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大幅波动中的投资者预期变化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224;F832.51
【图文】:
图 3.2 一般商品的供求均衡图中 D 为需求曲线,S 为供给曲线,二者相交于均衡点 E,此时的价格为P0,产(销)量为 Q0,需求量随着价格的上涨而减少,而供给量则随着价格的上涨而增加,反之价格下跌时则相反。对于普通商品而言,需求曲线 D 和供给曲线 S 会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而向左或是向右移动。就某一特定的影响事件而言,D 和 S 只会同向移动,也就是说或者是 D 与 S 同时向左移动,或者是 D 与 S 同时向右移动,而不可能出现一条曲线向左而另外一条向右的情形。但是这是仅就单一事件而言的,例如假设政府公布对某项商品的消费补贴,实质是降低了商品价格,必然会导致需求扩大,也就是对消费者而言意味着需求曲线右移,而此消息对于生产者而言,意味着市场扩大,必然会扩大生产规模,对可能出现的因为需求增加而导致的商品价格的上涨进行平抑(如下图 3.3)。
图 3.3 一般商品的供求均衡变动如图 3.3,初始时需求曲线 D1 和供给曲线 S1 相交于均衡点 E1,此时的均衡价格为 P1,均衡产量为 Q1。受益于消费补贴,需求曲线由 D1 右移至 D2,此时 D2 与 S1 相交于 E’,相应的商品价格提高至 P’,对于需求扩大,生产者的反应是增加供给,S1 右移至 S2,S2 与 D2 相交于新的均衡点 E2,此时的均衡价格由 P’回复至 P1。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情形就是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同时向左移动。传统的商品供求理论中,之所以不会出现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反向移动,根本的原因在于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利益是对立的,价格的上涨对生产者有利而对消费者不利,而商品价格的下跌则对生产者不利而对消费者有利。3.3 基于投机性需求的供求理论虚拟投资品的供求关系必须考虑到此类物品的特殊性,就是购买者并不以直接消费为目的,而是因为投机性需求(此处的投机中性概念,没有贬义色彩),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曦;谢云山;;从预期角度理解通货膨胀目标制对于我国货币政策的借鉴意义[J];企业研究;2010年08期
2 于鑫;;利率期限结构对宏观经济变化的预测性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08年10期
3 金涛;;预期理论对员工激励的指导意义[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9年10期
4 潘石;论预期对中国通货紧缩的影响[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04期
5 罗纪宁;消费者预期理论与企业定价决策[J];商讯商业经济文荟;2002年01期
6 李文娟;试用行为经济学理论分析中国保险消费[J];武汉金融;2005年08期
7 李晓燕;;预期理论下一个纠正消费外部性的新视角[J];商业经济;2009年24期
8 张雪莹;;央行票据对长期利率影响的实证分析[J];上海金融;2006年10期
9 于鑫;;交易所国债回购利率期限结构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07年06期
10 邓天虎;黄四民;;基于预期理论的报童模型及敏感性分析[J];管理评论;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蔡明超;费一文;;我国国债期限结构特征研究[A];2003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2 贾德奎;;透明度与政策有效性——基于利率期限结构预期理论的检验[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3 孙彦;李纾;;决策情景对投资风险决策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孙彦;陈向阳;李纾;;投资决策中框架效应的实验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谈多娇;;股东财富与财务绩效评估指标相关性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沈越;邱晨曦;;从理性预期到近似理性预期——西方经济学中预期研究的新动向[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7 刘欢;梁竹苑;李纾;;损失厌恶是否无处不在?[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任金静;;群租愈演愈烈之原因及治理对策探析[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七辑2011)[C];2012年
9 卢秋颖;;传播逆反效应的成因探讨——以哈尔滨天价医疗案处理结果为例[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10 李纾;;风险决策研究新进展[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淮:投机性需求政府永远会限制[N];中国联合商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韩晓东;秦虹:应长期控制楼市投机性需求[N];中国证券报;2011年
3 证券时报记者 许岩;房地产投机性需求得到明显遏制[N];证券时报;2010年
4 记者 闫立良;房地产市场投机性需求得到一定程度抑制[N];证券日报;2011年
5 记者 陈栓;业内人士:四季度胶价温和看涨[N];期货日报;2011年
6 博士 沈洪溥;态度不妨 谨慎一点[N];中国财经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陈莹莹 韩晓东;真刚需非主流 自有率并不高[N];中国证券报;2010年
8 ;二0一0年国内十大新闻(以时间先后为序)[N];人民日报;2010年
9 广发基金 吴峻;基金定投:在熊市获利[N];证券时报;2008年
10 房地产研究人士 杨红旭;别把限购当“中药”吃[N];东方早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笠崴;基于资产升值预期的投机性需求对我国房价影响的计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夏潆焱;中国利率期限结构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3 吴丹;支持货币政策的利率期限结构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4 杨东亮;国债理论研究与中国实证检验[D];吉林大学;2009年
5 陈晖;利率期限结构的最优估计及其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6 张丽娟;我国银行间货币市场利率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王军;管理决策中的个体认知偏差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8 侯向丽;中国住宅二级市场税收调控政策效应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9 李光荣;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公司并购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孙皓;我国利率期限结构与宏观经济关系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文涛;股价大幅波动中的投资者预期变化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2年
2 余佳;现代西方经济学中预期理论的发展[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3 郎利锋;行为经济学述评[D];吉林大学;2006年
4 刘军稳;心理会计与金融异象关系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王洪涛;基于预期理论的Shibor期限结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6 李波;预期理论和g-期望下的最优投资策略选择问题[D];山东大学;2011年
7 李雪梅;基于房地产投机度的需求效应及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8 周维刚;在不确定情况下判断的认知哲学分析[D];东华大学;2005年
9 曹黄金;基于行为金融学的期权定价理论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10 孙泽华;利率期限结构预期理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137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2713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