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资本论文 >

我国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模式现状研究与探讨

发布时间:2015-03-01 18:33

李志玉   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卷烟厂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企业集团已经成为经济活动最为活跃的力量,如何做好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成为目前理论界讨论的热点。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提出企业管理应当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核心,改变了人们企业管理的观念,使得大多数独立法人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得到提升。然而,多法人结构下的企业集团如何充分发挥资金管理在财务管理,乃至于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也是本文研究的主旨。

资金是企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企业集团化,必须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效率。在中国企业集团化进程中,从企业集团的财务战略化管理和资金集中管理等角度探讨集团化资金管理模式的构建,这对中国企业资金管理模式的建立与改进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企业集团 资金管理 资金集中管理

近年来,我国企业不断加强改革力度,企业也不断进行资产重组,与之相对应的是企业集团大量的涌现,集团的规模也逐渐成递增趋势。与之所不符的是企业集团内部资金管理制度的相对落后,使得企业的资金管理问题日益突出,财务风险不断加大,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资金管理体系。企业集团内部各子公司拥有独立法人地位,与企业集团的整体性存在矛盾,这种矛盾使得我国的企业集团资金管理出现了种种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集团资金监控不力,监控体制不健全

在我国企业中,普遍存在着所有者对企业、母公司对子公司、公司的管理层对资金各运动环节监控不力的现象,在资金管理过程中,对资金管理的不规范和违规操作现象时有发生,制约着企业集团的发展。

近几年来,尽管有些企业已经设置了一些资金监督机构,但在资金运作监督工作中所应当掌握的管理手段,管理者仍比较缺乏,这就难以保证企业设立这些监督机构的目的能够实现。另外,多数企业集团在重大投资问题上还没有采用有效的决策约束机制,使得资金的流向与控制相脱节。企业集团对子公司的各种资金活动,如资金收支、对外担保或利润分配等信息掌握不全,使得子公司投资随意性较大,造成资金浪费,甚至产生投资风险。在没有集中的资金管理体系的情况下,企业集团不能及时地对子公司资金账户实施有效的监控,对子公司的资金运作实施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

2、资金分散沉淀,资金的整体利用效率低下

目前,企业集团的大规模经营模式要求企业应进行资金集中管理,而企业内部多级法人对资金的分散占用使得该管理模式难以实现,这一矛盾成为现阶段企业进步和发展的制约。

一方面,各子公司可以单独去银行办理有关业务,而为了公司本身发展的需要,各公司均需保持一定的资金余额,使得企业集团的资金分散在各子公司中;另一方面,企业集团的各业务一般具有不同的产业增长速度和市场份额地位,各子公司的资金利用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平衡,企业集团对资金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资金管理严重失控。

另外,各子公司间通过外部银行结算,资金在公司外循环,在途成本较大,资金的周转效率低下,这些都降低了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而且,有的企业集团内部资金利用效率也很低,例如各子公司以及母子公司之间货款拖欠严重,某些子公司经营状况好的时候,自行其是,总想摆脱企业集团的监督和控制,经营状况恶化时,又回过头来寻求母公司资金的支持,在资金管理上过度依赖母公司。

3、筹资能力弱,筹资管理不够完善

由于企业集团资金的集中程度不高,大多数企业集团无法将整个集团的资金缺口集中,由集团进行统一筹资。因此,一般情况下,集团总部先对各子公司的筹资计划进行审批,子公司在该额度内单独向银行筹资,这样,整个企业集团的筹资总成本将提高,无法体现由集团统一筹资的节约成本的好处。如果子公司的财务状况较差,则难以获得银行借款,如果企业集团采用担保或资产抵押等方式帮助其筹资,则可能会提高整个企业集团的筹资风险,即使是经营较好的子公司,也可能因规模优势不明显而无法享受到优惠。

4、企业随意投资,企业集团对资金无法进行有效监控

由于企业集团自身管理经验不足等原因,有些企业集团不顾自身的能力和发展目标,随意盲目投资,损失严重,使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资金状况雪上加霜,而且,子公司脱离集团的监督和控制,投资决策随意性大。当企业集团遇到有效益的项目时,可能会因为无法取得充足的资金,而使得项目搁浅。

5、资金管理的手段和方式落后,没有形成有效的资金管理模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经营活动日益复杂,经营环境多变,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由此所产生的大规模生产和高度集中的经营管理模式,要求企业集团要掌握大量准确的基础数据和相关产业信息,传统的管理手段已满足不了要求。为了满足现在的生产管理需要,应当将复杂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集中起来,使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有效的资金管理系统,充分提高资金管理效率。

多数企业集团处在初建或发展的时期,在集团内部尚未形成有利的资金管理系统,缺乏规范的资金调控制度和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资金管理的信息传递渠道不畅,各种财务数据、资金结算、投资管理以及筹资管理无法集中,难以迅速反应企业集团的整体资金存量、流量和流向,致使管理者不能在第一时间掌握生产经营的相关信息,因此也无法对资金实施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6、预算制度流于形式,对预算执行缺少实质性监督管理

在我国,多数企业集团已采用了资金预算管理制度,但是在资金预算的编制、审批和执行等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预算并未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法定依据,企业随意组织生产活动,不遵循预算制度,使预算制度形同虚设,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另外,在预算的执行方面,企业集团的监控机制也很脆弱,使得预算的实际执行偏离预算额度,从而导致企业资金周转不畅或不必要的资金浪费,给资金预算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   企业的资金信息是各类信息的交汇点,各种生产经营活动都要与资金产生联系,因此,资金信息也是支撑企业经营决策的基础。目前我国不少企业开始采用ERP管理系统(英文为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即企业资源规划),借助于一个管理系统(比如ERP系统)操作平台,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一、实施结算中心模式

结算中心模式是在现有模式运行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对各子公司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企业集团设立总的收入账户和支出账户;各子公司分别设立两个独立账户,即收入账户和支出账户,实行收支两条线和预算管理。企业集团、其所属子公司和银行之间签署联合协议,实行银企互联,将子公司的独立账户纳入集团的总账户中进行管理,规定所有收入的现金都必须汇总到企业集团总账户中,收入账户的资金由结算中心统一管理。子公司收入账户内的资金经过企业集团授权,按照支出预算安排,由财务部门定期拨入支出账户。各子公司在授权额度之外资金支取、拨付的过程中需要向银行提交企业集团指令密码和自身的指令密码的双重指令,而授权额度之内的只需提供子公司自己的密码指令。通过这种方式,企业集团可以统一控制资金的存量和流量,遏制小金库行为,并及时查询各子公司的资金状况,最大限度地集中各子公司的资金,防范资金风险,并进一步提高企业效益。

二、体现预算管理

预算是对企业未来经济活动实施控制的一种计划,是对公司经营决策目标的一种货币表现。资金预算是企业长期资金的投资行为,一个管理完善的企业必定是预算制企业。预算管理是企业集团管理企业的行政、人事、市场和质量最为有效的方法,是驾驭企业的最有力武器。   

预算管理是企业集团对子公司实施有效财务控制的重要手段。企业集团通过编制的预算确定各子公司的成本费用控制目标和资金开支额度,通过这种手段规范对子公司的权责利的安排。各子公司应根据自身的业务状况编制各自的预算,并相应的分级落实到各单位及个人,形成有效的内部分级责任体系。单位及个人依据各业务预算,再编定资金预算和预计内部管理会计报表等财务预算。

对资金进行预算的调度与控制,可以提高企业集团资金的运转效率,获得较高的资金收益,并增强资金管理的计划性和科学性。资金预算是一个动态过程,所以对资金预算所进行的监控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企业集团实行的是结算中心模式的资金结算系统,在这方面能充分体现出动态结算的良好性能,具体程序如下。

1)每月月底,企业集团及子公司将工厂级审核及归口审核的预算提报到企业集团结算中心,结算中心负责整理、汇总,并准备企业集团资金调度例会资料,经调度例会审定后在ERP系统中下发资金调度令,然后各子公司及企业集团结算中心进行预算分解,各部门据此确定当月现金可使用额度,各子公司及企业集团如有预算外款项支付,按规定流程进行追加审批后,增加系统内相应项目可用额度,方可申请下拨资金以及对外支付。

2)根据各子公司提报的资金计划,集团总公司实时掌握资金使用情况,为资金管理决策提供支持。配合企业的零余额管理原则,将各子公司的银行存款余额在资金结算中心的账户上显示出来,以此体现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优势。在运用预算总额控制的前提下,企业集团还应侧重对预算执行进度的控制,应合理确定各项资金的使用时间点,以制定最佳的资金实施收支平衡计划。另外,子公司在ERP系统中录入资金计划,该计划应至少涵盖未来5个工作日的付款金额,子公司可以随时修改资金计划,到期日过后,该计划自动失效。资金结算中心可以根据银行账户上的可用余额等信息和该资金计划进行流动性预测,并且平衡资金。

配合未来银行的“零余额”管理,各子公司所有资金需求要在资金计划中体现,替代原有的管理系统的下拨申请单。透支额度内的资金需求,直接在资金计划中体现,次日根据银行自动补齐金额;超过透支额度的资金需求,需要另外就超过透支额度的部分中请下拨资金。

3)对企业集团的未来资金预算控制采用两级控制方式,在资金下拨时,资金控制到各子公司一级,下拨资金不超过该单位的预算总额。在资金实际对外支付时,通过做付款申请单检查各成本中心的实际预算,,实际支付不得超过该成本中心的实际预算,并且将预算检查控制点前提,做到预算的事前控制。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集团规模的迅速发展,企业集团的经营模式已逐渐成为我国企业经济中的重要力量。资金的分散管理和使用效率低下成为了制约了我国企业集团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现状的分析,认为将企业集团的资金整合在一个整体的资金管理平台上,实行资金结算中心的管理模式,并充分运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加强资金的集中有效管理。而且,运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手段——ERP系统,将资金管理的整个过程信息化、实时化,使得资金管理更加高效、迅捷,这为企业集团在未来的发展中充分调用资金、合理规划企业的发展模式提供了充实的资金保证,能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提高竞争力。

[1]    王浩明,张翼.集团企业资金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    朱元午.企业集团财务理论探讨.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3]    李立新.财务管理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4]    温雅丽.ERP原理与应用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    王明虎.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教程.立信会计出版社,2009. 30~32

[6]    徐光华,柳世平.财务管理理论与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7]    卓敏.财务管理.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9

[8]    顾晓安.财务管理学.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

[9]    尚衍国.母子公司财务控制.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 133

[10]              段玲,王放,宋学艳.构建信息化体系,推动山东中烟管理模式创新. 中国烟草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2009.256~262

本文链接地址,转载请注明出处。现代商业



本文编号:157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157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d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