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镇》与后革命性别
[Abstract]:This paper intends to explore the deep meaning of Furong Tow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nder research, and considers that the novel contains a perspective of "political and sexual relations", and represents the historic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gender narration. Overall, it is a commodity / sex rise, revolution / sex decline process. Gender politics is an ideological mirror of the changes in social system, political economy and daily life, and it is also a structural category juxtaposed with it. "Furong Town" is a new "nuclear family" formed around Hu Yuyin. Symbolically, the mainstream community of contemporary China is constructed, and the imagination of power, desire and modernity of the future China is gathered.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分类号】:I207.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古华;;芙蓉镇[J];当代;1981年01期
2 汪晖;;政治与道德及其置换的秘密 谢晋电影分析[J];电影艺术;1990年02期
3 龙世辉;;关于古华和《芙蓉镇》[J];编创之友;1983年04期
4 杨俊蕾;;海外谢晋电影研究的东方主义症候[J];文艺研究;2010年07期
5 马春花;;“女人开火车”:“十七年”文艺中的妇女、机器与现代性[J];文艺争鸣;201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晓云;沉沦与救赎(上)——谢晋电影的主题阐释[J];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2 朱晶;谢晋电影的悲剧意识[J];常熟高专学报;1999年03期
3 曾耀农;;后现代影视:政治与道德话语的放逐[J];辽东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范志忠;;现实主义精神与中国主流电影的审美流变[J];当代电影;2012年04期
5 孟方 ,陈墨;观众爱看什么样的电影——重读中国电影史中的若干热门影片[J];电影艺术;2003年05期
6 雍青;;从症候阅读到意识形态缝合——新时期以来我国电影意识形态批评的嬗变[J];长江学术;2012年04期
7 王宗峰;;伦理·政治·叙事——重审谢晋电影[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8 张冀;;试论“反思文学”对右派知识分子的身份确认——以《天云山传奇》、《灵与肉》、《芙蓉镇》为例[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丁亚平;;理性与生活的电影塑像——谢晋电影的再评价和文化分析[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刘海波;重审“谢晋模式”的合法性——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欧阳小昱;;揭开女神的面纱——中国当代电影文学女性形象分析[A];东方丛刊(2002年第3辑 总第四十一辑)[C];2002年
2 何春耕;;中国伦理情节剧电影与传统叙事文学[A];东方丛刊(2001年第3辑 总第三十七辑)[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霁月;新中国革命题材电影中的寡母寓言(1949-1978)[D];上海大学;2011年
2 尹晓丽;儒家文化传统与中国电影民族品性的构成[D];复旦大学;2007年
3 杨菊;中国左翼电影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赵庆超;中国新时期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国清;文学编辑家秦兆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6 刘春;光影中国的情感结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周小玲;论80年代“革命现实主义”电影批评的消解[D];上海大学;2013年
8 刘景福;西方新媒体里的中国电影形象研究(2002-2011)[D];厦门大学;2014年
9 孟春蕊;影像中的历史[D];吉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丽英;漩涡里的生存[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魏大勇;谢晋与张艺谋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堆;《当代》(1979-1989)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4 王彩云;女性镜像——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对女性身份的塑造[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顾记芳;“当代性”的意义与局限[D];河南大学;2012年
6 赵然;多重身份中的纠葛与前行[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杨士霞;新时期中国女性电影探究[D];山东艺术学院;2012年
8 李铜飞;偶然的相遇与必然的契合[D];西南大学;2014年
9 邵慧芳;新时期初小说“文革”叙事中的人文生态[D];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犀禾,黄望莉;最后一个大师——论谢晋电影的政治意识、女性形象和叙事风格[J];当代电影;2004年01期
2 董丽敏;;“劳动”:妇女解放及其限度——以赵树理小说为个案的考察[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慧;“真假疯人”的癫狂表演——解读《芙蓉镇》的政治叙事学[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薛贵琴;;浅析《芙蓉镇》的语言特点[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S2期
3 张帆;;“经济人”的生成与限度——《芙蓉镇》与“新时期”人性论的起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4 潘旭澜;萧萧数叶,满堂风雨——漫谈《芙蓉镇》的艺术[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6期
5 罗守让;《芙蓉镇》的语言艺术[J];娄底师专学报;1985年02期
6 张真;;漫话《芙蓉镇》[J];电影艺术;1987年05期
7 胡文彬;《芙蓉镇》的议论特色[J];川东学刊;1996年01期
8 黄济华;;浓缩的艺术——读《芙蓉镇》一得[J];语文教学与研究;1983年03期
9 本刊记者;;《芙蓉镇》传奇[J];当代;1999年03期
10 颜敏;;论《芙蓉镇》[J];文艺争鸣;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君梅;;政治抒情与生存叙事——《芙蓉镇》与《活着》之比较[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五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祖凤;时代的隐痛[N];宜兴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铜飞;偶然的相遇与必然的契合[D];西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3988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398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