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英译项目报告
本文选题:法律语言 + 汉英翻译 ; 参考:《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全球化趋势和文化交流的发展,法律翻译的重要性已经逐渐显现出来。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强,法律制度更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法律英文翻译的作用增强,重要性日益突出。当今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趋势逐渐加强,要走向如今世界的大舞台,就必须要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展现了中国扩大开放的新战略。它是中国大陆境内第一个自由贸易区,将会为中国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本文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的翻译为例,在目的论的指导下进行此类文本词汇句式特点的探究。此《条例》属于法规性公文,其翻译属于法律英语。法律语言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客观公正。用于传达信息时,用语必须客观真实可信。此类公文不同于普通英语,较正式,多使用书面语,用词用句不同于其他形式的表达,必须行文庄重,结构严谨。此类公文词汇使用准确规范,句式多使用长句及复杂句式,翻译此类文本时,要遵循普通翻译原则及特定的原则。本文提出了此类文本的翻译原则及方法。
[Abstract]:With the trend of globaliz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exchange, the importance of legal translation has gradually emerged. China's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with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continue to strengthen, and the legal system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The role of legal English transla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Nowadays, the trend of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ntegration in the world is gradually strengthened. If we want to go to the big stage of the world today, we must conform to the new trend of global economic and trad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 a more proactive strategy of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a's Shanghai Free Trade pilot Zone demonstrates China's new strategy of opening wider to the outside world. It is the first free trade area in mainland China, which will bring new opportunities for China's development. This paper takes the translation of "China (Shanghai) Free Trade Test Zone"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exical sentence structure of this text under the guidance of Skopos theory. This Regulation is a statutory document and its translation belongs to legal English. An outstanding feature of legal language is objectivity and impartiality. When used to convey information, words must be objective, authentic and authentic. This kind of official document is different from ordinary English, more formal, more use written language, words with sentences different from other forms of expression, must be solemn, rigorous structure. This kind of official document vocabulary uses the accurate standard, the sentence pattern uses the long sentence and the complex sentence structure, when translating this kind of text, must follow the general translation principle and the specific principl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translation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this kind of text.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31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美珍;第六届国际法律语言研讨会在澳大利亚召开[J];语言文字应用;2003年03期
2 刘蔚铭;法律语言的模糊性:性质与成因分析[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马庆林;法律语言学、法律语言——兼谈法律英语的特点[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潘庆云;法律语言是一种有别于自然语言的技术语言[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年02期
5 夏远利;法律语言中词语的模糊语义现象[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廖美珍;;论法律语言的简明化和大众化[J];修辞学习;2006年04期
7 计冬桢;;由法律辞书与语文辞书的比较看法律语言的易读性[J];修辞学习;2006年04期
8 彭丹云;;浅谈“以人为本”在法律语言中的文化体现[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9 张琛权;宋北平;;论汉英平行法律语言库的建设[J];修辞学习;2007年04期
10 安海;;浅析如何规范概括性法律语言及其英文翻译[J];管理观察;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国生;;法律语言的特点与理解[A];第二届全国边缘法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贾蕴菁;;关于法律语言精确性与模糊性关系的思考[A];语言与法律研究的新视野——语言与法律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林晶;;从系统功能语法看中英法律语言的异同[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熊德米;;模糊性法律语言及其翻译[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5 彭丹云;;论模糊性语言在法律实践的运用[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6 谢宏滨;;论法律语言的社会学属性[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7 黄亚珍;赵晓林;;模糊性法律语言对裁判的影响及其转换——以刑事审判中的应用为视角[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8 咸鸿昌;;英国法律语言的变迁及其启示[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大学的兴起与法律教育[C];2013年
9 王国龙;;由语言追问法律的意义[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10 武艳艳;孙昊;;浅析法律语言的准确性—一个比较的研究视角[A];当代法学论坛(2010年第4辑)[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林何燕;检验检疫人员应正确运用法律语言[N];中国国门时报;2007年
2 记者 唐亚南;法律语言研究会成立大会举行[N];人民法院报;2008年
3 北平;“使用法律语言的人越多,国家离法治就越近”[N];检察日报;2011年
4 许章润;我们需要怎样的法律语言[N];法制日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张国香;法律语言的人文性与规范化[N];人民法院报;2012年
6 姚宏科;法律语言的温度[N];法制日报;2013年
7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语言研究中心 李凯;法律语言:通俗化与术语化并重[N];检察日报;2013年
8 李郁;我国建成首个法律语言语料库[N];语言文字周报;2008年
9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李飞;法律语言与普通语言的区分[N];检察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林燕;法律语言:专业化还是通俗化[N];检察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崔军民;萌芽期的现代法律新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赵静;司法判词的表达与实践——以古代判词为中心[D];复旦大学;2004年
3 张清;法官庭审话语的实证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泽青;法律语言中模糊现象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2 李玉崇;法律语言的模糊性及其消除[D];宁波大学;2008年
3 张慧莲;法律语言的模糊性与确定性[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薛晗;法律语言的类比性[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霍政欣;法律语言与法律文体翻译[D];广西大学;2002年
6 叶春花;法律语言的规范化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秦续姣;法律语言中模糊语的语用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张嘉风;数字在法律中的使用[D];苏州大学;2015年
9 李丽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英译项目报告[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10 吴海红;论法律语言的模糊性[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901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090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