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土地调整的政治逻辑:对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再思考

发布时间:2021-07-12 21:04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土地调整为切入点,试图重新理解"集体"和土地集体所有权。尽管近年来的土地制度改革使土地调整的空间不断被压缩,各地仍有不少自发的土地调整实践,因为农民无论从生存权、农业生产效率,还是从集体供应公共品的能力方面,都对土地调整有诉求。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考察了土地调整背后的政治逻辑,并发现土地调整的成功,需要村级组织不断处理过去的矛盾和问题,从而形成村庄秩序;也需要村集体不断将村民动员起来,无论是在土地调整方案的形成、钉子户的处理,还是在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方面。正是在土地调整中,"集体"的土地权利可以被激活,"集体"的能动性可以得到发挥,因此,土地制度改革需要给村集体留出实践其所有权的空间。 

【文章来源】: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19(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土地调整的现实需求与功能
    (一) 生存伦理下, 集体成员权的土地诉求
    (二) 生产力发展下, 农户对土地整合的诉求
    (三) 村集体经济与村庄内部公共品供给的诉求
三、土地调整中的村庄政治:村庄秩序的供给与集体的动员性
    (一) 在土地调整中化解村庄内部矛盾:村庄秩序的供给
    (二) 在土地调整中形成政治动员
四、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地权制度安排与土地集体所有制实现——兼评“三权分置”改革与《农村土地承包法》修订[J]. 桂华.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7(06)
[2]农地调整的内在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李尚蒲,罗必良.  中国农村经济. 2015(03)
[3]“阶层地权”:农村地权配置的一个分析框架[J]. 田先红,陈玲.  管理世界. 2013(09)
[4]臧村“关系地权”的实践逻辑——一个地权研究分析框架的构建[J]. 臧得顺.  社会学研究. 2012(01)
[5]组织与合作:论中国基层治理二难困境——从农田水利治理谈起[J]. 桂华.  社会科学. 2010(11)
[6]政权“悬浮”与市场“困局”:一种农民上访行为的解释框架——基于鄂中G镇农民农田水利上访行为的分析[J]. 焦长权.  开放时代. 2010(06)
[7]从汲取型政权到“悬浮型”政权——税费改革对国家与农民关系之影响[J]. 周飞舟.  社会学研究. 2006(03)
[8]土地调整、地权稳定性与农民长期投资激励[J]. 许庆,章元.  经济研究. 2005(10)
[9]“关系产权”:产权制度的一个社会学解释[J]. 周雪光.  社会学研究. 2005(02)
[10]村级组织的农地调控权[J]. 毛丹,王萍.  社会学研究. 2004(06)



本文编号:32806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2806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9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