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途径的现状和成因
张改仙 江阴江化微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资本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经济活动的持续推动力。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出现股权融资偏好。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国企业的股权融资偏好,这种融资偏好又将会给企业带来哪些危害?本文主要比较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以及影响融资渠道选择的因素,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 融资偏好 负债结构
资金是企业进行经济活动的第一推动力, 企业能否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及时足额筹集到生产所需要的资金, 对经营和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上市公司更是如此。上市公司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企业上市己经成为企业发展的一种趋势。
(一)上市公司的融资途径
从理论上说,融资,就是资金的融通与流动。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通过留存盈利和折旧进行的内源融资, 另一种是包括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的外源融资。美国经济学家梅耶斯的新优序融资理论认为:当公司要为自己的新项目进行融资时,将优先考虑内源融资,在内源融资不足时,再进行外源融资,这主要是取决于两种融资方式的特征。
内源融资的主要特征:费用较低且不会产生控制权与所有权的稀释、不对称信息等问题。对企业资本的形成具有原始性、自主性、低成本和抗风险性的特点, 是企业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表明, 内源融资早已成为工业化发达国家融资方式的首选, 如美国、英国和德国都具有明显的内源融资的特性, 在其融资结构中, 内源融资的比重都超过50%。但是, 内源融资来源于公司自有资金的积累, 很大程度上受到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 融资规模可能会受到比较大的限制。
外源融资的主要特征:是指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储蓄, 以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单纯依靠内源融资已很难满足公司的资金需求, 外源融资逐渐成为公司获得资金的重要方式。
(二)影响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
根据企业融资理论,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融资成本
是指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金而发生的代价。上市公司选择哪种融资方式,首先考虑的因素就是融资成本的高低。在一个成熟的市场中,融资成本是决定各经济主体采取何种融资方式以及融资与否的首要因素。在不考虑税收的条件下,企业内部融资成本不涉及实际的成本费用发生,是一种机会成本,,因而从融资理论来看,内源融资的成本是最低的。
(2)融资风险
企业融资时必须高度重视融资风险的控制,尽可能选择风险较小的融资方式。内源融资由于不存在支付的问题,因此没有风险;股权性资本在公司存续期使用过程中不需要偿还本金,是一笔永不到期的可自由支配的资金,增加了公司的资本实力,增强了公司的举债能力,
而且没有固定的股利负担,在经营困难时连股利也无须发放,因此股权融资的风险要小得多;债务性资金有法律强制力约束,不论公司经营好坏,到期必须偿还固定的本金和利息,从而形成企业固定的负担,而且偿还期限越短,融资风险就越大。从融资风险的角度考虑企业的融资顺序为内源融资、股权融资、债权融资。
(3)企业控制权
企业在融资时,如果采用股权融资可能会稀释控制权,导致原有股东的利益遭受损失。而采用债务融资时,由于债权人无权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不会影响股东对公司的控股权。因此从控制权的角度考虑企业应侧重债务融资。
(三)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的选择现状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出现“怪像”,融资普遍以外源融资为主,并首选股权融资,特别是选择配股或增发,最后才是外源融资中的债权融资
(1)内部融资偏低
2008 年数据显示,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融资比例最高的仅占总资金来源的21. 98% , 最低比例仅有0. 99%。附上2008年我国各上市公司融资数据统计表:
行业
内部融资
外部融资
资产负债率(%)
金额(亿元)
比例(%)
流动负债
长期负债
股权融资
金融保险业
180.87
0.99
16868.17
7.65
112256
92.83
房地产
2.93
5.90
18.25
7.77
20.6
52.52
社会服务
4.19
11.05
9.53
4.73
19.47
37.61
交通运输、仓储业
8.26
5.62
39.79
32.13
66.75
48.95
传播与文化行业
2.18
10.92
3.61
1.7
12.52
26.55
批发零售
2.14
8.42
11.55
0.95
10.81
49.10
采掘业
205.81
21.98
238.43
98.51
393.47
35.98
建筑业
2.15
1.69
45.79
8.07
71.14
42.36
制造业
5.92
9.69
21.7
9.04
24.43
50.32
信息技术业
0.7
2.72
6.41
0.33
18.2
26.69
数据来源: RESSSETDB 金融数据库
(2)外部融资中股权融资所占比例较高
从数据中可以看到房地产行业占比为41.57%、传播行业占比为62.57%,由于过高的外部融资以及过高的股权融资, 导致我国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均较低(除了具有行业特色的金融保险业) , 然而, 从长远来看, 较高的股权融资, 既加大了融资成本, 同时又妨碍了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的上市公司的融资途径选择与理论相悖?
(四)成因分析
长期以来,中国上市公司的产品基本上集中在加工制造环节的中低端,特别是那些在国外已无市场和利润率较差的技术和品牌还占据着中国的资本市场。与此同时,我国上市公司面临着许多特定的经营环境, 如证券市场处于新兴阶段、特定的公司治理结构等特殊的状况, 必然导致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情况与国外有所差异。
(2) 中国股票发行制度不完善。从深、沪两地交易所成立的时候起,我国证券市场的新股发行就执行了“额度控制,行政选择”的审批制。2001年3月28日,中国证券市场新股发行有了质的飞跃,取消了审批制,开始实施核准制。但是,由于我国证券市场一直是处于国家政策指引下的“政策市”,政府干预过多,在行为惯性指导下现行核准制也过多地强调人为因素,而非市场因素。而且中介机构的作用没有得到实质性加强。这导致了我国上市公司
股权融资中的许多问题, 如扭曲资源配置、诱发违规行为、增加交易成本等。由于制度惯性的存在, 上市公司把配股、增发新股等当成管理层对其经营业绩好的一种奖励。因此, 在这样的制度背景下, 上市公司的经营者不顾融资成本, 不创造企业价值, 而只是为了获取额度“ 制造出”好的、符合配股或增发新股的业绩。
(3)特定的股权结构。国家制度、国际经济环境和上市公司股权结构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上市公司融资。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复杂,如,股票按持有者身份的不同可分为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 按发行范围的不同可分为A 股、B 股、H 股和N 股。种类的分化使
中国股市出现了“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的状况。持有者不同,其代表的利益群体不同,融资偏好也就不尽相同。
(4)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不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产权还不明晰,特别是经过股份制改革上市的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严重,非流通股中的法人股和国家股在国有上市公司占的总体比重加大。如果经营者选择债权融资,就要面临破产的可能; 如果选择股权融资,则经营者就有一笔永不需要还本付息的长期资金。二者相比,股权融资成为经营者的首选。
(五)建议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的融资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就是要优化股权结构,适时减持国有股,降低国有股在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同时,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重要作用,改变国有股对企业控制的虚置,提高公司法人治理效率。
(2)强化上市公司内部积累
上市公司需进一步进行改革, 增强内部积累能力, 实现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的比例协调。
(3)大力发展债券市场, 加强债券市场基础建设
目前我国企业和市场特点, 首先要尽快建立完善的企业信用评级体系重视和加快债券市场的发展债券市场的发展在为市场化、社会化的资金提供新的投资品种的同时, 还能改善证券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 可以有效地降低上市公司股票发行市盈率,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企业对股权融资的偏好。
(4)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的退市机制
建立完善的退市制度利于股票市场实现优胜劣汰, 充分发挥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朱清贞,颜晓燕,肖小伟,财务管理案例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2]陈锦期,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3]袁玲,陈旭东,新疆兵团上市公司融资能力分析,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4月第02期第21卷
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融资取向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11).
本文已由现代商业杂志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现代商业
本文编号:158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15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