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距离、异质性与技术转移——基于企业技术吸纳视角
发布时间:2022-01-16 04:30
基于文献研究,从技术吸纳视角,研究多维距离对企业技术转移的影响,并探究行业类型、企业规模和企业性质等异质性因素对多维距离与企业技术吸纳关系的影响。采用杭州技术交易市场技术吸纳数据分析,研究发现:(1)地理、经济、技术和社会距离均对企业技术吸纳有显著影响,其中技术距离对企业技术吸纳影响最大,其次是地理距离和社会距离,最后是经济距离;(2)技术距离对小规模企业技术吸纳影响最大,而社会距离对大规模企业技术吸纳影响最大;(3)技术距离对非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吸纳影响最大,而社会距离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吸纳影响最大。
【文章来源】:科技管理研究. 2020,4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理论分析与相关假设
1.1 地理距离与企业技术吸纳
1.2 经济距离与企业技术吸纳
1.3 技术距离与企业技术吸纳
1.4 社会距离与企业技术吸纳
1.5 企业异质特征与距离因素作用效果
2 研究设计
2.1 样本选择与研究方法
2.2 变量及数据说明
(1)因变量。
(2)自变量与控制变量。
3 实证分析
(1)采用SPSS22.0软件对各变量间进行了相关性分析。
(2)进一步回归分析。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与不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区域技术吸纳效率与产业结构的空间特征及耦合关系[J]. 陆燕春,张瑾瑜. 软科学. 2018(12)
[2]中国城际技术转移网络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J]. 刘承良,管明明,段德忠. 地理学报. 2018(08)
[3]京津冀技术势差与技术转移的内在机理分析[J]. 胡书金,陈正其,刘濛. 宏观经济研究. 2018(05)
[4]产学研合作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的异质性研究——基于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的微观调查数据[J]. 姚潇颖,卫平,李健. 科研管理. 2017(08)
[5]产学研技术转移“黑箱”解构及效率评价[J]. 余元春,顾新,陈一君. 科研管理. 2017(04)
[6]北京高校和科研机构跨区域技术转移模式及政策启示[J]. 许云,刘云,贺艳. 科研管理. 2017(S1)
[7]我国城市技术转移双网络分析——基于高校、企业比较的视角[J]. 李敏,陈凤珍,王元地. 软科学. 2016(03)
[8]地理、信息化与交通便利邻近与省际知识溢出[J]. 徐德英,韩伯棠. 科学学研究. 2015(10)
[9]改变科技成果转化率过低的认识与建议[J]. 任玉岭. 现代人才. 2014 (05)
[10]基于地理邻近与社会邻近的创新网络动态演化分析——以我国装备制造业为例[J]. 吕国庆,曾刚,顾娜娜. 中国软科学. 2014(05)
本文编号:3591939
【文章来源】:科技管理研究. 2020,4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理论分析与相关假设
1.1 地理距离与企业技术吸纳
1.2 经济距离与企业技术吸纳
1.3 技术距离与企业技术吸纳
1.4 社会距离与企业技术吸纳
1.5 企业异质特征与距离因素作用效果
2 研究设计
2.1 样本选择与研究方法
2.2 变量及数据说明
(1)因变量。
(2)自变量与控制变量。
3 实证分析
(1)采用SPSS22.0软件对各变量间进行了相关性分析。
(2)进一步回归分析。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与不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区域技术吸纳效率与产业结构的空间特征及耦合关系[J]. 陆燕春,张瑾瑜. 软科学. 2018(12)
[2]中国城际技术转移网络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J]. 刘承良,管明明,段德忠. 地理学报. 2018(08)
[3]京津冀技术势差与技术转移的内在机理分析[J]. 胡书金,陈正其,刘濛. 宏观经济研究. 2018(05)
[4]产学研合作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的异质性研究——基于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的微观调查数据[J]. 姚潇颖,卫平,李健. 科研管理. 2017(08)
[5]产学研技术转移“黑箱”解构及效率评价[J]. 余元春,顾新,陈一君. 科研管理. 2017(04)
[6]北京高校和科研机构跨区域技术转移模式及政策启示[J]. 许云,刘云,贺艳. 科研管理. 2017(S1)
[7]我国城市技术转移双网络分析——基于高校、企业比较的视角[J]. 李敏,陈凤珍,王元地. 软科学. 2016(03)
[8]地理、信息化与交通便利邻近与省际知识溢出[J]. 徐德英,韩伯棠. 科学学研究. 2015(10)
[9]改变科技成果转化率过低的认识与建议[J]. 任玉岭. 现代人才. 2014 (05)
[10]基于地理邻近与社会邻近的创新网络动态演化分析——以我国装备制造业为例[J]. 吕国庆,曾刚,顾娜娜. 中国软科学. 2014(05)
本文编号:35919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3591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