产业规模、经济效益、对外开放、社会责任和技术创新性五个方面进行现状分析,利用综合评价模型获得装备制造业七个子产业的综合排名,从而形成了对装备制造业现状的全面认识,指出技术创新活动对于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性及其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第五章中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从技术效率视角测度了中国装备制造业2003-2014年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创新活动过程的质量,对比分析企业规模、企业研发经费支出结构、盈利水平、开放程度、外商直接投资和政府行为六个环境因素对不同创新活动过程的技术效率的影响情况;最后,结合实证结果,为促进装备制造业的健康发展和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提出建议。实证分析主要得出了两方面的研究结论:第一,在通过增加人力资本投入提升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水平的同时要注重人力资本结构的调整和人力资本质量的提升;第二,根据创新的六个环境因素对装备制造业不同创新活动过程的不同影响,着重从改进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层面来提升技术创新水平。
[Abstract]:As an industry which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national economy, how to seize the opportunity of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a major challenge to the current economy. In this paper, theoretical analysi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empirical analysi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are used to evaluate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China's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o measure technological efficiency, and to test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technological efficiency. Finally,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 provide a new implementation path. In this pape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innovation activities are studied in three modules. The first part through the content of the first three chapters, mainly analyz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establishes the research topic, summarizes the existing research and theoretical basis related to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finds out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The second part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from five aspects: industrial scale, economic benefit,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comprehensive ranking of the seven sub-industries of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obtained by using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thus forming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importanc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its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at present. The fifth chapter uses the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model to measure the quality of technologic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2003-2014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scale of enterprises and the expenditure structure of enterprises'R & D expenditure. The impact of six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the technological efficiency of different innovation processes: profitability, opennes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government behavior. Finally, combined with empirical result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mainly draws two conclusions: first,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adjustment of human capital structur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human capital quality while enhancing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level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by increasing human capital input; secon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influence of six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the process of different innovation activities i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is paper focuses on improving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fficiency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426;F27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左建军;努力推进武汉制造业的产业化[J];长江论坛;2003年05期

2 秦明英;王永章;;浅析新时期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3 启明;百亿元托起“制造业信息化工程”[J];电子商务世界;2002年09期

4 周喜安;大力培育和振兴我国制造业[J];宏观经济研究;2003年09期

5 于平;我国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纵横;2003年09期

6 俞国生;做好上海制造业的战略升级调研工作[J];上海工业;2003年04期

7 王战 ,王成焘 ,郭重庆 ,姚振强;专家学者谈上海制造业战略升级[J];上海工业;2003年05期

8 ;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向纵深发展[J];机电工程;2003年02期

9 舒萍;发达国家传统制造业产业再造的路径研究[J];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10 魏强,魏星,李全兴;北京制造业科技综合能力评价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汉川;郭巍;;国内外先进制造业界定研究与评述[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2 刘海燕;;振兴现代制造业是首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方茜;;四川省制造业产业竞争力量化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4 阎质杰;徐敏捷;陈岩;;要围绕建设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的目标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5 王晓芳;;现代制造业是北京奥运景气后经济新的增长点[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7[C];2007年

6 王守信;韩丹;;山西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路径研究[A];创新装备技术 给力地方经济——第三届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3年

7 胡昱;;基于自主创新的制造业产业升级机理分析[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8 刘倩;杜庆治;杨秋萍;;信息技术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应用[A];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荣宏庆;;世界经济一体化与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10 刁绍长;张春英;房延辉;李方喜;李怀东;陈第尊;李国诗;刘士凯;张军;薛巍;;关于我省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对策研究[A];辽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报告: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8年重大招标课题研究成果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仲良 赵弘;北京制造业要占据产业链高端[N];北京日报;2004年

2 主持人:本报记者 沈耘;亡羊补牢犹未晚 振兴装备制造业正逢时[N];中国工业报;2005年

3 李寿生(国家经贸委综合司副司长);新世纪我国制造业之路将如何铺设[N];中国企业报;2001年

4 主持人:冷德熙;关注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现状 问题与对策[N];科技日报;2003年

5 丛笙 董筱宇;甘肃广州提出装备制造业发展重点[N];中国工业报;2006年

6 刘恩良;做好人才建设工作 振兴装备制造业[N];甘肃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初霞;整合资源合理规划装备制造业布局[N];哈尔滨日报;2006年

8 郭重庆(作者系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生产性服务业:中国制造业能级提升的契机[N];机电商报;2006年

9 市委政研室课题组;着力培育特色装备制造业[N];酒泉日报;2007年

10 记者 唐成选;我省绘就“十一五”装备制造业发展蓝图[N];辽宁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申亮;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经济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戚宇;装备制造业配套能力评价方法及应用[D];东北大学;2013年

3 张侃;基于金融发展的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4 李慧燕;中国制造业工序分工地位提升路径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4年

5 刘相锋;环境与资源双重约束下的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6 李森;辽宁省制造业循环经济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7 于娇;产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生存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8 孙汉杰;东北地区制造业升级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9 杨立卓;贸易投资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10 崔纯;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涛;新工业革命对湖北制造业的升级影响与对策[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2 金和林;延边州和韩国部分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带动作用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3 王武凤;基于投入产出表的中、美、日、德装备制造业产业关联比较分析[D];辽宁大学;2015年

4 陈阳;基于双重特征的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5 顾加同;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度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6 杨雪;中间产品贸易对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年

7 李琪;武汉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8 张益锋;汇率变化对中德制造业出的影响: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9 王媛媛;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绩效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10 张玉莹;山东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860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20860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0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