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德意志意识形态》全球化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2 00:24
  马克思全球化思想表达了对人类社会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本质,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的科学认识,为世界历史理论提供了有力支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现实基础出发,以辩证法为理论支撑,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表述的马克思全球化思想为研究对象,以科学的视角重新审视马克思全球化思想的发展进程,运用唯物史观对马克思全球化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进行解读,科学总结出马克思全球化思想内在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从唯物史观的视角,阐释了蕴含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马克思全球化思想的内容、实质与特征,探析了马克思这一思想的理论前提与逻辑展开,论述了马克思全球化思想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之后的理论发展,揭示了马克思全球化思想的当代价值。本文分五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为绪论。此部分对本文的选题缘由、意义和论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并对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新的理论研究视角加以阐明。第二部分主要探索了马克思全球化思想形成的历史与逻辑条件。从现实层面出发,通过对马克思全球化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的研究,论证了马克思全球化思想的时代性。在理论层面,马克思全球化思想是在继承与批... 

【文章来源】:中南民族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由与意义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综述
        (二) 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一) 研究方法
        (二) 拟创新之处
第一章 马克思全球化思想形成的历史与逻辑条件
    一、马克思全球化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
        (一) 新航路的开辟与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
        (二) 近代工业化的发展与现代社会的基本形成
        (三) 欧美工人运动的发展与无产阶级的世界性事业
    二、马克思全球化思想的理论来源
        (一) 亚当·斯密“世界市场”理论
        (二) 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
    三、《德意志意识形态》前的马克思全球化思想的理论萌芽
        (一) 马克思《博士论文》中的“世界化”思想
        (二) 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中的“现代性”思想
        (三)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全球化”思想
第二章 《德意志意识形态》全球化思想的内容、实质与特征
    一、“全球化”概念及其演变
        (一) “全球化”释义
        (二) 当代全球化理论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全球化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 经济全球化
        (二) 交往全球化
        (三) 文化全球化
    三、《德意志意识形态》全球化思想的实质与特征
        (一) 《德意志意识形态》全球化思想的实质
        (二) 《德意志意识形态》全球化思想的特征
第三章 《德意志意识形态》全球化思想的理论建构
    一、《德意志意识形态》全球化思想的理论前提
        (一) 马克思的“历史科学”
        (二) 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全球化思想的逻辑展开
        (一) 社会分工与全球化
        (二) 资本逻辑与全球化
        (三) 世界历史与全球化
    三、《德意志意识形态》后马克思的全球化思想
        (一) 《共产党宣言》中的全球化思想
        (二) 《资本论》中的全球化思想
第四章 《德意志意识形态》全球化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对马克思全球化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一)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内涵及其特征
        (二)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马克思全球化思想的逻辑关系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全球化思想的现实意义
        (一) 有利于全球治理建设
        (二) 有利于我们坚定走中国道路的信念
        (三) 有助于树立全球化意识,推进现代化建设
    三、《德意志意识形态》全球化思想的理论意义
        (一) 开启全球化理论研究
        (二) 有利于我们辩证的看待西方全球化理论
        (三) 丰富我国全球化理论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学术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克思哲学的经济学转向与现代性批判[J]. 刘国胜.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8(02)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图式[J]. 董楠,袁银传.  学习与实践. 2017(12)
[3]生产力、世界市场与全球化--《共产党宣言》中的世界历史理论[J]. 柳红霞,李会会.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7(03)
[4]五大发展理念的内在关系及其历史地位[J]. 张乾元,谢文娟.  理论月刊. 2017(03)
[5]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系谱学考察及其当代意义[J]. 邹广文,宋珊珊.  河北学刊. 2017(02)
[6]马克思交往实践观视域下“一带一路”战略解析[J]. 王海燕,邓虹.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16(05)
[7]从“类本质”的“人”到“现实的个人”——马克思思想转变时期的两部重要著作中对“人”的规定之比较[J]. 汪信砚,柳丹飞.  天津社会科学. 2015(02)
[8]论“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J]. 袁银传,赵倩.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4(17)
[9]全球话语体系:国际格局与中国方位[J]. 陈世锋,刘新庚.  湖湘论坛. 2014(04)
[10]唯物史观的一个理论条链:分工、交往与和谐[J]. 官翠娥,贺祥林.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3)



本文编号:31142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1142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a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