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融投资决策中的不确定性
张小茜 高林玲 浙江大学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已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民营企业自身特点、制度体系及市场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民营企业的未来仍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文章主要从民营企业的投资、融资及并购上存在的困难来反映民营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
关键词:民营企业;投资;融资;并购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及市场环境的改善,为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然而,民营企业在发展中仍普遍存在盲目投资、融资困境及并购后缺乏有效整合等问题,致使民营企业规模较小、存活率较低、发展质量不高,其未来发展令人担忧。
一、民营企业在投资上存在的困难
在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作用的民营企业,其规模日趋壮大,地位日趋突出。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又为民营企业的投资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民营企业的投资日趋多元化,并且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加快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但与此同时,民营企业的投资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技术含量偏低,缺乏相关人才,急于扩大规模而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等,而这些问题将对民营企业未来的发展增加不确定性。
(一)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含量偏低
由于多数民营企业规模较小,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资源有限,导致其在提高技术,提升自主研发、创新能力方面缺乏良好的基础。许多民营企业依附于大企业而存在,为其提供一些简单加工产品,而本身缺乏含科技含量的产品。黄文夫(2004)指出,民营企业主要分布在产业链的低水平加工环节,可见民营企业的技术力量之弱,所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之低。
(二)缺乏相关人才
对外直接投资已成为民营企业当前发展的趋势,但民营企业往往缺少对国际投资规则和当地法律体系的全面了解,无法及时提出相应的措施来预防或降低突如其来的风险。而且,多数民营企业的投资基本上都由企业家自主决定,而这些企业家大多都缺乏相应的文化水平与投资经验,可能会造成企业的投资失误。除此之外,民营企业的技术能力弱也是缺乏相关技术人才的征兆。引进相关人才,对保证民营企业投资的正确性,提高民营企业的科技含量,壮大民营企业规模至关重要。
(三)盲目扩张与多元化经营
企业扩张预示着企业各方面正在发展与完善,而多元化经营则可将企业的闲置资金运用到净现金流为正的项目上,获得一定的投资收益。但是,盲目的企业扩张与多元化经营会给企业带来重大的损失。如颇为著名的温州百信鞋业,在其还不具备规模扩张的条件时,大量增开连锁店,导致出现严重的资金缺口,最终以倒闭收场。而巨人集团的失败、太阳神集团的元气大伤,众多民营企业的破产,都是由于盲目多元化而导致资金链断裂,经营失败。
除此之外,民营企业还存在着投资定位不高,投资产品的结构层次较低等问题。民营企业要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并发展壮大企业规模,似乎还有许多困难要克服。一个企业的投资对其生存至关重要,民营企业在投资上存在的困难给其生存发展带来一丝危机。
二、民营企业在融资上存在的困难
民营企业主要通过内部融资、银行借款和发行股票或债券等方式来筹集资金,但由于这些融资途径都存在一定的困难,致使融资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一)税费负担重,降低内源融资水平
不管是处于萌芽时期还是迅速发展时期,民营企业的融资都主要依赖于内部融资。而近年来,民营企业的税费负担加重,降低了其内部融资的水平。全国政协委员厉以宁曾在北大作报告时指出,税费负担重已成为民营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而由此造成的内部融资不足将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增加更多的不确定性。据2012年9月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调研报告显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纳税总额为4094.34亿元,同比增长49.49%,比全国税收增长率高出26.93%。税后净利润总和为4387.31亿元,民营企业500强企业纳税总额基本相当于总利润之和。企业逐年上升的经营成本和税费负担,是目前民营企业融资不确定性的最根本来源。
(二)直接融资渠道受阻较为严重
由于中国特殊的制度背景,民营企业较难从直接融资渠道获得所需资金。尽管二板市场为民营企业带来了上市的希望,但其高成长性的市场定位仍让众多民营企业望而却步。而债券市场实行的审批制度也基本上向民营企业关闭了债券市场的大门。因此,股票融资与债券融资对民营企业而言,门槛高且缺乏可操作性。民营企业想通过上市或发行债券来融资可谓步履艰难。据全国工商联调查显示,规模以下中小企业90%没有与金融机构发生任何借贷关系。2012年6月中国首只中小企业私募债诞生,这无疑是对我国长期以来“重股轻债、重利率轻信用”的资本市场失衡现象打了一剂强心针,中小企业私募债为我国民营企业开辟新的直接融资渠道带来了新的契机,但同时也使得中国债券市场零违约现象将发生突变,这也是民营企业在直接融资方面面临的新风险。
(三)银行借款不能满足企业所需
由于民营企业多数规模较小,且缺乏规范的财务核算,股东的个人财产与企业财产较难完全区分,多数企业出于避税的考虑,不愿过多向银行披露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导致民营企业与银行之间存在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目前中国企业每年因为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已经高达6000亿元。而与此同时,民营企业贷款需求频率高、规模小、经营风险大的特点一直让许多银行将其贷款归为风险大、成本高的业务之一。因此民营企业不能通过银行借款获得足够的投资金额。同时,由于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与民营企业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导致银行在放贷政策上对民营企业有着较明显的歧视性。因此,民营企业不得不采取短期贷款等多种加大其融资成本的方式,但同时也并未给企业的发展贷到足够的资金。
在众多融资方式上,民营企业都遇到了困难。因此,为了谋求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不得不寻求别的融资渠道,如民间借贷。但由于民间借贷利率高,致使许多企业无法偿还,进而资金链断裂,社会债务链问题更加严重,2011年下半年温州民企资金链断裂就是最好的证明。由此可见,在融资上存在的困难使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步履维艰。
三、民营企业在并购上存在的困难
并购是企业实现扩张与发展的方式之一,是进行资源整合与低成本扩张的有效选择,而中国的民营企业也逐渐兴起并购之风。现今,民营企业海外并购势头旺盛,并购方式逐渐多样化。但与此同时,并购所产生的问题也初见端倪。
(一)并购资金的来源问题
民营企业进行并购需要大量的资金,并购企业并不总能承担如此大规模的现金支付,必须通过融资。对于民营企业而言,融资困难本身就是其一大难题。而且,在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下,银行信贷对民营企业的并购支持力度仍是有限的,,因此民营企业的并购融资仍以内部融资为主,而一旦其并购所耗费的费用超过民营企业之前的预算,就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进而影响企业其余项目的投资,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危机。2012年7月爆发的浙江民营企业互保危机中,虎牌集团年营收高达58亿元,却也因为2010~2011年浙江最大并购案而被拖入了互保深渊。
(二)企业兼并后缺乏有效的文化整合
对并购企业而言,并购最终是否获得成功,要看被并购企业是否很好地融入了并购企业的企业文化,进行了有效的文化整合。有些民营企业盲目进行并购,而不关注文化的整合,导致行为与观念的冲突,内部矛盾不断升级,结果造成巨大的损失。另外,民营企业在并购中还存在兼并后对原有品牌缺乏保护、将规模经济等同于经济规模、片面追求多元化丧失核心竞争力、盲目买壳。
(三)人力资源风险问题
民营企业在并购过程中,较易忽略人力资源的因素,而这恰恰是企业并购能否成功的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企业的并购会对其员工的心理造成较大的冲击,进而影响其去留问题。而某些人的离职,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将对企业的发展带来重要影响。因此,可以说,民营企业并购过程中人力资本的损失是并购企业内部最致命的缺陷,而这种人力资本的流失从一定意义上也会导致并购企业客户的流失。因此,民营企业在并购时,除考虑资金等因素外,更应将目光投注于企业的人力资源。
虽然我国民营企业并购的环境日益完善,但仍暴露出许多问题,除并购资金来源问题,缺乏文化整合,存在人力资源风险外,还有对原有品牌缺乏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将影响民营企业的并购最终是否成功,也影响民营企业未来的发展。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民营企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在投资、融资与并购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将给民营企业的未来发展增加不确定性。如何改进这些问题,使企业得到全面的发展,应得到民营企业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刘西顺.产能过剩、企业共生与信贷配给[J].金融研究,2006, (3).
[2]孔颖.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投资现状及分析[J].中州大学学报,2004, (4).
[3]马郑惟.论浙江民营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J].区域经济,2008, (8).
[4]乔红学.浙江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SWOT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 (2).
[5]刘巨钦,何莹.创新型轻工业实业投资:突破温州民营企业资金链断裂重围的出口[J].企业研究,2012, (2).
[6]边红霞.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及解决途径[J].统计与决策,2006, (6).
[7]朱勇志,刘跃华.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及问题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 (18).
[8]温建民.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分析[J].当代经济,2012, (1).
[9]蔡烨琦.浙江民营企业兼并的冷思考——兼谈浙江民营企业兼并发展的对策[J].现代企业,2006, (4).
[10]姚眺,杨琳琳.浙江民营企业应对垄断性跨国并购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 (2).
[11]赵旭,从温州民间借贷风波引发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思考[J].浙江金融, 2012,(6).
[12]张小茜,民营企业战略决策-基于实物期权的视角,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13]蒋健蓉,钱康宁,私募债或可打破零违约怪象,中国金融,2012,(18).
引用:本文已由现代商业杂志出版,转载请注明来源.现代商业
现代商业: CN11-5392/F QQ:136276459 投稿邮箱:xdsyzzs@126.com (切勿一稿多投)
本文编号:157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15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